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94404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面对面】2016届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五  课外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课外实验1. (15 无锡)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F1 与汽车迎风面积 S 和汽车行驶速度v 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 1 为汽车行驶速度 v20m/s 时空气阻力 F1,与迎风面积 S 有关数据,表 2 为迎风面积 S4.0m 2 时空气阻力 F1 与汽车行驶速度 v 的有关数据)表 1S/m2 1.0 2.0 3.0 4.0F1/N 103 206 309 412表 2v/ms1 10 20 30 40F1/N 103 412 1 648(1)由表 1 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2)表 2 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

2、的数据应为 N.(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2. (15 泰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一) 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 6 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

3、如下:实验序号 材料 质量(g)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 (s)1 铁球 50 10 1.432 铝球 50 10 1.433 铜球 50 10 1.434 铝球 50 15 1.755 铜球 80 20 2.026 铁球 80 10 1.43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 (选填 “有关”或“无关”)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 (选填“有关 ”或“无关”) 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选填 “有关”或“无关

4、”) (2)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他们发现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 (3)下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绘制的金属球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高度 h 与时间 t 关系图像;则图乙中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 W 与时间 t 关系的四种图像中,正确的图像是 第 2 题图3. (15 江西)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 、 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

5、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Comment U1: 【评估与交流】(1)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 ; (2)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3)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拓展应用】类比于机械效率,我们可以用篮球反弹后的机械能与反弹前的机械能的 来描述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其值越大,则反

6、弹性能就越 4. (15丽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越来越多,那么,颈椎承受的压力跟低头的角度有什么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制作头部模型,如图甲,头部可绕支点 O(颈椎) 转动,转动角度通过固定在上面的量角器测量,将一个小球挂在模型内,其重力为 5牛,模拟头部的重力,头部后面绑一根绳子模拟肌肉,绳子上系一测力计,支点(颈椎)承受的压力约为头部重力与绳子拉力之和,实验数据如下表:低头角度/度 绳子拉力/牛 颈椎承受的压力/牛0 0 515 5 1030 9 1445 13.5 18.560 17.5 22.5(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2)该头部模型相当于绕 O点转

7、动的杠杆,如图乙,当低头角度增大时,头部重心向左移动,拉力 F的力臂变小,请分析拉力 F变大的原因 第 4题图(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颈椎的是 A. 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B. 适当抬高手机屏幕,减少低头角度C. 低头看书久了应适当抬头,以缓解颈椎承受的压力5. (15 大庆)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S1100cm 2 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 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 S280cm 2.C 为压力传感器,用 F 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 表示木块 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 F 与 h 的关系,他先把木块 A 放入液体中,当木块 A 静止时,测得木块 A 的下表面与

8、液面的距离为 h1.小明再用轻杆 B 向下压,逐渐改变 h 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 F 的数值,依据数据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Fh 图像,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不计传感器 C 和轻杆 B 的重力和体积,g10 N/kg.)第 5 题图(1)除图甲中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选填 A. 天平 B. 刻度尺 C. 量筒)(2)观察图像,分析可知:h 1 cm;木块 A 的总高度是 cm.在木块 A 没有侵没之前,当 h 增大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 A 所受浮力 ;在木块 A 浸没后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 A 所受浮力 (以上均选填“增大” 、 “减小

9、”或“不变” )木块 A 的重力是 N.(3)利用此实验装置可测该液体的密度,其值为 kg/m3.(4)木块 A 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 A 放入液体前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6. (15 陕西)雨天乘车时,小华发现小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随着雨的大小,刮动的速度相应的发生变化,停雨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它的工作电路中安装有“雨水检测金属网”装置小华想,该装置究竟在刮水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他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 ,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模拟电路进行探究第 6 题图(1)小华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时,检测网未放

10、入雨水中,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路接通,表明雨水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 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2)将检测网竖立并浸入雨水中不同深度处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数据.检测网浸入雨水中的部分 未浸入浸入13浸入23 全部浸入电流表的示数/A 0.16 0.20 0.32结合上述实验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分析数据可知,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电流表示数越大,这说明 a、b 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 (选填“变大 ”或“变小”) 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 a、b 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 变化引起的(3)小华设计

11、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无法实现车窗的清洗请你在不拆卸原电路的基础上,在该电路中加装一个电路元件,以解决此问题加装的元件是: 简述你的做法: 7. (15 扬州)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实验中:第 7 题图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的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

