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铁性贫血及其护理姓名:* 班级:* 学号:*【内容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据 WHO 报告,成年女性发病率为 20%,孕妇 40%,儿童高达 50%,而成年男性为 10%。 【关键字】 缺铁性贫血 原因 症状 护理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铁的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铁的需要量增加和供给不足时常导致缺铁性贫血。小儿生长期,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肌肉组织不断增长,而且铁贮备也在不断增加,婴儿 34 个月时体内贮存铁已基本用尽,必须加以补充。足月儿第一年供给红细胞生
2、成约需铁 160mg。多次和多胎妊娠,易造成母体缺铁,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铁缺乏。哺乳期妇女每日从乳汁中丧失 0.51mg 的铁。 1.2 铁吸收不良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Fe2+易被氧化成Fe3+且十二指肠和空肠是铁的易吸收部位,因食物在肠内流速快、滞留时间短导致铁吸收减少,术后数年贮存铁将耗尽而致缺铁性贫血,严重皮肤脱屑亦可使铁丧失过多。 1.3 临床表现 1.3.1 一般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耳鸣、眼花、心悸、活动后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出现心脏增大甚或心力衰竭。 1.3.2 组织缺铁的表现:因为铁质与指甲、毛发、黏膜等的营养有关,
3、缺铁时,组织含铁酶及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营养障碍。可出现: 2 护理 2.1 生活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纠正偏食习惯,注意饮食调配,多摄取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木耳等;婴儿生长期饮食中及时添加含铁量及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适当搭配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食欲减退者应经常变换口味,提供色、香、味美的饮食。口腔炎或舌炎影响食欲者,避免进食过热、过辣的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给予口腔护理。 2.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促、疲乏无力,观察患者有无感染迹象:监测体温、血白
4、细胞计数。观察患者进食情况,有无口角炎、舌炎发生而影响进食,有无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监测外周血血象,如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以判断贫血的程度。 2.3 对症护理 严重贫血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以增加各组织器官的供氧量。伴发口腔炎、舌炎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嘱其晨起、饭前、饭后、睡前用呋喃西林液漱口。口腔溃疡可涂碘甘油等。2.4 药物护理 2.4.1 口服铁剂的护理 应向患者说明服用口服铁剂的目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铁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口服铁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患者难以耐受而被迫停药。因此,为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建议患者饭后或餐中服用,反应
5、过于强烈者宜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应避免铁剂与浓茶、咖啡、蛋类、牛奶、植物纤维同服;为促进铁的吸收,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以及 H2受体拮抗剂;可服用维生素 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药物或食物。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服药期间,因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可使大便变成黑色,应告知患者属正常现象,以消除患者顾虑。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保证有效治疗、补足贮存铁,避免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口服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恢复,网织红细胞于用药后 1 周开始上升,10 天左右逐渐达高峰,血红蛋白于 2 周后开始上升,l2 个月后可恢复正常
6、,但为补充铁储备,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 36 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g/L 后方能停药。 注射铁剂的护理 注射用铁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局部肿痛、硬结形成,皮肤发黑和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宜深且经常更换,必要时进行热敷,避免硬结形成。应注意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人空针后,更换一新针头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避免药液溢出致皮肤染色。注射铁剂可有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荨麻疹、发热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大汗淋漓,甚至过敏性休克。故首次用药须用 05ml 的试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作好急救的准备。若 1小时后无
7、过敏反应,即可按医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注射时应备好肾上腺素,以便严重反应时紧急抢救。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尿频、尿急,应嘱其多饮水。 2.4.2 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贫血的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节好心态,使其恢复正常。 3 讨论 护士应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避免造成缺铁的因素,对高危人群可采取小剂量预防性给药。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和营养。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和计划,注意食品结构搭配。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