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10 温度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黔西南卷】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答案】A【考点定位】物态变化。2【2017鄂州卷】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答案】B【解析】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错误; 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面的香分子在做无规
2、则运动,故 B 正确;番茄炒蛋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故 C 错误;煲鸡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 D 错误,故选 B。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3【2017鄂州卷】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 15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答案】C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4. 【2017东营卷】如 图 所 示 , 旅 游 景 区 的 索 道 缆
3、车 载 着 游 客 匀 速 上 山 , 它 具 的 ( )A. 动 能 增 加 , 重 力 势 能 增 加 B. 动 能 不 变 , 机 械 能 减 少 C. 动 能 减 少 , 重 力 势 能 增 加 D 动 能 不 变 , 机 械 能 增 加【答案】D【解析】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题中旅 游 景 区 的 索 道 缆 车 载 着 游 客 匀 速 上 山 时 , 速 度 不 变 ,动 能 不 变 ; 高 度 增 大 , 重 力 势 能 增 大 , 机 械 能 增 加 。 故 本 题 正
4、 确 选 项 是 D。【考点定位】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5. 【2017东营卷】对 以 下 自 然 现 象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 春 日 清 晨 , 草 叶 上 形 成 露 珠 是 升 华 现 象B 夏 天 傍 晚 , 院 子 里 洒 水 利 用 液 化 吸 热 降 温C 晚 秋 时 节 , 瓦 片 上 出 现 白 霜 是 凝 固 现 象D 深 冬 时 节 , 树 枝 上 出 现 雾 凇 是 凝 华 现 象 【答案】D【解析】春 日 清 晨 , 草 叶 上 形 成 露 珠 是 液 化 现 象 , A 是 错 误 的 ; 夏 天 傍 晚 , 院 子 里 洒 水 利 用 液 汽 化
5、吸 热 降 温 , B 是错 误 的 ; 晚 秋 时 节 , 瓦 片 上 出 现 白 霜 是 凝 华 现 象 , C 是 错 误 的 ; 深 冬 时 节 , 树 枝 上 出 现 雾 凇 是 凝 华 现 象 , D 是 正 确 的 。 故 本 题 正 确 选 项 是 D。【考点定位】物态变化6. 【2017东营卷】如 图 所 示 , 甲 、 乙 分 别 是 酒 精 在 标 准 大 气 压 下 熔 化 和 沸 腾 时 温 度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图 像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 固 态 酒 精 是 非 晶 体B 在 -117 时 , 酒 精 处 于 液 态 C 酒 精 温 度 计 可
6、 以 用 来 测 量 沸 水 的 温 度D 酒 精 在 沸 腾 过 程 中 吸 热 但 温 度 不 变【答案】D【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与液化的沸腾图像的应用。7 【2017河南卷】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答案】C【解析】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 A 正确;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故 B 正确;夏天,常用干冰给
7、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 C 错误;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 D 正确;故应选 C。【考点定位】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8 【2017黄石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 ,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答案】B【考点定位】温度;液化及液化现象9.
