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30 分钟热考题型练题型六 实验探究类类型一 测量器材1.(2015福建武夷山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调节弹簧测力计,使其指针对准零刻度线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C.使用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有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解析】选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不准确要调零,故 A 正确;测竖直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要竖直放置,测水平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就要水平放置,故
2、 B 错误;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故 C 正确;所测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故 D正确。2.(2015福建武夷山期末)能直接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是( )A.电流表 B.电压表 C.电能表 D.温度计【解析】选 C。电流表是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它可以和电压表、秒表配合使用,通过 W=UIt 计算消耗的电能,A 不符合题意;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大小的仪表,它可以和电流表、秒表配合使用,通过 W=UIt 计算消耗的电能,B 不符合题意;电能表就是用来测量消耗电能的,C 符合题意;温度计是来测量物质的温度的,与电能没有任何联系,
3、D 不符合题意。3.(2015北京朝阳区期末)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kWh。【解析】根据电能表的读数方法,读图可知,此电能表的读数为 6 353.6kWh。答案:6 353.64.(2015福建武夷山期末)请你将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a)木块长为_cm。(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解析】物体左端刻度尺读数为 2.00cm,右端刻度尺读数为 5.19cm,则物体的长度为 5.19cm-2.00cm=3.19cm;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由图可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6N。答案:3.19 4.65.(2015北京朝阳区期末)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_。【解析】电
4、阻箱的示数:41 000+0100+110+81=4018。答案:4 0186.(2015佛山顺德区期末)将图中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甲 乙 丙【解析】(1)图甲,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每一个大格代表 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示数是 2.4V;(2)图乙,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每一个大格代表 0.2A,每一个小格代表 0.02A,示数是 0.26A;(3)图丙,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 258.6kWh。答案:甲 乙 丙2.4V 0.26 A 258.6 kWh7.(2015广东揭西期末)请读出图甲、乙两温度计的读数。甲读数是_;乙读数是
5、_。【解析】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 10,里面分为 10 小格,故其分度值为 1;其示数为 70+5=75。图乙所示的体温计的一大格表示 1,里面分为 10 小格,故其分度值为 0.1;其示数为 37+0.6=37.6。答案:75 37.68.(2015武汉新洲区期末)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s。【解析】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 0 和 1 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0.5min=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2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2s,即秒表的读数为 30s+2s
6、=32s。答案:329.(2015广东揭西期末)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_。【解析】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将某个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略偏左侧处,说明此时砝码总质量略小于物体质量。再放砝码,即使放最小的砝码,指针也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砝码总质量大于物体质量。为使横梁平衡,就要向右移动游码,其作用相当于向右盘添加了一个小砝码。答案: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类型二 测量型实验1.(2015安徽滁州期末)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
7、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来源:学优高考网(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_g,盐水的密度为_kg/m 3。【解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为测出量筒中的盐水质量,应先测出原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将部分倒入量筒中后,读出体积并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所以正确顺序为 CAB;(3)由图 C 知,原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 总=50g+2g+4g=56g;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 剩 =20g+5g+1g+1.2g=27.2g;则量筒中盐
8、水的质量 m=56g-27.2g=28.8g;由图 A 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2mL,示数为24mL=24cm3;= =1.2g/cm3=1.2103kg/m3。答案:(1)右 (2)CAB (3)28.8 1.210 32.(2015安徽淮南期末)小明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_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9、小石子的密度是_kg/m 3。(3)假设该小石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那么测量结果将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左盘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2)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所以石子的质量m=20g+10g+5g+3.4g=38.4g,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水的体积为 30mL,水和石子的体积为 45mL,所以石子的体积为 V=45mL-30mL=15mL=15cm3;=2.56g/cm3=2.56103kg/m3。(3)小石子吸水,则测量的体积会偏小,测量
10、结果将偏大。答案:(1)零刻度线 左 (2)38.4 2.5610 3 (3)偏大3.(2015内蒙古赤峰宁城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 AC=_cm/s。【解析】(1)利用速度公式 v= 。(2)要想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3)由图中知sAC=10cm,tAC=3s,vAC= = =3.3cm/s。答案:(1)v= (2)小 (3)3.3
11、4.(2015安徽淮南期末)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如图甲),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如表:实验次数重物质量/kg重物上升的距离/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m滑轮组机械效率(%)1 0.1 0.1 0.6 0.32 0.2 0.1 0.9 0.3 74.13 0.3 0.1 1.1 0.3 90.9(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g=10N/kg)(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3)图乙是某公司的一幅广告宣传画:一个巨大的动滑轮提起一个小皮箱,宣传文字写着“事无大小,必尽全力”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
12、这幅宣传画发表自己的评述。【解析】(1)第一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100%55.6%。(2)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在宣传画中滑轮提升物体,物重很小,机械效率很低,是一种浪费。答案:(1)55.6 (2)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宣传画中滑轮提升物体时物重太小,机械效率很低5.(2015汕头金平区期末)小明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实验电路如图:(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2)开关闭合前,滑片 P 应移到_(选填“a”或“b
13、”)端;其作用是_。(3)实验中如果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则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排除故障后当滑片 P 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 A 和电压表 V 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阻值为_。(4)小明在实验时,小灯泡突然熄灭,检查发现电流表 A 的示数为零,电压表 V 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请你帮小明分析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5)若小明同学想用已连好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请你帮他把主要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V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 P=UI 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则电压表的量程为
14、03V,且与灯泡并联。(2)闭合开关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处的 b 端。(3)图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分度值为 0.1V,电压 U=1.8V,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 I=0.2A,此时灯泡的电阻:R= =9。(4)小灯泡突然熄灭,检查发现电流表 A 的示数为零,电压表 V 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处断路。(5)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 2.5V。答案:(1)如图所示:来源:gkstk.Com(2)b 保护电路 (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9(4)小灯
15、泡处断路 (5)2.56.(2015北京朝阳区期末)如图甲是测量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连接图。(1)用笔画线完成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2)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他应该检查_(选填“电流表” “小灯泡”或“滑动变阻器”)处是否发生断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 S,发现小灯泡仍不亮,但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请你判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_。(4)小明继续实验,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5)小阳在做此实验时,所有器材均满足实验要求,电路连接正确且完好,闭合开关 S,当他快速
