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胜中考专题训练之一: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一、选择题1为纪念某些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往往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对下列物理量及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手平托重为 1N 的苹果水平移动 lm,手对苹果做的功是 1JB.质量为 lkg 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 9.8NC.重为 1N 的苹果放在面积为 1m,的水平桌面上,苹果对桌面的压强是 1PaD.某人的心跳每分钟 72 次,其频率是 72 Hz2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 ON 前后转动板 E B沿 ON 前后转动板 F C改变光线 OB 与
2、 ON 的夹角D改变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3在 “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观察( )A灯泡的发光情况 B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C电压表的示数 D电流表的示数4要测量小敏同学上楼梯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他的( )A.质量 B.通过的楼梯高度 C.通过的路程 D.上楼梯所用的时间5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A.小明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6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
3、5 250Am Bcm Cnm Dmm7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 U 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U0,且 U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 )8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数据,很有必要记住它们。下列物理数据记忆错误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VC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D标准大气压等于 76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9小华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A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 15m/s B他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103kg/m3C他的体重为 1
4、00N D他的手掌宽度为 25dm10下列估测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 )11如图所示,小亮做实验时,把甲、乙两只灯泡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两只灯泡都完好无损。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大B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小C通过乙灯的电流远大于通过甲灯的电流D乙灯两端的电压远小于甲灯两端的电压12小红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连好如图所 示的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 L 不亮。接下来,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 )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为零,判断电路是否断路 B断开开关 s,更换额定
5、功率更大的灯泡重新实验C断开开关 S,增加电池的个数重新实验D断开开关 S,拆掉导线重新连接电路13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的量程较大,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某同学拿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他将导线并接在 bc、 cd 、ed 两端时,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将导线并接在 ab 两端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电路故障可能是( )Ae 点断路 BR1 断路 C电流表短路 DR2 断路14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
6、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D通过(a)(b) (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5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16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17小明在学习液
7、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18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和 c 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 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c 前应先将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19某学生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超过最大刻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的“”“”接线柱接
8、反了 B待测电阻的绕线断了C线路接错,误把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 D电流表量程偏小20对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B.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C.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D.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二、简答题21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
9、的距离 s,记录如下表: (1)分析 1、2、3 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 s 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 h 的关系式为 s= ;(2)比较 1 与 4,2 与 5,3 与 6 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科学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16 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 为 g。(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
10、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 V 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 V”图像,如图 17 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 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23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 1:2:3 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 1、如图 2、如图 3,比较
11、海绵的凹陷深度;再将铅块 2 和铅块 3 横放在海绵上,如图 4、如图 5,这时铅块 1、铅块 2、铅块 3 的底面积之比为 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1)由图 1、图 2、图 3 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 比。(2)由图 2、图 4(或图 3、图 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 比。(3)由图 1、图 5、图 5 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 (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
12、压强。24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 0.5N 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 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 测量空桶受到的 ,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由 a、b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 N;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请你举出生产或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例 。2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
13、 A 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 B 处挂同样钩码_个。(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 C 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26(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 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OF。将纸板沿 ON 向拥不后折,此时在 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
14、竖立的玻璃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27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
15、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2 橡皮筋的总长度 Lcm 4.5 5.1 5.7 6.3 6.9 7.5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Lcm 0 0.6 1.2 2.4 3.0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0= cm。请将表格中第 3 行的数据补充完整。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
16、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9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
17、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 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3)如图 15 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3。(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 3;30小强利用 U 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当他讲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
18、,发现 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问题。(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有关。(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不变。(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是:_。31在探究“小灯泡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串联,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2.5V
19、,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8。(1)请将图 10 甲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_端。(选填“a”或“b”)(3)将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正确位置后,用开关进行了“试触”,这样做的目的是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B选择电压表的量程C检查电路是否正常 D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4)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10 乙所示。则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5)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中,除了有保护电路作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_。32小雷想知道小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
20、来额定电流均小于 0.6 A,额定电压是 2.5V 的灯 L1 和额定电压是 3.8V 的灯 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 6V 的电路中,按照如图 l6 所示的电路开始探究。(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左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右图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2)若小雷连接 Eg 路后闭合开关,灯 L1 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 P 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_(选填“A、B”或“C、D”)接线柱接入了电路。(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右图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滑片 P 向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 L1 发光,测出灯 L1 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下表:请将记录
21、数据时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填入表格的空格处。(4)小雷注意到灯 L1 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_(5)用 L2 替换 L1 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改变_表的量程,发现灯 L2 的亮度变化规律与灯 L1 相似。(6)小雷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讨论:有同学认为“用上表中灯 L1 的 3 次电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电阻更准确。“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小雷忽略了_对小灯电阻的影响。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有同学认为“把灯 L1 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 系。“你认为这种说法_ (选填“正确”或“错误”
2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DCCB DCDBB BABDA CBCDA二、简答题21 (1)5 h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2(1)49 (2)30;偏小 (3)可能是煤油(酒精或煤油)23正;反;相同;深24重力 a d b c(或 d a b c) 0.5 0.5 F 浮 =G 排 轮船25 (1)左 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使杠杆的重力的力臂为 0) 便于测量力臂(2)3(3)变大 该力的力臂变短了(此时的力臂不是 OC 了)26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像
23、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 A 和 A、B 和 B、C 和 C到镜面的距离;看 A 和 A、B 和 B、C 和 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三、实验探究题27刻度尺。4.5 1.8 1 、 2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 (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28平衡;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控制变量法;木块运动应保持匀速,实际很难控制,且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读数难;木板滑动时可以是变速的,实验操作容易, 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容易读准示数)29(1)左端零刻线;(2)52;(3)水面与标记相平(4)20; (5)2.610 330(1)橡皮管破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深度 (3)深度(4)不可靠 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31(1)如图(2)a (3)C (4)7.81 (5)可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32(1)如图(2)AB(3)A 电流/A(4)大(5)电压(6)温度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