12、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表一柠檬大小 一个 大半个 半个 小半个电压 U/V 0.80 0.80 0.78 0.80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并保持 和 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表二 电极材料 铜和锌 铜和铝 铜和铁电压 U/V 0.88 0.60 0.46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先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再做成水果电池,测出电压达到 1.0 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 8. (15 成都)在自然灾

13、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 AB、CD 两根长为 L 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 r.如图甲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 R0 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 示数为 U,电流表示数为 I.第 8 题图(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 0,电压表 示数为 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 (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 I,电压表 示数为 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乙所示,小组在 AB、CD 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 R

14、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 .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 示数 ;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 示数 (3)在图乙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 I1,电压表 的示数为 U,则故障处与 A 端的距离为 (用 r、I 1、U、R 0 表示) 9. (15 扬州)微波炉是人们用来加热食品的常用灶具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能穿透陶瓷、玻璃、耐热塑胶等材料微波炉使用的微波频率为 2 450 MHz.(1)为了用电安全,微波炉应该使用 (选填“两脚”或“三脚”) 插头(2)用微波炉加热饭菜时,应选用 (选填“不锈钢” 、 “铁”或“玻璃”) 容器来加热,加热过程中是将 能

15、转化为内能(3)小明想知道微波炉的热效率,他用电能表(表头如图所示) 、温度计等工具进行了如下实验:第 9 题图A. 在杯中装有质量为 m 的冷水,测出水的初温为 t0;B. 把杯子放进微波炉,并选择高温挡;C. 将微波炉定时器旋转到两分钟的位置,同时记录电能表指示灯在这个时间内闪烁的次数n;D. 加热结束后,迅速测出水的末温 t.以上实验中,还缺少一个步骤,请你补上这个步骤: 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一次,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E0 J.(保留一位小数)微波炉热效率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4)请你利用身边的器材,检验家里的微波炉是否有微波泄漏器材: ;检验方法: 10. (15 宜宾)小雷对凸透镜焦距

16、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第 10 题图次数 1 2 3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焦距 /cm 8.0 4.0(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2)由 1、2 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 ,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 8.0 cm 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 16.0 cm 时,

17、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 16.0 cm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1. (15 永州)小刘同学发现一杯热水冬天比夏天冷却快,为了掌握物体保温和快速降温的规律,小刘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 有关;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小刘选用 3 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 个杯子大小

18、、形状完全相同) ,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放在温度可调可控的房间里做了 5 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 90 降至 50 所用时间,只有第 2 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 水不溢出) 实验数据记入下表:序号 杯子材料 水的质量有无电风扇吹风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室内环境温度 /冷却时间/s1 玻璃 相等 无 90 50 30 9202 玻璃 相等 有 90 50 30 6123 玻璃 相等 无 90 50 15 6654 塑料 相等 无 90 50 15 7805 铝 相等 无 90 50 15 508【分析与论证】(1)请你提出一个新

19、的科学猜想:热水冷却快慢还与 有关;(2)分析比较实验 1 和实验 2 的数据,可知热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快,冷却时间 ;(3)用序号为 3、4、5 的三个实验可以验证小刘的第 个猜想(选填序号) ;(4)在验证热水冷却快慢与温差有关的两次实验中,小刘控制的变量是: ;(5)请你对小刘以上实验探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条合理的评价意见 【答案】1. (1) (2) (3) 正 比 927 风 速【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汽车迎风面积增大到 2 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 2 倍;汽车迎风面积增大到 3 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 3倍所以,当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汽

20、车所受空气阻力与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成正比;(2)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 2 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 4 倍;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 4 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 16 倍;所以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 3 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 9 倍,所以缺少的数据为 103 N9927 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还与风速有关,还可能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2.(1) 1 2 3 1 6 无关 2 4 有关 无 关(2) (3)纸 团 受 到 的 空 气 阻 力 较 大 C【解析】对题干信息进行梳理转化,分析如下:题号 关键点 关键点解读 答案(1)物体下落的时

21、间与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控制变量,保持物体的质量和物体下落的高度不变序号 1、2、3 无关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控制变量,保持物体的材料和物体下落的高度不变序号 1、6 无关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控制变量,保持物体的材料和物体的质量不变序号 2、4 有关(2) 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 纸团的体积大纸团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3)由图像甲可以看出,金属球下落的高度随时间增大,重力做的功 WGh ,由于下落的高度 h 越来越大,所以重力做功的多少随 h 的变化而变化,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图像 C. 3. 【猜想与假设】质量 体 积 (球 内 气 压 )【评估与交流】 (

