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分析环境描写板块一 考点针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期 待师 陀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看街上。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上没有人了。“砰,砰”终于我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 两个老人同时喊。 “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 ”我没有方法说明他们多快活。
2、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我们全坐下来。“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你这些年你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 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徐大娘干脆回答他:“ 你别管。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 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的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你脸上生了根,可是比
3、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你没有扣上。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 “这是立刚的信。 ”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人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
4、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你看这一封, ”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 “他怎么说?”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这一封是从一个煤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瞬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去很可能一遍比一遍新鲜。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好几年前头, ”她叹息说, “他蓦地里写了这封信,教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哎“他
5、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 徐大娘怀疑地问我。 “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做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你们有客吗,徐大爷? ”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
6、他放的。 ”请想想两个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个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两个老人继续留在门口,许久许久,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一九四一年十月四日(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1文中画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特点:幽暗、寂静、荒凉,没有生机。作用:奠定了全文凄清悲凉的情感基调;暗示两位老人的悲剧命运。2 “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 这句话体现了徐大爷和徐大娘怎样
7、的复杂情感?答:_答案 徐大爷明知儿子已死,对生活近乎绝望,但把这份痛苦深深掩埋在自己的心里,欺骗着老伴,让老伴带着期待的念头活着。徐大娘天天担心城门落锁以致儿子回来不能立即回家,可以看到她每时每刻都在期盼孩子回家的复杂心理。3本文题为“ 期待” ,如何理解其内涵?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期待 ”有这样几层含义:徐大娘期待知道立刚的下落,期待孩子早日回家;徐大爷期待徐大娘不要再纠结于弄清孩子的下落,期待“我” 不要言明实情,对老伴一直“ 欺待”;“我”期待两个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用:“期待 ”是两位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二老痛失爱子精神孤愁的悲惨命运;“期待 ”与“欺待”制造波澜,
8、推动着小说情节发展; “期待”中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欺待” 中表现了逆境中互相关怀的温馨与人性的善良。4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答:_答案 (1)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2)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徐大娘和徐大爷,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是期待的焦点,他的牺牲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3)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但却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
9、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板块二 考点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谁偷走了我的影子美国沙里斯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卫星导航仪也停止了工作,战友呢?全走散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低着头,使劲擦干满脸的汗水,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自己脚下没有影子,无论我怎么转身,身后除了沙漠,什么都没有。这是不合常理的,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怎么就照不出自己的影子呢?我焦急地爬上前方的沙丘,想着没了任何阻挡,影子大概就回来了,可是,没有,连一丁点儿都没找到。我眯着眼看了下天空,用手做了个角度比,结果反复论证了撒哈拉沙漠的可怕,阳光明明不是垂
10、直角度,我的影子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窃走了,而且,再往远处看,几乎每一座沙丘都有自己的影子,而我没有。作为一个空降兵,戎马一生,我一直为自己感到自豪,经历数百次行动,没有败绩,然而这次,我失去了信心,早就听说撒哈拉北部有许多神秘的部落,他们掌握着神的旨意,可以用无形的武器把敌人杀死。他们一定把我当敌人了,所以才会把我的影子收走。这让我有点后悔,波森和卢迪太冲动了,竟然扫荡了一群手无寸铁的土著人,如果当时自己阻拦,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我的眼里似乎看到了牛扒、火鸡还有威士忌,和队友们在一起狂欢,当然,我知道自己在臆想,沙漠臆想症。无论如何,我必须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尽管烈日炎炎,而自己身上只剩下一
11、袋干粮,没有水,也没了武器,我还是拼命地往前走,多年的野战经验告诉我,这里应该离绿洲不远了,而有绿洲的地方,就有希望。当年西点军校的课程的确没有欺骗我,在脚底下隔一里地挖一个洞,不仅可以缓解脱水,还可以通过湿润度判断绿洲的方向。我成功了,赶在夜幕来临之前。夜幕不仅掩盖了我的行踪,还暂时驱走了我对影子的恐惧,找到一间奇怪的房子,竟然是用飞机的残骸建造的,但我已顾不了那么多,绕过去,继续寻找,我想要的只有水。当然,这是沙漠臆想症的一种明显特征,其实除了水,我更需要休息,否则,我也不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自己毫无防备地躺在地上,而不远处正有几个小孩指指点点。他们全身黑亮,在朝阳的照射下,留下几条瘦长瘦
12、长的影子,恐惧再次袭来。我强作镇定地向他们打招呼,但他们却毫无反应,如幽灵般迅速退后了十来米。难道他们发现我没影子了?他们把我当作魔鬼了?我很担心,但还是试着从包里把干粮拿了出来,向他们招了招手,并大声喊道:“别怕,这些东西,全给你们,很好吃。 ”他们似乎动心了,尤其是那个黑人女孩,要不是稍大的一个男孩拉着她的手,我想她早就奔过来了。这让我觉得有点感动,觉得孩子们需要自己,于是,便把手里的包放在地上,并跳了跳、转了转,向他们表示,身上什么都没有,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他们终于向我奔来,严格来说,是向食物奔来,压缩饼干、牛肉干以及半条火腿瞬间一扫而光。那一刻,我想自己是幸福的,尽管仍然没有找到自己
13、的影子,但心里却已不再那么恐惧。然而,我再一次错了,当一阵阵机枪扫射,波森、卢迪和其他几个战友冲过来时,那几个孩子已经倒在血泊里。我没法阻挡这样的悲剧发生,波森队长告诉我,这是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对我发誓,他们都看到这群黑人抢我的食物。我无话可说,只是甩开波森的手,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如今已过去十年,我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住在一起,每当恐惧袭来,我都会叫她到身边,静静地看着她的眼睛,因为唯有在她的双眸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尽管那次撒哈拉之行是我军旅生涯唯一的一个污点,但我并不后悔。感谢上帝,让我女儿能在机枪扫射下生还。(选自 外国小小说精选 ,有删改)5从文中看, “我” 失去影子的原
14、因是什么? “影子”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答案 参与了血腥的战争。 没有阻拦队友屠杀手无寸铁的土著人。象征意义:象征人性、良知。6.小说中多次写到太阳,如“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尽管烈日炎炎”“在朝阳的照射下” 等,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 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 “我” 才发现影子不见了,于是要去寻找影子。衬托人物形象。 “烈日炎炎”,但“我”依然拼命地往前走,努力寻找自己的影子,这就衬托出了“我” 寻找影子的执著。构成对比,彰显主题。几个黑人小孩在“ 在朝阳的照射下”全身黑亮,形象美好,但队友却残忍地将他们枪杀。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小说的主题。7依据小说的相
15、关内容,概括“我” 这一形象的特点。答:_答案 “我”是没有泯灭人性和良知的军人。 “我”参与了一场战争,没有能够阻拦队友滥杀无辜,于是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苦苦寻找人性和良知。“我”把食物分给了黑人小孩, “我”感到了幸福, “我”的良知又回来了。但是这些黑人小孩又被队友枪杀了, “我”“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以示抗议。 “我”的良知和人性一直没有泯灭, “在机枪扫射下生还”的不仅有“我”的女儿,还有“我”的人性和良知。8请探究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答:_答案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揭露了战争反人性的罪恶,呼唤世界永远和平。小说中, “我”以及队友波森、卢迪等人,既是战争的参与者,又是战争的受害者。波森、卢迪等人枪杀土著居民,甚至连小孩都不放过,他们已经灭绝了人性,沦为战争的机器。 “我” 则在苦苦寻找人性和良知,一直处于深深的忏悔之中。由此可知,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之巨。 高-考试题 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