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557071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综合考试题及答案(盐城中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09 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语文试卷(08.12)命题人:凌荣毅 审核人:刘百生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屏除/摒弃 睚眦/恣意妄为 折耗/ 折戟沉沙B枭雄/萧瑟 果脯 /惊魂甫定 泥淖/ 征帆去棹C维系/系鞋带 散户 /散兵游勇 闭塞/ 敷衍塞责D轴承/压轴戏 脊椎/ 椎心泣血 拙劣/茁壮成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中央电视台“ 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

2、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C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的参加,而美国也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度箭在弦上。D对今年 NBA 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

3、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C. 清华大学在江苏招生的负责人说,江苏教育部门虽然对 2009 年等级要求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从目前清华大学招办反馈的信息看,学校认为 2008 年“AA+”这一等级要求比较合理。D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重门、窄窗的宅院。4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 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 我最喜欢的课文” 。请你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要求中肯恰当,80 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

4、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5 分)示例:初读阿 Q 正传觉得阿 Q 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 Q 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 Q 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感言: 5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每词 4 字) ,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4 分)归国以后,在 1837 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 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充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选自达尔文绪论)

5、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 ,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

6、。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

7、,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 ,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

8、死 论:判罪 B. 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C. 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司法官员 D. 叩以疑义 叩: 询问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3 分)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 B. C. D.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张璁等,他与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谏。B.杨慎经常讲舜典 ,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

9、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9 分)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3 分)译文: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3 分)译文: 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3 分)译文: 三、古诗鉴赏(8 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 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

10、洞庭湖”了。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1 )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 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5 分) (2 )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周逍遥游 )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 (苏轼赤壁赋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独学而无友, 。

11、 (礼记杂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寻 梅郝卫宁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

12、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他就沉默了。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 “尚余孤瘦雪霜姿”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

13、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 她在闪念之间把“ 梅英”改作了“ 梅婴”。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我答应了她。我很想再走近梅。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我告诉梅英, “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 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书海“ 寻梅 ”,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

14、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画家的梅花, “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 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 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散文选刊2007 年第 5 期有删改)12文章开头以“ 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13本文标题是“ 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 寻梅”的历程。 (6 分) 14作者在文中说“ 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

15、, 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4 分) 15作者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请探究作者寻找的“ 真梅”是什么?请举两个写“梅” 的古典名句说说你对梅花的认识(文中出现过的不得再引) 。 (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注意:不得兼类答题) (18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无声的歌一个人想写小说,原因很多,核心恐怕只有一个:想唱歌。人生于世,有暂有久,有迷惘追求,有酸甜苦辣沉积在心头。这种沉积有时如潮水升腾翻滚,使心房胀得难受,因而想仰天长啸、想低

16、声倾诉。直着嗓子叫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只能简单地表达欢乐恐惧与渴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歌。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它以文字为音符,为人生谱写出欢歌壮歌悲歌挽歌以及各种无以名之的曲调的大汇合。写的人呕心沥血,看的人于享受之中似乎也有所领悟。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技法”的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技法是写小说的基本功,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来提高。B好的技法能表现作者的心声,而本身在作品中隐而不见。C恰当的技法不同于戏法之处在于容易使人感动、沉思。D技法是没有生命的工具,但是不可缺少。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要提高小说写作的技法,在勤

17、奋写作之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B对小说的研究要认真严肃,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小说的创作,用适当的技法更好地表现人生。这是本文的结论。C对技法有所追求的作者常常会因为批评家的鼓励而超越普通读者的需求,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D本文谈小说的创作,探讨小说内容和表现方法的关系,用读者熟知的唱歌来打比方,深入浅出,令人信服。18本文第二段对小说创作的哪两种倾向提出了批评?这两种倾向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 分) 19在本文看来,写小说和唱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分条概括。(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王元化二三事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

18、ttp:/ 的主编。 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王先生以前从来没同我们谈起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来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负责文艺工作时,发表了一篇题目叫舅爷爷的短篇小说,把一个质朴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小说一发表,就受到几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绍,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荐。但却遭到老文委书记的指责:“为什么写童年时代的东西?为什么不为政治服务?”个别谈话不够,还发动党员群众整他。年少气盛的王先生据理力争,结果是靠边站。他是不得已才进联合晚报工作的。 “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他讲得很风趣。细细玩味,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因

