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练 10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外国小说阅读作文立意(分值:52 分 时间:50 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018浙江高考改革研究联盟调查研究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 (d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但“日啖荔枝三百颗” ,究竟能有几人呢?B.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C.可是拿着蘸(zh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l
2、ng) 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解析 A 项, “传颂”应为“传诵” 。B 项, “盅惑 ”应为“蛊惑” 。D 项, “恤”应读 x。答案 C(2018浙江十二校联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甲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
3、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乙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让人如坐春风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个世界中自然是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丙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节选自朱良志 一丸冷月的韵味 ,有删改)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空虚 B.孑立 C.如坐春风 D.别无一物解析 A 项,空虚,既指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也指不充实;句中用后
4、者义。正确。B 项,孑立,孤单地站立。正确。C 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用于此处不妥。D 项,别无一物,没有其他东西存在。正确。答案 C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 B.乙 C.丙解析 乙句,最后用感叹号或句号。答案 B4.(2018浙江台州高三调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浙江省是一个方言大省,境内有吴语、闽语、徽语、客家话等,有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现象,因此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高考应进行普通话字音考查势在必行。B.暑期新课程培训期间,教育局组织全市高一年级教师认真阅读、领会深化普通高中课
5、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实质,并要求各校落实好选修课的开设计划。C.由首都劳模合唱团演唱的好样的蹿红网络,替代小苹果成为新晋神曲。 好样的歌词朗朗上口,乐曲铿锵有力,弘扬了劳模精神,传递了正能量。D.人社部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政策建议。解析 A 项,句式杂糅, “高考应进行普通话字音考查 ”和“普通话字音考查势在必行”杂用在一起。B 项,搭配不当, “阅读”与“精神实质”不能搭配。D项,成分残缺, “在”后缺介词“就” 。答案 C5.(2018浙江绍兴柯桥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 分)英
6、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 10 个字。答: 解析 注意培根的态度倾向,分析“做学问”的特点。答案 自我封闭,不知借鉴;机械搬用,不知创新;消化吸收,创造新知。6.为下面的文段续写一个结尾。要求:对人有警示意义;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 个字左右。(6 分)勿忘根,不忘本,才能不忘根本。丰子恺喜欢画杨柳,是因为“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 “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丰子恺还
7、描写道,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杨柳)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 。一个人, 解析 文段思路是由物及人,核心观点是“不忘本” ,同时还要以议论性、具有警示性的语句概括丰子恺对杨柳的描写。答案 (示例)应该像杨柳一样不忘根本。不忘根本,才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不忘根本,才能翠拂今人,泽被后世。二、古诗文默写(6 分)7.(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性测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1)子曰:“志士仁人, _,_。 ”(论语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王勃滕
8、王阁序)(3)渔父曰:_,_。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楚辞 渔父)(4)去来江口守空船,_。夜深忽梦少年事,_。(白居易琵琶行)(5)_,_。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 (1)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2)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3)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4)绕船月明江水寒 梦啼妆泪红阑干 (5)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三、外国小说阅读(20 分)(2018浙江杭州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蝴 蝶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 ”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 “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
9、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 “你会看见的。 ”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你家孩子怎么样?”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 “不会吧。 ”卡尔德隆说, “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她太聪明啦。 ”柯利蒂看了下手表。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家长们等待着。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
10、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 “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 ”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 “她肯定会喜欢的。 ”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
11、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望向校门。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
12、寂静的大厅。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相反,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他不敢从他刚踩死的蝴蝶身上抬起脚。他生怕也许在那只死去的蝴蝶翅膀上,会看见自家女儿身上衣服的颜色。(选自吃鸟的女孩 ,上海文艺出版社/ 姚云青译)8.分析下列句子所反映的柯利蒂的心理。(4 分)(1)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2 分)答: (2)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2 分)答: 解析 (1)看关键词 “痛苦” “呲出牙齿” ,结合后文柯利蒂的表现分析她的心理;(2)看关键词“ 一脸嫌恶
13、” “做了个手势” ,分析柯利蒂对卡尔德隆举动的态度。答案 (1)柯利蒂不想跟卡尔德隆搭腔,也许孩子的话题带给她苦恼,不想回答。(2)柯利蒂不关心蝴蝶死活,对蝴蝶残破惨状感到恶心,也隐含着对卡尔德隆的反感。9.第段详细描写了卡尔德隆对待蝴蝶的过程,这有什么用意?(5 分)答: 解析 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尤其要重点分析卡尔德隆踩死蝴蝶的举动的作用。答案 准确刻画人物形象,表明卡尔德隆无意伤害蝴蝶;情节上,为下文卡尔德隆出现蝴蝶的幻觉, “以为自己被蝴蝶攻击”作铺垫;对蝴蝶惨状的细致描写给读者造成冲击,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考。10.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效果
14、。(5 分)答: 解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看结尾本身的内容,写孩子们放学出来, “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 ,幻景与现实交织,充满魔幻色彩;看情节结构,开篇写家长等孩子放学,结尾写孩子们放学出来,首尾呼应;看表达效果,以“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结束,不写孩子如何,戛然而止,带给读者回味空间。答案 模糊了生活和幻想的界限,分不清是蝴蝶还是孩子,使小说具有魔幻色彩,亦真亦幻,令人回味无穷。与开头相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结尾戛然而止,具有开放性的理解,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人物和主题的深度思考。11.这个有关蝴蝶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
15、。(6 分)答: 解析 文中“蝴蝶”具有象征意义, “蝴蝶”象征弱小的孩子,卡尔德隆与蝴蝶的关系象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结合开篇卡尔德隆对自己孩子的夸赞来分析。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犹如蝴蝶,脆弱易受伤。从家长的角度:爱孩子却不了解他们的特点;这种爱也可能是一种伤害,正如卡尔德隆无意折断蝴蝶的翅膀却将它置于死地。答案 孩子的角度:孩子犹如蝴蝶,美丽可爱,向往自由,但也脆弱异常,经不起伤害。家长的角度:关心孩子的生活,却不了解孩子的心;对孩子的爱也可能是一种束缚、一种伤害。四、作文立意(6 分)12.(2018浙江嘉兴一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审题立意。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自古
16、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徙越来越常态化了,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坦然接受。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就此确定一篇论述类文章的立意。我的立意: 【立意提示】 材料提示两种观点“不以为然” “坦然接受” ,同意前者时,重点以曾子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依据展开;同意后者时,重点以“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为依据展开。反对可立意为:祭扫之心岂能替代?变味的祭扫是对先人的不敬;再忙也不应丢弃我们的根。支持可立意为:诚心比仪式更重要;千里之外遥寄相思是时代的必然;网络也能“慎终追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