16、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发现小灯泡“一闪”就烧了,请指出小阳的错误之处:_。【解析】(1)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应再接下面一个接线柱。(2)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所以他应该检查小灯泡。(3)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说明灯泡两端有电压,且有电流通过,则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灯泡的实际功率太低。(4)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3A,则 P=UI=2.5V0.3A=0.75W。(5)灯泡一闪即灭,说明由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过高而烧坏,这是因为小阳快速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没有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答案:(1)如图所示:(2
17、)小灯泡 (3)小灯泡实际功率小 (4)0.75(5)小阳快速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没有观察电压表的示数7.(2015南京鼓楼区期末)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电阻约为 10。小华的物理老师在上课之前,查阅了该规格小灯泡的 I 与 U 的关系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 6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U/V 0.20 0.80 1.40 2.00 2.50 2.90I/A 0.02 0.08 0.14 0.18 0.20 0.21(1)从数据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2)小华想亲自做一次实验,看能否测得同样的数据。于是她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
18、电路,准备对该小灯泡进行再次测量。电源用的是 2 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标有“50 1A”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端(选填“A”或“B”)。(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V,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 P 向_(选填“A”或“B”)端缓慢移动,使_。(4)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无法得到上述表格中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推断应是第_次(填序号)数据,理由是_。如果想得到表中完整的数据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_。【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5V 时,电流为 0.2A;则额定功率:P=UI=2.
19、5V0.2A=0.5W;(2)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的 B 接线柱,所以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左端的 A 处,使其阻值最大;(3)由图乙知,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2.2V,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 P 向 B 端滑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2.5V;(4)由实验数据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0.2V 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 3V-0.2V=2.8V,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为 R= = =140;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所以不能得到上述数据,要想得到上述数据,应更换最大阻值大一些的滑动变阻器。答案:(1)0.5 (2)A(3)2.
20、2 B 电压表读数为 2.5V(4)1 无论如何移动滑片,灯泡两端电压均大于 0.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足 更换最大阻值大一些的滑动变阻器类型三 探究型实验1.(2015福建武夷山期末)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E、F 是可绕 ON 折转的光屏(背景板),M 是平面镜。(1)把表填写完整。入射角 30 45 60反射角 _ _ 60折转 F 后,F 板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答:_ (2)从实验归纳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反射角_入射角。【解析】(1)当入射角为 30,此时反射角也为 30;当入射角为 45,此时反射角
21、也为 45,当入射角为 60时,反射角也为 60;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若将 F 板向前或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 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1)入射角 30 45 60反射角 30 45 60折转 F 后,F 板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答:不能(2)同一 两侧 等于2.(2015安徽滁州期末)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
22、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2)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侧观察(选填“左”或“右”)。(3)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 “”或“”)。(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选填“” “”或“”)。(5)实验时,发现蜡烛 B 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_。(6)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解析】(1)由
23、于玻璃板既能透光也能反射光,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即小红应在左侧观察蜡烛 A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在实验中用到直尺,但直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5)实验时,发现蜡烛 B 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
24、置 (2)左 (3) (4)(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不能3.(2015安徽淮南期末)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选填“变大”或“变小”)。【解析】(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cm-50cm=10cm;(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
25、,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cm 处时,物体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答案:(1)10 (2)下(3)放大 幻灯机(或投影仪) (4)变小4.(2014本溪中考)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蜡的温度/ 42 4
26、4 46 48 49 50 51 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蜡属于非晶体。(2)分析图像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熔点)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冰放
27、入烧杯中,由于冰的温度低于室温,冰会从周围环境中吸热熔化,故该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由于冰从烧杯壁上吸热,使杯壁放热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答案:(1)39 非晶体 (2)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3)不正确 液化5.(2015福州期末)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当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3)分析可知水沸腾过程的特点:_。【解析】(1)常用的温度计是
28、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从沸腾图像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 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 98;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98低于 100,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答案:(1)热胀冷缩 (2)98 低于 (3)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2015泰州姜堰区期末)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加热 10min,甲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
29、于” “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3)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_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4)甲、乙两种液体中,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解析】(1)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2)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因此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3)根据图像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4)根据 c= 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越小,比热容越大,即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答案:(1)质量 (2)等于 (3)甲 (4)乙7.(2015哈尔滨模拟)小明在探究
30、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他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匀速拉动木块,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重力来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压力的大小。他通过测量木块的重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以及砝码重力,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木块对木板的压力 F 压 /N 1 2 3 4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N 0.4 0.8 1.2 1.6 2.0(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F2。(2)根据表中测量数据,在图中画出 F2与 F 压 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不变,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_。【解析】本题考查影
