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标准(试验稿) 】(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内容标准(2011 版)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选择题1 (2015江苏扬州2)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答案】C2 (2015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
2、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A3 (2015山东德州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C氐族 D女真族【答案】B4 (2015四川乐山15)图 1 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 1 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答案】A5 (2015山西省1)山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北方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以下历史事件与山西有关的是 ( )张骞出使西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与辽的战和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A BC D【答案】B 6 (2
3、015甘肃武威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B7 (2015湖南长沙1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答案】D 8 (2015福建龙岩2)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 。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 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答案】B9
4、(2015山东济宁六三制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答案】A11 (2015山东济南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答案】C12 (2015湖南株洲3)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 、 “三国鼎立” 、 “人口南迁”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B13 (2
5、015内蒙古赤峰2)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其内容属于(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C14 (2015广东茂名31)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 BC D【答案】B15 (2015山东潍坊3)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经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答案】B二、非选择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6 (2015江苏南京26)阅读下
6、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 ,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5
7、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 分)(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1 分)【答案】26 (1)东周;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5 分)(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4 分)(3)追求大一统。 (1 分)17 (2015江西省17) (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1)导致图一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1 分)图二所示被迫迁移的是一些什么人?(
8、1 分)(2)上面两图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相似的影响是什么?(2 分)材料二 在 1830 年,英格兰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有两万人或者不到两万人的地方,到1914 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两万人或超过两万人的地方。在 1840 年时,只是伦敦和巴黎有 100 万人口。到 1914 年,柏林、维也纳、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也有 100 万人口了,在欧洲以外,还有纽约、芝加哥、费城、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尔各达、东京和大阪等人口达百万的城市。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据材料三,说说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 (2 分)【答案】17 (6 分) (1
9、)北方战乱;(1 分) 非洲黑人。 (或“非洲人、黑奴、奴隶” ,1 分)(2)为迁入地补充了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2 分)(3)由农村流向城市。 (或“由农村、小城镇流向大城市” ,意思相近即可,2 分)18 (2015河南省21) (5 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3 分)(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1 分)(3)要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1 分
10、)【答案】21 (5 分) (1)从长安延伸到洛阳或洛阳也成为起点。 (1 分,答案必须体现变化。 )西汉;(1 分) 东汉。 (1 分)(2)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1 分)(3)汉魏洛阳城遗址:是研究汉魏时期洛阳城规模、结构等的第一手资料。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是古代洛阳与东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贸交流的佐证。洛阳白寺:是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19 (2015广西桂林16)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
11、量生命,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1 分)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生命?(1 分)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
12、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答案】16 (1)秦始皇(1 分) 。目的:抵御匈奴(1 分)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2)匈奴、鲜卑、羯、氏、羌(任写两个即可,2 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1 分)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 分) 。(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20 (2015湖南衡阳27) (12 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
13、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改革】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 分)(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2 分)(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 分)【近代改革】材料三 右图(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
14、”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 分)【现代改革】材料四 上世纪 70 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 分)有何意义?(2 分)【答案】 (1)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 ;奖励耕战(2 分。答对一项记 1 分)(2)基础: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2 分)(3)相同: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 分)(4)表现: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改革封建军制,创办近代化军队;
15、提倡“文明开化” ,努力发展教育(3 分。答对一项记 1 分)(5)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分) 。21 (2015广东梅州16) (6 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网 gkstk来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 分)(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 分)(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 分) 【答案】16 (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科举制度;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