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2 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_”。思路解析:东汉末年,人们把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称为“五胡” 。 “胡”在古代是对少数民族的普遍称呼。答案:五胡2.鲜卑_于 386 年建立北魏。439 年,北魏统一了 _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思路解析: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历史上称其为北魏,后来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答案:拓跋部 黄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进一步加强对_的控制,494 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为了
2、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孝文帝迁都洛阳,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答案:黄河流域 洛阳4.494 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_,学习_,采用_,提倡_。思路解析: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让鲜卑贵族接受汉文化。答案:汉服 汉语 汉姓 与汉人通婚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东汉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在历史上合称 “五胡” 。思路解析: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五胡” 。答案: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在
3、_、_等方面也呈现出逐渐认同学优中考网 的趋势。思路解析: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逐渐与汉族融合,受汉族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答案:生活方式 习俗风尚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来源:xyzkw.ComA.长安B.许 来源:学优中考网C.洛阳D.殷思路解析:494 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答案:C 来源:xyzkw.Com4.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 A.规定官吏俸禄B.分配土地给农民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D.没收寺院财产 来源:学优中考网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4、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答案:C5.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羌族D.羯族思路解析: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答案:B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汇聚的潮流;而秦国商鞅变法则顺应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潮流。答案:B快乐时光老 A 是鄙人的室友,毕业前已签订工作单位的合同,但又报名考研。可整天乃闲逛居多。考试临近,也不抱佛脚了。考研时有道题为:对李登辉的
5、独台和搞两个中国有什么看法?(大概意思)老 A 不假思索,挥笔而就:不像话,太不像话了!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历史上称作“五胡”的,除了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羯、氐、羌之外,还有( ) A.匈奴和鲜卑B.鲜卑和回纥C.吐蕃和回纥D.匈奴和吐蕃思路解析: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五胡” 。答案:A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_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_ 改革措施,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思路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答案:民族汇聚 北魏孝文帝3
6、.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_、_、_和_、_、_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思路解析:民族融合是全面的融合,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优中考网 答案:胡食 胡服 胡床 胡乐 胡歌 胡舞4.对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A.B.C.D.思路解析: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反映了北方民族汇聚的趋势,而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不是民族汇聚的措施。答案:D5.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
7、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答案:C6.下列叙述中,最能集中表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的是( )A.扩大了统治区域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C.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思路解析: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答案:B7.促使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
8、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于 494 年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采用汉姓。答案:D8.孝文帝把北魏都城由平城迁到( )A.洛阳B.洛邑C.咸阳D.安阳思路解析:494 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答案:B9.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A.北魏迁都洛阳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思路解析: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求穿汉服、说汉话、采用汉姓,实行汉族的礼法习俗。来源:学优中考网答案:D10.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C.完成了南北统一
9、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并没有实现南北统一。答案:C11.读下图:学优中考网 耕耙图扬场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这两幅图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产方式?(2)它出现在关外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画中,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路解析:东汉以来,北方各民族人民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形成了民族汇聚的潮流,图中的内容反映了生产方式的融合。答案:(1)反映了汉族(农业民族)的生产方式。(2)说明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逐渐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行农耕。1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改革措施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思路解析:北
10、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民族大融合。答案: (1)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孝文帝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2)措施: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影响:改革有利于北方农民的生产、生活,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