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4 讲 专题十三 学科渗透与探究(二)一、选择题1(2014,衡阳)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变黑色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来源:学优高考网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2013,临沂)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C )A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来源:学优高考网B 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 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3(2014,河南)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用高锰酸钾制 O2 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
2、倾斜B 做铁在 O2 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 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入蒸馏水D用金属和酸制 H2 时,可采用与制 CO2 相同的发生装置4(2015,合肥市包河区二模)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选项 A B C D改进后实来源:gkstk.Com验目的防止燃烧来源:gkstk.Com产物污染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不用酒精灯点来源:学优高考网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5.(2014,呼和浩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 KOH、HNO 3、CuSO 4、MgCl 2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6(2015,合肥市包河区二模)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
4、低7(2014,广州)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C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向收集满 CO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的 NaCl 溶液,旋紧瓶盖,振荡来源:gkstk.Com塑料瓶变瘪 CO2 能与 NaCl 反应B50时,将 17 g KCl 固体加入 50 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降温至 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17 g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 CH48.(201
5、4,随州)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C )来源 :学优高考网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CuSO 4 溶液、 稀H2SO4、 NaCl 溶液、 NaOH 溶液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或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 气体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鉴别 NaCl 溶液、Na 2SO4 溶液和(NH 4)2SO4 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 溶液,观察现象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9.(2015,合肥市第四十四中学模拟卷)下列选
6、项中的实验所对应图像错误的是( B )A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 等质量的 Fe 粉、Zn 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C 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实验探究题10(2014,安徽)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1)甲装置:仪器 a 的名称为 _长颈漏斗 _;向 a 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良好_。(2)乙装置:若生成 O2 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Mn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_。若生成 H2
7、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Zn H2SO4=ZnSO4H 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_。若锥形瓶中装有 NaOH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 ,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NaOH 溶于水放热, 空气受热膨胀_。(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 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NaOH 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11(2014,佛山)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 BaCl2 与 Na2CO3 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 BaCl2 与Na2SO4 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_BaSO 4_和_BaCO
8、3_。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 NaCl 外,还有什么物质?【提出猜想】猜想:_BaCl 2_;猜想:Na 2SO4;猜想:Na 2CO3;猜想:Na 2CO3、Na 2SO4。【实验探究】滤 液 加 入 足 量 稀 硫 酸 现 象 a 滴 加 过 量 BaCl2溶 液 现 象 b若现象 a 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_成立;若现象 a 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可能成立;若现象 b 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_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_成立。12(2015,芜湖县保沙中学二模)“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
9、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通过实验 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或达到着火点)_,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导热_( 填一条物理性质)性。(2)对于实验 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氧气( 或空气) _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_稀盐酸(或稀硫酸)_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_不能_(填 “能” 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3)实验 C 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 CO2 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 )和 NaOH 溶液( 瓶 ) 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和 NaOH 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O 2 2NaOH=Na2CO3H 2O_。(4)实验 D 的烧杯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_红_色;当烧杯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_红色逐渐消褪(或由红色变为无色)_。其中盐酸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OHHCl =NaClH 2O_,属于_复分解( 或中和)_(填反应类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