1、啸仙中学教案(九年级物理)主备人: 钟绍坚 第二备课人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类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探究阻力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2、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三、教具:木板、物理小车、刻度尺、毛巾、棉布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有一天晚上,伽利略做梦自己穿越到了古希腊遇到了 亚里士多德,两人 发生了争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的运动,就必 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销
2、,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而伽利略通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 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你认为哪个说法正确? 伽利略 ,你的依据是 踢出去的足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举例说明)【学习过程】思考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的时候脚是否还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足球最终会慢慢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若是因受力的作用,这种力是什么力? 踢出去的足球已经没有受到脚的力;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影响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猜想 如果运动的物体只受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会 变大 。想一想 在实验中给平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阻力大小。对照
3、课本做一做完成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序号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思考(1)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小车都自斜面上顶端从自由开始滑下,这里用了什么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目的是控制小车 初始速度 相同;(2)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是因为 受到阻力作用;(3)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变远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保持匀速直线一直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
4、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 。解析:“一切物体”指宇宙中所有物体,该定律具有普遍性。“没有受到力”指没有受到任何力,在理想条件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指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该定律能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为什么?(3(惯性我们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释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问题:1.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是仍然向前运动。为什么?2.跳远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3.汽车驾驶员为什么要扣安全带?4.人们常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使灰尘落下,这是什么道理?课堂小结五、课后练习:完成本节学案内容。六、布置作业: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