8、 【2017菏泽卷】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A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 A 错误。B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故 B 错误。C 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 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故 D 正确为答案。考点:物态变化10. 【2017临沂卷】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
9、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答案】A【解析】A 初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 A 符合题意为答案。B 盛夏,露珠凝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 B 不符合题意。C 深秋,绿叶凝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 C 不符合题意。D 严冬,雪花纷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 D 不符合题意。考点:物态变化11. 【2017成都卷】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17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答
10、案】C【解析】A、B、D 选项中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是错误的;由图知甲物质在 4-6min 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选项 C 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C。【考点定位】物理图像的综合分析。12 【2017宜昌卷】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答案】C【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3 【2017宜昌卷】某些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
11、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 )A冰块 B水 C水蒸气 D雪【答案】C【解析】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比较可知,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的是水蒸气,故应选 C。【考点定位】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14 【2017海南卷】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C温度达到 80C 时,晶体开始熔化D温度达到 50C 时,晶体开始熔化【答案】C【解析】该物质从第 10 分钟开
12、始熔化到第 25 分钟完全熔化完,故 AB 错误;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 80,故温度达到 80C 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 C 正确,D 错误;故应选 C。【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15 【2017衡阳卷】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答案】C【解析】雾凇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是需要放热的;云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是需要放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受热熔化成水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草间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故答案选 C。【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16【2017岳阳卷】如图
13、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 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答案】B【解析】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为 0。正确;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 2-5min,过程是 3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选 B。【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7【2017岳阳卷】下列做法符合节能或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高压输电线下放风筝 B夏天用空调时,始终把温度调到最低C空气开关跳闸后,不排出故障就直接合上 D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身体【答案
14、】D【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安全用电18 【2017无锡卷】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 AB 错误;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 C 错误,D 正确;故应选 D。【考点定位】沸腾及沸腾条件19 【2017威海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答案】A【解析】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
15、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故应选 A。【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20 【2017山西卷】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 ,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答案】B【考点定位】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二、填空题1 【2017无锡卷】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 c
16、919 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 3D 打印钛合金零件,3D 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答案】吸收;熔化【解析】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2 【2017安顺卷】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答
17、案】液化;扩散【解析】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扩散现象3 【2017襄阳卷】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填“放大镜” 、 “幻灯机”或“照相机” )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答案】放大镜;液化【解析】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
18、用4 【2017武汉卷】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 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 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 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答案】5;升华;液化;凝华【解析】s=21km=21000m, t=70min=420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 = =5m/s;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
19、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考点定位】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5、【2017成都卷】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 “无霜” 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答案】熔化【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由题意知:霜变成水的过程是一个熔化过程。【考点定位】物态变化。6 【2017海南卷】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 42.1C,此温度 (选填“
20、高于”或“低于” )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 吸热【答案】高于;汽化(蒸发)【解析】健康人正常体温为 37,故 42.1C 高于人的正常体温;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让人感到凉快。【考点定位】温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三、作图与探究1. 【2017菏泽卷】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电流表的示数为_A。温度计的示数为_ 。0C【答案】3 0.28 38【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示数为 3.0N。(2)电流表选用的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 0.28A。(3)温
21、度计的分度值为 1,温度计的示数为 38。考点:弹簧测力计 电流表 温度计2 【2017郴州卷】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1 )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 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填“高于” 、 “低于”或“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3)图 (填“乙”或“丙” )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答案】 (1)温度不变;(2)98;低于;(3)乙【解析】
22、(1)由表格知水从 2.5min 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表格知水的沸点 98,小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则当地大气压强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3)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考点定位】水的沸腾3 【2017山西卷】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 90后,小明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
23、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进后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 (1)96;吸热;(2)减小水的质量;缩短加热时间【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4 【2017襄阳卷】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海波在第 6 分钟时处于 状态【答案】 (1)自下而上;
24、(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由表格知,第 6min 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考点定位】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5 【2017黄石卷】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 )固定各个仪器(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
25、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 90时,小亮同学每隔 lmin 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 8min 后停止了读数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实验(二):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 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他们进一
26、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A测出空烧杯质量 m1,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2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 V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 m= (用 m1、 m2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 = (用 m1、 m2、 V 表示) (3)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公布的密度数据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实验一:(1)自下至上;(2)68;(3)如下图所示;实验二:(1)右;(2) m2 m1;(3)偏小【解析】实验一:(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
27、得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此时是零上,读作68;(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上图所示;实验二:(1)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测出空烧杯质量 m1,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2;则牛奶的质量为: m=m2 m1;牛奶的密度为: = = ;(3)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测量体积的时候,烧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牛奶,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公式 = 知,在质量 m 一定时,体积 V 偏小,密度
28、偏大。【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6、 【2017江西卷】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 23 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烧杯和水 酒精灯 铁杆 A 和温度计(含纸盖) 铁圈 B 和石棉网(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 3min 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 。(3)请将图 24 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 。【答案】 (1)。 (2)变小。 (3)如图所示:(4)保持不变。 (5)调为小火。【考点定位】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