19、为讲自己光彩,就意味着别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决不愿意去触他那位老上级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担任了“夕拾”的主编。初进报界,对编辑程序可说是一窍不通,姚溱帮着他编了一个星期。谈起姚溱这位新来的文委书记对他的帮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时的报纸,副刊版面天天有,缺稿是常有的事。姚溱天天问他版面情况,缺多少,姚溱就补多少,王先生说他真佩服姚溱的本领。“我后来也能缺多少补多少了。 ”他说, “丑就是我听记者讲了美国兵杀害三轮车夫案件中,检察官怎样威胁证人的事而马上写出来的,新闻工作使我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我很喜欢新闻工作。 ”孰知过不了几天, “夕拾”主编一下又变成了冯亦代。原来是丑惹下了祸

20、事,这位检察官恼羞成怒,决定对联合晚报提出起诉。 王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龙当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风问题牵连上了以后,他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自己沉到故纸堆里去。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经济系,却一直热衷于文学,当大学教授的父亲便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汪鸾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龙 ,这使他对文心雕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在研究刘勰的创作论时,不仅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文心雕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1962 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一个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在

21、刊物上发表文章,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他的研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决不会被刊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权威人物的支持,编辑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权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扬。当时支持他的,不仅周扬一人,还有郭绍虞、夏衍、张光年等。而 1962 年,正是许多人见着他退避三舍的年代,这就是他对那些默默的支持,为什么始终感念不忘的原因了。(选自 2008 年 11 月 3 日文汇报 ,有改动 ) 【注释】王元化(1920 年 11 月 30 日2008 年 5 月 9 日):我国著名思想家、学者、文艺理论家。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16

22、.关于对选文第三段“ 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舅爷爷这篇小说尽管描写细致入微,深得同行赞许,一些作家给予介绍和推荐,但王元化却仍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B王元化开始任联合晚报夕拾主编时,得到了姚溱的帮助,使他在这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C因为发表丑这篇反映现实、揭露丑恶的作品,触怒了当时的检察官,王元化又不得不离开了刚来不久的联合晚报 。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3 分)A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为文心雕龙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B在那特殊的年代,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的论文能在刊物上

23、发表,一是论文的质量高,二是有重要人物的支持。C王元化小时候得到了父亲的启蒙教育,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扎实基础,因而取得了如此高的研究成就。D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 和原来进入联合晚报一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是受到了胡风问题的株连。18从文章看,王元化先生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成为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9读完全文,你认为王元化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点?请概括。 (6 分) 七、作文(70 分)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段曲

24、折,有的是我们所希望的,有的是我们所躲避的,但不管怎样,我们常常会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以后,观赏到人生的美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曲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月考四答案:1、 D( A.bng/bng z sh/zh B.xio f no/zho C.x/j sn/s D.zhu/zhu zhu/chu zhu/zhu)2 A(B 不合语境。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C 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不得不说的时候;应该用“剑拔弩张”。D“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各

25、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 )3 B(A 项, “缓解” 不能与“负担 ”搭配;C 项“虽然”应放在 “江苏教育部门”的前面;D 项, “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 “妇孺” 即指妇女和儿童,再在其后加上“ 年幼之人”赘余。 )4、示例一:初读祝福 ,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 ,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评分建议:三个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感悟,3 分;阅读感悟紧扣文章内容、

26、语言精炼生动各 1 分)5 (4 分)搜集事实 思索问题 写出笔记 形成纲要(1 个 1 分)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8.A(“ 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9.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3分,关键词:“超”“愿”“罢斥” 各 1 分。 )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了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 (3 分,关键词“诸”和 补充出省略成分 各 1 分,大意 1 分)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 ”(“恃 ”“新”各

27、1 分,补充主语 1 分)附录:1.【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 ,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 ”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

28、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 ”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

29、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

30、从此, (有时)或者归蜀, (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 (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 ,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 ”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而更加严重。明代

31、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大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10 (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 2 分,具体展开,首句“老”字分析 1 分,次句想象湘君愁白了头 1 分,三四句醉后想象畅游银河 1 分。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表明态度 1 分,反面衬托1 分,最后表述 1 分。 )附录:2

32、.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晚唐诗人唐温如在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他。诗题中的“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有青草山与之互为映村而得名, “青草湖” 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洞庭湖”了。 “西风吹老洞庭波” ,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 字,更是极耐人寻味, “老” 了的是秋风?“ 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