31、响摩擦力因素的探究。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F2。根据描点法画出 F2与 F 压 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因此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成正比例。答案:(1)等于(2)如图所示:成正比例8.(2015上海宝山区一模)(1)在测定生肖纪念币(马币)的密度时,先要用_测量几枚纪念币的总质量,用盛水的_测量这些纪念币的总体积;再计算出纪念币的密度。(2)图中所示的测量仪器的名称是_,该图所示的情景表明这是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解析】(1)在测定生肖纪念币(马币)的密度时,先要用托盘天平测量几
32、枚纪念币的总质量,用盛水的量筒采取排水法测量这些纪念币的总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纪念币的密度。(2)图中的装置叫 U 形管压强计,将探头放入煤油中,保持探头在煤油中的某一深度不变,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改变探头的方向,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答案:(1)托盘天平 量筒 (2)U 形管压强计 方向9.(2015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小徐同学在缺少量筒和溢水杯的情况下,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如图所示。(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_之间的关系。(2)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
33、为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 E,则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填写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解析】(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2)验证实验的基本过程是:测出物体所受重力 G;测出空桶所受重力 G1;在烧杯中装满水,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 F;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 G2;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所以遗漏的过程是: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 G2;正确的实验过程是:A、B、D、C、E。答案:(1)重力
34、 (2)测量小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力A、B、D、C、E10.(2015南京鼓楼区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 m,O 为支点。(1)他将 2 只钩码悬挂在 B 点,在 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 F1,测得 A、B 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 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他将 2 只钩码悬挂在 C 点,在 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 C 点上升高度为 h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F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第一次做的功。(3)他将
35、 3 只钩码悬挂在 C 点,在 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 C 点上升高度仍为 h2,则第 3 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_(选填“最大”“最小”或“三次相等”)。【解析】(1)有用功为 W 有 =Gh2=2mgh2,总功 W 总 =F1h1,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100%= 100%。(2)钩码的悬挂点在 B 点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 C 点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 OB 到 OC 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
36、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3)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二次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小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将 3 只钩码悬挂在 C 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 W 有 =Gh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二次相同,额外功与第二次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综上所述,第三次的机械效率最大。答案:(1) 100% (2)大于 小于 (3)最大11.(2015苏州立达中学期末)小丽和小宇同学正在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
37、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丽同学在 A 点悬挂 2 个钩码,在 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3)杠杆调节平衡后,小宇同学经过实验,获得了如表数据: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4 5 5 4于是小宇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小宇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解析】(1)挂钩码前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低,重心偏左,应向
38、右调节平衡螺母;(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通过增减钩码或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3)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且力和力臂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不能相加。答案:(1)右 (2)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3)错误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12.(2015苏州立达中学期末)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
39、如图甲所示)。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1)A 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的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_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越_。(2)小明想用 B 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_;理由是_。(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答:_。【解析】(1)实验中,让小车处在不同的高度,反映了速度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控制小车的速度相同,让小车从斜面
40、的同一高度滑下。(3)若水平面光滑,木块不受摩擦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物体通过的距离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所以小车动能的大小就无法比较。答案:(1)速度 做功 大(2)不合理 没有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3)不能13.(2015黑龙江绥化期末)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实验。他们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 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表。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1 碳钢合金丝 L S2 镍铬合金丝 2L S3 镍铬合金丝 L 2S4 镍铬合金丝 2L 2S(1)他们应选
41、择序号为_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2)闭合开关,通过观察_比较接入电阻丝的阻值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作_(选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较_(选填“大”或“小”)。(4)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还可以用这些电阻丝来做另一个探究实验,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_的关系,这次你应该选择序号为_两根电阻丝来做实验。【解析】(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电阻丝。从表格中可知,序号 3 和序号4 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所以应选择序号
42、 3 与序号 4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2)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接入电阻丝的阻值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作转换法;(3)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表明第二次的电流小于第一次的电流,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大于第一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4)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不能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因为要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表格中没有符合要求的;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可以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序号 2 和 4 的材料、长度都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答案:(1
43、)3 和 4 (2)电流表的示数 转换法(3)大 (4)横截面积 2 和 414.(2015安徽淮南期末)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5,R 2=10,R 3=15,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1A”,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组成。(1)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连好电路后,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将 R1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用 R2替换 R1接入电路,接下来的操作是:_。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I2。用 R3替换 R2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仍无法达到 1.5V,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能继续进行下去:_。(3)本实验的结论是:_。【解析】(1)根据实验电路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