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你们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贫贱,刻苦自学,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谪守巴陵郡的挚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竣工,绘一幅洞庭秋晚图,派人带信及图去请范仲淹写“记”。范仲淹便在同年九月十五日写出了这篇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2、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居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阅读迁移,阅读迁移,“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叙事写景抒情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分两类:(1)寓情理于事景物中;(2)由事景物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都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就属于后一类。,2、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 有感情的朗读。,1、 积累文言语汇,学习目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3、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zh)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指做州郡的长官,到了,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同“俱”,全,皆,同“嘱”,嘱咐,读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2、文中哪个词点出滕子京的身份?哪些句子写出他的政绩?,简述重修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概括重修盛况:增其旧制,刻
5、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点明作记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谪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做出如此政绩倍加赞赏。,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胜景,好景色,日光,雄伟景象,(既然)这样,那么,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shng),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概述登楼所见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读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2、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本段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雄伟远景。,先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再从时间上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的疑问和感慨。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景“之异和”情“之异。,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7、,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放晴,迫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qing),(J),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日光,zh,tng,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荣耀,(xi,一起),持,执,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8、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晴,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写景,抒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览物,之情,阴,晴,读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写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两种不同景象使“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这两段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异,
9、阴,晴,悲,喜,对比,对比,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探求,有的,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朝廷,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样,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作者用了哪两个设问?引出怎样的议论、抒情? 有什么作用?2、最后一个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个设问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相比较,表明两者迥然不同: 迁客
10、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突出一个“忧”字。 第二个设问,推进一层,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收束全文,既表达自己坚定的志向,又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 慰勉之情。,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叙事,第二段:写景,第三、四段:写景、抒情,第五段:议论、申志,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 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11、。,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作记缘由,(叙事),总写岳阳楼,(描写),湖景引发心情,(描写、抒情),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业检查,指出下列词语在古今意义上有什么不同,1、前人之述备矣,2、去国怀乡,3、春和景明,4、把酒临风,5、是进亦忧,退亦忧,6、微斯人,吾谁与归,7、虽我之死,8、所以然者何,古:详尽今:预备,古:国都今:国家,古:日光今:风景、景象,古:动词, 持、端今:作介词用,古:指示代词,这今:作判断动词用,古:无,没有今:
12、细微,少,古:即使,表假设今:虽然,表转折,古:的原因今:表示结果的连词,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因事即景 由景入情 由情入理。,讨论本文写作特色:,2、剪裁详略得当 作者把文章的中心放在议论表达志向上,因此写作缘由 和巴陵胜状只寥寥几笔带过。 写迁客骚人登楼所见、所感,纵情铺叙,目的是反衬下文 的“古仁人之心”,故详其所详。,3、文字齐整对称,语言凝练。 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 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 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比较本文与醉翁亭记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阅读拓展,相同:岳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醉抒发“与民同乐”的思 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 很可贵的。,不同:岳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