22、1) (2) (3) 不 容 易 控 制 手 向 下 拍 球 的 力 相 等 强 转 换 法 弱【拓展应用】 比值 强【解析】 【猜想与假设】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可能与篮球的质量、篮球体积、篮球球内气压大小等有关,探究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控制其他量不变【评估与交流】方案一中用力向下拍不同材质的篮球时,篮球的材质发生了改变,同时需控制其他的因素事实上是很难控制用力的大小相等;方案二中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说明篮球反弹后剩下的机械能越多,即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强;用反弹高度这个易观察的物理量来表示反弹性能这个不易观察的物理量叫转换法;方案三中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则篮球反弹

23、前所需获得的机械能越多,即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弱;【拓展应用】因为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篮球反弹性能强弱是反弹后的机械能与反弹前的机械能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损失的机械能越少,即反弹性能越强. 4. (1)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l 1=Fl2,当低 头 角 度 越 大 , 颈 椎 承 受 的 压 力 越 大低头角度增大时,l 1 增大, (3) G不 变 , l2减 小 , 故 F增 大 ABC【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低头角度越大,颈椎承受的压力越大 (2)由图乙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l 1Fl 2,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当低头角度变大时,重力的力臂越大,而 F 力臂

24、变小,则力 F 越大 (3)由于低头会使颈椎所受压力变大,且角度越大,对颈椎的压力越大,所以要保护颈椎,不能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可适当抬高手机屏幕,减小低头角度,或低头看书久了应适当抬头,以缓解颈椎承受的压力,ABC 均正确. 5. (1) (2) (3) B 4 10 增 大 增 大 不 变 不 变 4(4) 1.25103 1 000【解析】 (1)物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2)由图像可知,当把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在液面下的深度是 4cm ,当木块在液体中深度 10 cm 时,传感器的示数不在变化 说明木块已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所以木块的总高度为 10 cm .;在木块

25、没有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之前,当 h 增大时,木块排开的液体增多,木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变大,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也会变大;在木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之后,接触容器底部之前,木块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增大,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会变化,浮力也不会变化;(3)因为木块的底面积 S28010 4 m2 当木块静止时,在液体中的深度为 4cm ,此时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有 F 浮 G 木 水 g S2h 液 10 N/kg80104 m20.04 m当木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压力 F 为 6 N 由此列方程:G 木 6 N 液 10 N/kg80104 m20.1m联立解之得 液 1.2510 3 kg/m3,G 木 4

26、 N 该液体的密度为 1.25103 kg/m3(4)木块 A 完全浸没在液体后,排开液体的体积 VS 2h8010 4 m20.1 m8010 5 m3,此时液面上升的高度 h 0.08 m,增加的压强 p 液VS1 8010 5 m310010 4 m3gh1.2510 3 kg/m310 N/kg0.08 m1 000 Pa.6. (1) (2) 0 (3) 导 体 电 流 表 示 数 变 小 横 截 面 积 开 关将 开 关 与 检 测 网 并 联 (其 他 答 案 合 理 即 可 )【解析】 (1)检测网未放入水中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说明金属检测网不能直接使电路接通;而将检测网放入水

27、中电路接通,说明雨水能够导电,是导体;通过电动机的电流越大,电动机的转速越快,所以小华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快慢,从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的电阻变小,也就是 a、b 间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因为雨水检测网接入电路中的长度不变,浸入水中越深,其接入电路中横截面积越大,所以可以推知 a、b 间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就是由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化引起的 (3)要使电路无雨水时电动机可以转动,最简单的方法是给电路中加装一个开关,把开关与检测网并联这时,当电路中有水时,断开开关,电动机的转速由雨水的大小控制;当电路中无雨水时,通过开

28、关的通断即可控制电动机工作. 7. (1) (2) 电极的材错 误 两 电 极 间 的 距 离 电 极 插 入 的 深 度 水 果 电 池 的 电 压 与料有关 (3) 挤 压 水 果 (改 变 水 果 的 果 酸 浓 度 )是 否 影 响 水 果 电 池 的 电 压 (答 案 合 理 即 可 )【解析】 (1)实验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不断地切小水果,使柠檬的体积变小,但是所测电压的变化在误差范围内,因此可得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大小无关,故猜想一是错误的 (2)我们验证的是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材料的关系,因此,在电极变化的情况下,要确保其他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比如水果的种类、电极材料之间的距离

