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试(一) 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题号 一 二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 “家”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中国古代的诗歌当中,有许多带“家”字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体现出对故乡思恋之情的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A B C D2我国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以来,许多三口之家的独生子女家庭发生了变化。例如五岁的宁宁多了一个小妹妹,爷爷、奶奶为照顾小孙女就与他们住在了一起。宁宁家现在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亲
2、家庭 D联合家庭3据来自网上的消息:深圳某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因家里太穷,扬言要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你对此事的看法是( )A可以,因为这只是个称呼问题,不叫爸爸就行了B可以,今后再不回家居住,独立生活就行了C不可以,因为他现在经济上还没独立D不可以,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4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这两句关于家庭的名言告诉我们(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家庭和睦,人生才能获得幸福 家中有亲情和欢乐 家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A B C D5 “当妈妈感到冷时,穿上毛衣的总是孩子。 ”这告诉我们( )A子女与父母之
3、间存在着差异 B父母比子女承受寒冷的能力强C家庭是美妙的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6小亮在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考上重点中学后,母亲生病不能工作。为了小亮的学习和生活,母亲多次和他父亲交涉,都没有达成协议。无奈小亮和母亲将父亲告上法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没有权利起诉父亲B小亮的行为是不孝敬父亲的表现C小亮的行为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正当行为D小亮父亲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7 “民族之间的较量,就是母亲与母亲之间的较量” “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些名句说明( )母亲的爱对我们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要有了母爱就会成功父爱
4、与母爱相比,父爱的影响非常小,对我们不起什么作用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A B C D8 “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 ,这句话成为近来微博上网友热议的金句。这句话源于央视播出的一系列“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这(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 有利于父母关心子女 有利于引导公民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A B C D92015 年 11 月 9 日,山东临沂网友转发的一张照片感动了整个城市,一男子在费县人民医院候诊区怀抱老母亲为其取暖,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网友。这告诉我们孝敬父母( )要心里想着父母 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就必须亲自为父母取暖 是值得
5、人们称道的美德A B C D102015 年 8 月,广西百色市交警支队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了一名 70 岁的老人时常无证酒驾,并多次引发事故的问题,而举报者竟是老人的儿子。你对这位儿子的行为评价是( )A举报是正确的,但这是不孝的表现 B举报是正确的,也是孝的表现C举报是错误的,这是不孝的表现 D举报是正确的,与孝无关11小舟一直以有一位朋友般的母亲而骄傲,而她一直也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 。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她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小舟想这可能是母女之间产生了代沟吧。你认为产生代沟的原因有( )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大人 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 我们对成 年人的依赖越来越少 我
6、们不再把父母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无所不知的A B C D12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从积极的一面看,标志着子女的成长,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它恶性发展的结果是双方都受到伤害 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 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立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A B C D13有调查如右图所示:在当今家庭生活中,最令父母焦虑的是孩子不听话。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你认为作为孩子,应当( )遇事主动与父母商量,聆听父母的建议 理解父母,进行换位思考 对父母的话绝对服从 和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处理,心平气和讲道理A B C D14在身心的成长过程中有烦恼,与父母之间
7、的“代沟”就是一大烦恼。下面现象中,体现了两代人之间“代沟”的是( )A父亲喜欢下棋,我喜欢打篮球B每天出门前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嘱咐,这让我心烦C父母对我期待太高,让我去实现他们的夙愿D父母只会工作、挣钱,不懂享受生活,该花钱的时候不花15最近,妈妈变得越来越唠叨了,我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和什么人交朋友,她都要说上一大通。面对妈妈的唠叨,我该( )A她说她的,我做我的B找一个机会和妈妈谈一谈,或者用行动“告知”妈妈自己已经长大了C认为妈妈唠叨真烦人D和妈妈理论,最后吵起来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 (13 分)材料简答题材料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
8、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 ”庄公听后十分感动。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表达对父母深切的爱,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出来。 (2 分)(2)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请你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5 分)(3)为了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关系,说说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6 分)17 (12 分)材料简答题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与中青在线、问卷网联合推出的调查显示,超过 70%的受访者与父母发生最大冲突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12 到 25 岁
9、之间,也就是从中学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初入职场。90%的受访者表示,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焦点事件,主要体现在父母总是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生活,以及在家庭琐事上意见不一致。尽管有 40%的受访者与父母能够平等相处,遇事协商,也有 33%的受访者表示,大事都要父母拿主意。家,本是温馨的港湾。而在我们年轻气盛之时,总不可避免地爆发一些“亲子冲突” ,烟云密布。请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为何在我们年轻气盛之时,家庭中容易爆发“亲子冲突”?(6 分)(2)我们该如何搭建起亲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尽力减少冲突、消解弥漫的“战争烟云”?(6 分)18 (12 分)情景问答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
10、之间彼此不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尝试以下四个步骤,学会沟通。(1)理解接纳,表达的话为:“我知道_,是因为_。 ”(2 分)直率表达,表达的话为:“您的批评使我_,我会_。 ”(2 分)互相协商,表达的话为:“我想,经过努力我能够_。 ”(2 分)明确要求,表达的话为:“我要求_。 ”(2 分)(2)亲子间的小摩擦会妨碍彼此间的交流与信任,你认为消除摩擦的方法有哪些?(4 分)19 (18 分)实践探究题。“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龙泉中学某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这一活动。【小试牛刀】(1)请你联系“家”和
11、“父母之爱”的内容为这次班会确定一个主题。 (3 分)【榜样示范】5 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最美少年”梁维月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4 分)【出谋划策】(3)右图漫画不缺钱中坐在满桌大鱼大肉餐桌旁的父母,对打来电话的儿女说:“爸妈不缺钱” 。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父母差的是什么?(3 分)(4)作为子女,该怎么去弥补父母的缺憾?(4
12、分)【真情流露】(5)在此班会结束的时候,许多同学意识到父母真的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真的很辛苦。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深切爱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给父母温馨的祝福。 (4 分)参考答案单元测试(一) 相亲相爱一家人1B 2.B 3.D 4.A 5.D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B 14.D 15.B 16. (1)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3)从小事做起。表现在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
13、高兴等;反对愚孝和盲从;不仅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17.(1)青春期往往会产生两代人的“代沟” 。青春期的我们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的劝导和批评产生抵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与父母意见不一致,产生一些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 (两点即可) (2)加强沟通,克服“代沟” ,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克服逆反心理,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话好好说,与父母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两点即可) 18.(1)您生气 您爱我 深受教诲 努力改正的 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做得更好 每天晚上看半小时的新闻 (2)打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尊重理
14、解等。 19.(1)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感恩父母等。 (2)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3) “差”的是子女对自己的关心和孝敬, “差”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4)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经常看望父母,与父母交流与沟通;经常问候父母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5)妈妈,祝您永远年轻、漂亮;爸爸妈妈,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爱你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