33、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传说,湘君“闻舜帝崩于苍梧”“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来湘君便与那斑竹融为了一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悲怀的意象。萧瑟的秋景,竟使美丽而多情的湘君,一夜之间就银发满头,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秋色呀?于是,诗人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悲怀之情,全融合在了那传说与秋景中了,真可谓神而化之。 “醉后不知天在湖,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个“ 醉”字,引出的则是一个奇妙的境界。小船悠悠,诗人的心也随之而摇摇,举杯对月,月在何处?于是,便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一下子已逃离了冷冷的洞庭湖,泊舟在那银河之上了。船桨轻轻地划着银河之水,划出来的还有一片的星光灿烂。船在天上,天在水中;人在船

34、里,梦在心头。这童话般的世界,也只能驻于诗人那“童化” 了的世界里了。梦本无形,却言其“ 满船” ,其梦何其之多,更何况还“压”着“星河” ,又现 “梦”何其之重了。古人写梦的诗不少,但把梦写得如此清新绮丽而又含蓄丰富的却并不多见。 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实在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11、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周 逍遥游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逝者如斯,而未

35、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12答案: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1 分)用对比来说明作者对梅花特殊的感情,爱死了梅花,却没见过梅花,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 (1 分)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自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1 分) 首尾照应,开头写没见过梅花同结尾写寻找 “真梅” 形成照应,深化了文章中心。 (1 分)13答:跟画家学画梅花,但终无所成; “ 书海寻梅” ,感受到梅花孤

36、傲、高雅;感悟到寻梅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 (每点 2 分,大意对即可)14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生活在梅花之下,天天看见梅花,不一定喜爱梅花,成为梅花的知音;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特点,喜爱梅花,心中有梅花,没见过梅花也无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神交、心仪等等现象。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哲理: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缘对面不相识。 (2 分)我们身边那些天天见面、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往往和不相识的没有什么不同,而没见过面的网友、笔友,却可以成为很知心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帮助的情况都属于这种现象。 (2 分) (言之成理即可)15答案:“真梅”是指风骨、气节和韵味。在本文,梅

37、花已经成了气节和品质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昭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高洁,决不低俗。 (3 分)举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分)分析梅花,君子的象征,不畏严寒,对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让人精神一振。梅花珍惜早春的消息、保持晚春的气节,永远俏丽,永远欢笑,正是这种冷绝群芳的特性,使她成为审美的极致、人格的象征。 (2 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16 (3 分)D(根据文中第三段“如果把技巧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工具”推断,技法是有生命的。)17 (3 分)C(从“ 刻意追求技法,技法就会变成戏法。戏法也可以娱人

38、耳目,但是很难使人动情、奋起与沉思”推断,作者并不赞赏。)18 (6 分)两种倾向是,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而不讲究技法;( 2 分)刻意追求技法而忽略人生(生活)的表现;(2 分)共同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小说的内容和方法是吻合的。(2 分)19两者都是对人生对心声的表达, (2 分)两者都需要技法, (2 分)两者都给人以享受、感动、领悟。 (2 分)乙、实用类文本16.D(受领导批评非因“ 擅自发表作品,没有做好政治工作” ,而是因为领导认为作品内容没有“ 为政治服务” )17 C (第一,不是启蒙教育,而是上大学时得到的教育,第二,不是父亲的教育,而是父亲请人教)18 ( 1)基础扎实:热爱

39、文学,年轻时就发表文学作品。父亲请人教他 文心雕龙这部文艺理论专著,培养了兴趣;(2)适应能力强:在逆境中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不沉沦,不气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3)治学态度科学,方法得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视野开阔;(4)有同事及权威人物的支持。 (6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19 ( 1)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屈从、不盲从上级领导的错误,敢于揭露丑恶现象(2)心地宽容善良:以平常之心对待整过自己的老领导,不记仇;(3)满怀感恩之心:对帮助过、支持过自己的领导(权威人物)和同事始终感念不忘。 (6 分,每点 2 分)20.作文简析审题:可以理解为成功的道路上的一次挫折、弯路、磨练,也可以是一种含蓄、幽美的景致和人生经历。帮助自己走向成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的认识。有的曲折是困境,但我们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