29、、电极材料插入水果的深度等,通过实验发现其他因素不变时,只改变电极的材料,水果电池的电压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8. (1) (2)为 0 (3)断 路 小 于 UU I1R02rI1【解析】 (1)已知电流表示数为 0,则可知电路中发生断路;又由电压表示数为 U 可知电压表与电源之间的线路正常,则据此可判断输电线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无示数,即示数为零,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压表测间隙电阻两端电压,所以它的示数会小于电源电压 U;(3)保护电阻两端电压为 U0I 1R0,输电线两端的电压为 U 输 UI 1R0,输电线的电阻为 R ,且输电线有两根

30、,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 r,所以故障处与U I1R0I1A 端的距离为 . U I1R02rI19. (1)三脚 (2) (3) 玻 璃 电 磁 (电 ) 断 开 其 他 用 电 器 1 125 (4) 在微波炉工作时,打开袖珍调频收音机(打开手机c水 m (t t0)1 125 n 收 音 机 (手 机 )通话)在微波炉门及其机身四周移动, 如 果 收 音 机 (手 机 )发 出 咝 咝 的 杂 音 , 则 说 明 有 微波 泄 漏补充答案:(4)方法 1:找一只小型荧光灯管(或应急灯灯管) ,在黑暗的室内开启微波炉,将荧光灯管从炉门附近起缓慢向四周移动如灯管不亮,则说明微波泄漏很小,在安

31、全标准范围内如灯管较亮或微亮或部分亮,都说明微波泄漏较大,可能已超出安全标准范围,应停止使用方法 2:将无线路由器靠近微波炉,如果电脑、手机等终端受到影响,说明微波炉微波泄漏较大方法 3:将用湿毛巾包住玻璃泡的温度计置于微波炉门附近,过一段时间如果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有微波泄漏(最好和另外一个温度计对比) 【解析】 (1)微波炉是大功率用电器,而且外壳有金属,所以应该使用三脚插头,保证把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以避免人因为其外壳带电而触电 (2)要用微波加热,微波需要穿透容器进入被加热的物体,所以微波炉中需要选用玻璃、陶瓷、塑料等容器来加热,而不能选用金属容器加热,因为金属对微波有反射作用,微波很

32、难透过金属给物体加热微波炉工作时,通过电能产生电磁波,使被加热物体的分子振动,并且碰撞生热,转化为内能 (3)缺少的步骤是:断开其他用电器;电能表铭牌中有“3 200 imp/(kWh)”可知,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一次,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E0 3.6106 J1 125 J水吸收的热量为13 200Qcm(tt 0),消耗的电能为 EnE 0,则微波炉的效率为: . QE cm(t t0)nE0 c水 m(t t0)1 125n10. (1) (2)透镜材料 镜10.0 相 同 时 , 凸 透 镜 凸 起 程 度 越 大 , 焦 距 越 小 (凸 透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有关) (3)蓝 (4) 没

33、有 找 到 最 清 晰 的 像 时 就 读 数 了图片信息提取:【解析】 (1)当凸透镜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时,这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像信息解读可以看出,光具座的分度值为 0.1 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透镜在刻度尺上 30.0 cm 的位置,光屏在刻度尺上 40.0 cm 处,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 cm30.0 cm 10.0 cm. (2)1、2 两次实验,凸透镜材料相同,只是凸起程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凸透镜焦距与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因为凸起较小时焦距是 10.0 cm,而凸起较大时焦距是 8.0 cm,所以可得结论:当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

34、,凸透镜凸起越大,焦距越小(3)根据乙图可知,红光较蓝光的偏折能力弱,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时,由于红光的偏折能力弱,所以红光入射时的焦距大,则蓝光入射时的焦距小一些(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应该一定,而小组实验时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11. (1) (2) (3) (4) 装 水 容 器 的 表 面 积 大 小 越 短 二室 内 环 境 温 度(5) 没 有 研 究 热 水 降 温 时 所 具 有 的 规 律【解析】 (1)实验事实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因此可以猜测:热水冷却的快慢可能与盛装热水的容器表面积大小有关 (2)实验 2 与实验 1 相比,其他条件相同,而实验 2 中用电风扇对水面吹,加快了水分的蒸发速度,使得热水冷却的时间较短 (3)实验 3、4、5 中,所用的杯子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但热水冷却的时间却不同,这验证了第二个猜想是正确的 (4)从实验表格中可知,小刘在研究热水冷却与温差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室内环境温度 (5)仔细分析小刘的探究过程,可以看出,探究的过程是清晰的,研究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实验中涉及的实验数据只能验证他所提出的猜想,但并没有研究热水降温时所具有的规律. 即时发布最新中考资讯微信公众平台 新浪官方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