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滑区和后滑区及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受力差别图中参数的含义如下:H入口厚度;h出口厚度; VH入口速度;Vh出口速度;咬入角;中性角(中性面与轧件出口面间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中性角。中性角是决定变形区内金属相对轧辊运动速度的一个参量。一定摩擦条件下,咬入角越小,中性角越趋于咬入角的一半。);R轧辊半径;ABCD变形区;ABEF后滑区;EFCD 前滑区。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受力区别在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在前滑区内摩擦力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相反;而后滑区内摩擦力方向与带钢的运行方向相同。轧件在变形区出口处,轧件速度大于轧辊线速度的现象为前滑。轧件在变形区入口处,轧件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的现象为后滑。前
2、滑和后滑的产生原因:在变形区内的金属由于受到高向压下,相对于轧辊,既向出口方向流动,也向入口方向流动,因而在变形区出口处,轧件的速度比轧辊线速度快了些,而在入口处则比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慢了些。即:轧件出口速度高于轧辊线速度,轧件入口速度低于入口处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影响前滑的主要因素:(1)轧辊直径的影响。轧辊直径越大,前滑越大。(2)摩擦系数的影响。在相同压下率条件下,摩擦系数越大,前滑越大。(3)压下率的影响。前滑随压下率的增加而增加。 (4)轧件宽度。随着轧件宽度的增加,前滑也增加。(5)张力的影响。前张力使前滑增加,后张力使后滑增加。轧 制 过 程 的 金 属 流 动轧件由厚度 h
3、0 变为 h1,在变形区内轧件厚度逐渐减小,根据变形金属的体积不变的条件,变形区内金属各质点运动速度不可能一样,金属和轧辊间必有相对运动。假设轧件无宽展,沿各截面上变形均匀,即水平速度相同,这样轧制变形区可分为前滑区、中性面和后滑区,如图所示。在前滑区,金属速度大于轧辊圆周速度,在后滑区则相反,在中性面两者速度相同,无相对滑动(见前 滑 ) ,此外,根据变形区力平衡分析和几何条件帕夫洛夫(.) 等导出咬入角 、摩擦角 和中性角 之间的关系如下: 此公式把轧制过程的轧件变形和几何条件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表达了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 有关轧制过程中各参数间关系和数学表达的理论研究,包括轧制力能参数、轧辊变形、金属变形、运动等理论计算和研究,也称为轧制理论。平坦度是描述带钢表面几何形状的重要参数,平坦度在线检测对于带钢板形的控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