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单项选择题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 )A.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B.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C.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想利用暑期(7 月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图,回答 24 题。2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A B C D3小华绘出了四条游览线路经过的某些主要山脉或地形区的简略示意图,其中绘制可能出现错误的是( )A B C D4若按路线游览,下列景象可能为途中看到的是( )A银装素裹的大地 B茫茫的沙漠
2、C金灿灿的稻田 D蜿蜒的长城5.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黑龙江省北部 B.青藏高原内部C.新疆北部 D.内蒙古北部读图,完成 6、7 题。6.1 月份地气温高于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7.图中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2012 年 5 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强降雨,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43 亿元。读图完成 8、9 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广西、江西、陕西出现了暴雨B.受暴雨影响,珠江水位
3、暴涨C.暴雨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D.暴雨会大大影响小麦、棉花的产量9.受暴雨影响,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C.丙地区 D.丁地区10.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的原因是(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B.都受夏季气温的影响C.都受地形的影响D.外流区域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域受夏季气温的影响11.下面有关三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大水利枢纽都在河流的上游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重庆境内C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内蒙古境内D两大水利枢纽都在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12.长江、黄河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凌汛与断流B.上游的水污染严重C.“
4、地上河”引发的洪水灾害D.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二、综合题13.读“中国地形局部图” ,回答问题。(1)图中山脉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填数码代号) ,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被称为“_” ,山脉北侧地形区是_。(2)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上,山脉呈_走向,其东侧为_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_。(3)图中塔里木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_沙漠;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_,地表形成了“_” 特点。(4)山脉与其东部的河流_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界线的地理意义。 (至少 3 条)14.(探究创新题)走进生活,了解沙尘暴。材料 沙尘暴的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
5、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完成相关题目。(1)根据材料说明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原因。(2)B 国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该国是_。(3)图中省级行政区 A、C 的简称分别是_、_。其中 A 的地形特征可概括为_,属于_气候。(4)在图中标出 D 河流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该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5)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说出沙尘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点即可)答案解析1.【解析】选 A。该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突出特
6、征。为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为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表沟壑纵横。24 【解析】2 选 B,3 选 B,4 选 C。线先后穿过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是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线路;线没有经过福建、江西两省,所以绘制出现了错误;线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银装素裹的大地是北方地区冬季景观,茫茫的沙漠是西北地区的景观,长城位于我国北部。5.【解析】选 B。本题考查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拓展归纳】我国气温、降水之最(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
7、;(2)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火洲” ) ;(3)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地势高) ;(4)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5)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6、7.【解析】6 选 D,7 选 B。第 6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位于秦岭以北地区,地位于秦岭以南地区,两地海拔差异不大,除纬度因素影响外,地位于秦岭的北侧,受冬季风影响明显,地位于秦岭的南侧,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第 7 题,地位于秦岭以南地区,1 月平均气温高于 0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方法技巧】判读地形剖面图(1)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首先要“定量”阅读,从纵坐标的标高读
8、出剖面线最高点和次高点、最低点和次低点的海拔高度;其次要进行“定性”分析,从剖面线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弯曲走向和坡度陡缓等判断出具体的地形类型。(2)用地形剖面图考查区域特征。地形剖面图是判断某区域的信息载体,一般以剖面线附近或“以线带面”来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判读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经纬度、地形起伏、海拔、海陆位置等要素作出区域判断;其次再解答剖面线所经的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水文、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8、9.【解析】8 选 B,9 选 B。第 8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暴雨主要出现在两广和浙闽一带,受暴雨影响,珠江水
9、位暴涨,暴雨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次暴雨会影响水稻、甘蔗的产量。第 9 题,图中乙地区坡度陡峻,且无植被保护,受暴雨影响,极易发生泥石流。10.【解析】选 D。该题考查内流河、外流河补给水源的影响因素。内流河水源主要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影响因素是气温,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因此其汛期就出现在夏季;而外流河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因此,汛期也出现在夏季。11.【解析】选 D。长江穿越巫山形成三峡,三峡位于湖北省,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宜昌以上,属于长江上游。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境内,也位于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12.【解析】选 D。长江与黄河中上游地区
10、由于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没有结冰现象,不会出现凌汛;中下游地区由于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水污染现象严重;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常引发洪水泛滥,而长江的洪水源于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因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汉江几乎同时进入汛期而形成。13.【解析】第(1)题,图中山脉是昆仑山,是天山,是秦岭,是太行山,其中昆仑山位于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太行山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昆仑山南侧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第(2)题,秦岭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东侧为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该平原的主
11、力。第(3)题,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甲为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沟壑纵横”的特点。第(4)题,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1 月 0 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答案:(1)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准噶尔盆地(2)二 东北-西南 华北 黄河(3)塔克拉玛干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4)淮河 1 月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1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 (任选三条即可)14.【解析】分析图文资料、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根据材料分析,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题,B 国位于我国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是气候干旱的蒙古。第(3)题,图中 A、C 分别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分别是新、宁。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重重山脉的阻隔,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形成了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4)题,图中 D 河流为黄河,其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孟津;中游由于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很大。第(5)题,沙尘暴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事故) 、危害人体健康等。答案:(1)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2)蒙古(3)新 宁 “三山夹两盆” 温带大陆性(4)画图略 含沙量大(5)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破坏作物生长、影响农业生产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