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0分钟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8分)1.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扭曲变形C.打磨后铝箔变亮 D.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铝【解析】选 D。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 D。2.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 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
2、来生产炸药。上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物理性质 B.制法C.用途 D.化学性质【解析】选 B。白色晶体属于氯酸钾的物理性质;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氯酸钾的制法;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属于氯酸钾的用途;加热到 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属于氯酸钾的化学性质。故选 B。3.(2013娄底中考)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选 C。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干冰升华及菠萝榨汁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2013年初有报道称,一向被认为是奶粉
3、“圣地”的新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残留物。下列关于二聚氰胺的介绍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棱形结晶性粉末B.可溶于水和酒精C.水溶液在 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D.加热至 260时熔化【解析】选 C。二聚氰胺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在 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加热至 260时熔化属于物理变化。5.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解析】选 D。物质
4、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6.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 1 535,熔化的铁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解析】选 D。A 项中前者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项中前者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汽油
5、的化学性质,后者体现了汽油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C 项中前者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物理性质,后者说明铁发生了化学变化;D 项中前者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蜡烛的化学性质,后者说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方法归纳】根据物质的用途确定利用的性质类别(1)依据:物质的用途能体现物质的性质。(2)方法: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判断该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然后根据该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从而确定所利用的性质类别。如酒精作为酒精灯的燃料,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而酒精的可燃性是酒精通过酒精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该用途利用了酒精的化学性质。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
6、.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需要加热才会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解析】选 C。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有的物理变化也需加热如水的蒸发;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22分)8.(6分)设计实验鉴别下列物质(操作、现象、结论):(1)水和酒精利用物理性质鉴别:_;利用化学性质鉴别:_。(2)氧气和二氧化碳利用化学性质鉴别:_。【解析
7、】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进行鉴别。(1)酒精和水的气味不同,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没有;(2)氧气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没有。答案:(1)分别取样品闻气味,有酒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分别将样品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样品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归纳】物质的鉴别方法(1)原则: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2)依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3)最简单的方法:指能用物理方法(应用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4)最明显的现象: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
8、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9.(10分)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能和_能。(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填“高”或“低”),理由是_。【解析】冰雪融化,干冰升华,酒精挥发等都属于物理变化且变化过程中都吸热;蜡烛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储存在蜡烛中的化学能经过化学反应后,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变为光能;(3)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
9、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应该包括:水包含的化学能、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周围散失的热能及光能之和,所以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高于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答案:(1)冰雪融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热 光(顺序可颠倒)(3)高 此反应放出能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10.(6分)(2014九江永修外国语学校月考)2013 年 6月吉林一公司发生火灾,引起液氨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液氨气化时快速吸热,故主要用作制冷剂。氨气用于制取铵盐和氮肥。(1)请你归纳
10、出氨气的物理性质:_。(2)请你归纳出氨气的化学性质:_。(3)氨气用途中主要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_。(4)氨气用途中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5)由于氨气有毒,如果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除了立即关闭阀门,还应采取_方法,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解析】(1)氨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都是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2)能与水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态氨汽化能吸热,从而引起环境温度下降的性质,由于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性质;(4)制取铵盐和化肥则利用了其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5)由于氨气能溶于水,故向空中喷水可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答案:(1)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2)能与水反应 (3)作制冷剂(4)制取铵盐和氮肥 (5)向空中喷水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