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识记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2.分析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演进的阶段特征及原因,总结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联系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和社会变迁的表现,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 世纪末)1.条件(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
2、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表现(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企业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知识点二 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1.原因(1)内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 1915 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19121919 年,新建厂矿企业数量
3、和新增资本增加。(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知识点三 曲折的发展(19271949 年)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1)原因:1935 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概况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一些新兴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制碱业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19351936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2.全面抗战时期遭受残酷打击(1)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
4、族资本日益萎缩。(2)表现沦陷区部分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1)原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误区警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历史纵横】 (教材第 46 页)本段材料讲述了国民政府官僚集团的卑鄙行径。它们利用手中
5、的特权,大发“国难财” ,压制、吞并民族企业,致使原本脆弱的民族工业发展愈加艰难,日益萎缩。【图示巧记】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历史纵横】 (教材第 46 页)本段文字阐述了国民政府金融政策的失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垄断资本,滥发纸币,使货币急剧贬值,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材料中的数字和照片即是对国民政府金融政策的绝妙讽刺,由此,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图示巧记】 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因素及启示主题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因素史料探究1.推动因素史料一 1896 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 “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 ,先后共拨至
6、401 000 两之巨” 。申报注:拨官款反映了清政府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改变。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提示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史料二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提倡国货 ,实为解决民生问题 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 以期唤醒各界 。1934 年时事大观注: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民生” 、“国防” 、“唤醒”体现了此思潮的意义。思考 (2)史料中体现的思潮是什么?有何意义?提示 思潮:“实业救国” 。意义:有利于解决民生、提高国防实力
7、、促进民族觉醒;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2.阻碍因素史料 下图是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注:结合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提示 制约因素: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启示: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史论形成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1)列强侵华瓦解着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8、。(2)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政府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使实业救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4)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5)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 和重大政治变革运动(如辛亥革命)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3)后天畸形: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主
9、题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作用史料探究1.特点史料 注:从民族工业的分布区域、数量及工业结构思考其特点。思考 依据“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提示 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2.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史料 1912 年初“工业建设会”发表成立旨趣: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 ,为经(治理)国之宏图 1912 年 2 月 28 日民声日报注:反映了其主张。体现了推动近代化的作用。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工业建设会”主张是什么?有何作用
10、?提示 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3.对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史料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 ,到 1919 年已达到 200 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 年共发生罢工 46 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注:体现了新的阶级力量的崛起。反映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提示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
11、础。史论形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1)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2)始终未能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2)从政治上看,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
12、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拓展延伸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中国民族工业部门结构不平衡,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落后性。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工业整体落后。(3)环境差。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一、学思之窗(教材 P45)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提示 (1)迅速发展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各种
13、实业团体的出现,大大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为张謇的企业在“一战”时期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915 年中国国内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为张謇的企业发展赢得了市场空间;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控制,为张謇的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2)很快衰落的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和压制。二、本课测评(教材 P47)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过了怎样的曲折历程?提示 (1)1912 1919 年,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
14、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这些因素使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2)19271936 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4)民国末年,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摧残挤压,加之国民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三、学习延伸(教材 P47)阅读
15、上表,请说出从 19131921 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1)1913 1921 年,中国棉纺织业呈现出蓬勃向上、迅速发展的状况。(2)原因:辛亥革命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也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915 年国内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为棉纺织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
16、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3.近代后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1.(2017四川学业水平)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一种救国方案。这一方案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C.李鸿章 D.张謇解析 张謇是实业救国的践行者,其余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答案 D2.(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显示了 18651905 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
17、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年代 进口 (万两) 出口 (万两)1865 年 5 571 5 4101875 年 9 780 9 8901895 年 17 169 14 3291905 年 44 710 22 788A.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增长趋势B.进口始终大于出口C.民族独立成了中外贸易的前提D.出口始终大于进口解析 观察表格中进出口的数据,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均呈增长趋势,故答案为 A 项。答案 A3.(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896 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 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 50 万两
18、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解析 “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表明国内市场的扩大,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故 A 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 1912 年,故 B 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 C 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故 D 项错误。答案 A4.(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 )19131919 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年份 纱锭 (枚) 布机 (台)1913 484 192 1
19、9861914 544 780 2 3101918 645 570 2 7361919 659 748 3 839A.提倡国货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时间“19131919” ,排除 D 项。A 、C 项都属于内部因素,与题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故答案为 B 项。答案 B5.(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 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 万枚,1936 年达到 274.60 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 1927 年的 1.35 万台增加到 1936 年的 2.55 万台。从 1931 年到 1936 年,华商
20、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 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全国华商的纱锭数、布机、发电量均大幅增长,这与国民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故答案为 A 项。答案 A6.(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1936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解析 192719
21、36 年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依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摆脱,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资金薄弱、技术落后,不可能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故 B 项错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1914 1918 年) 期间,故 C 项错误;据“19271936 年间”可得处于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 D7.(2016河南学业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2 年,广东南海人陈启沅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经营的第一家缫丝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华
22、商创办的机器缫丝厂逐渐多了起来。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19121919 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 470 多家,资本近 1 亿元,再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共达 1.3 亿元以上,相当于民国以前 40 多年的总和。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 1921 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 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材料一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我国已存在哪些类型的近代工业?(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21
23、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示?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回答。第(2) 问,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等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得出其因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类型:洋务企业。(2)条件: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国工矿业的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的发展。(3)因素:欧洲各国对中国工业的入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示:实现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
24、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898 年 9 月 21 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 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办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解析 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间段得以发展的原因是由于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 A2.(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1903 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 、 商律 、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 奖励华商章程等。清
25、政府此举意在( )A.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B.完善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C.抵制外国商业资本的入侵D.使政府直接控制经济活动答案 A3.(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据统计,1872 1894 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是 53 家,资本共 4 697 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 9.6%,而 18951913 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高达 463 家,资本达 90 801 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 4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鼓励
26、发展经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C4.(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 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 。产生“国货奇迹”的客观因素是( )A.实业救国思潮 B.抵制洋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和会解析 材料中 20 世纪初“国货奇迹”是指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实业救国思潮是其主观因素,故 A 项错误;抵制洋货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是“国货奇迹”产生的主观因素,故 B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
27、短暂春天,是“国货奇迹”产生的客观因素,故 C 项正确;1919 年巴黎和会时,随着西方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与“国货奇迹”不符合,故 D 项错误。答案 C5.(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厄矣。 ”由此可以看出(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民族企业的陈述,以倡导国货来争取利权,故 C 项正确。答案 C6.(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38 至
28、 1940 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上百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诸多领域。这些企业内迁( )A.实现了工业平衡 B.支援了持久抗战C.避免了破产命运 D.巩固了国共合作解析 随着南京、武汉以及广州等地的相继沦陷,这些地区的企业内迁至大西南地区,有利于为中国的持续抗日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故 B 项正确。答案 B7.1948 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C.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
29、有限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解析 材料中“1948 年”表明为解放战争时期, “粒米一百元”表明滥发纸币、物价飞涨,从而表明了人民群众对国民政府的不满, “影响有限”的表述错误。答案 C8.(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 175 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解析 政府接收了日伪的企业,建立国有企业,反映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加强,故 D 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
30、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 50 多 500 多 1.42 1.41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解析 第(1)问,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结合表格中的时间看出是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结合图例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其意义结合政治史此阶段的民主革命史实回答。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