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556916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 月)月考生物试题(考查时间:90min 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 3 个甘氨酸(结构式:NH 2CH2COOH)且位于第 1、8、23 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多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位于第 1 位)和一个氨基(位于第 30 位)B用特殊水解酶除去图中 3 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 5 个氧原子C用特殊的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 3 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 4 条多肽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

2、加工2. 线粒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生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 受损伤,则下列过程受影响的有几项( )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 肾小管对 Na+的重吸收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人胃细胞吸收酒精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3.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 1 中 a 阶段用秋水仙素可诱发基因突变,b 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 2 表示可人的红细胞中 ATP 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C图 3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造成 cd 段下降的原因着丝点分裂D图 4 中 b 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e 点有机物积累最多4. 关

3、于下图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曲线 1 表示酵母菌 CO2 释放量随 O2 浓度的变化,则 e 点是无氧呼吸消失点B曲线 2 可以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CpH 由 10 到 2 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如曲线 2D若曲线 3 表示在密闭装置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则 bc 段种内斗争最弱,cd 段种内斗争最激烈5. 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 Na+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 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 对 于 维 持 细 胞 和 生 物 体 的 生 命 活 动 具 有 重 要 作 用B. N

4、a+ 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6. 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并用全素营养液进行培养(如上图甲所示),假设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 CO2 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 浓度测定仪测定了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 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上图中的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段比 AB 段平缓,由温度较低导致 BD 点是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点C0 点至 24 点,经历 24 小时后植物体不会生

5、长D利用此装置和条件可直接探究温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7下图为生物体内 4 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不正确的是( )A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的功能是运输氨基酸,具有特异性 B与吡罗红呈现红色,其中含有与中 a 类似的结构,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细胞中没有也能产生 ;都含有核糖,三者在任何生物体内都存在D的全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的 b 称为腺苷8 右 图 曲 线 b 表 示 在 最 适 温 度 、 最 适 pH 条 件 下 , 反 应 物 浓 度 与 酶 促 反 应 速 率 的 关 系 。据 图 分 析 正 确 的 是 ( )A 增 大 pH, 重

6、 复 该 实 验 , A、 B 点 位 置 都 不 变B 酶 量 增 加 后 , 图 示 反 应 速 率 可 用 曲 线 a 表 示C 反 应 物 浓 度 是 限 制 曲 线 AB 段 反 应 速 率 的 主 要 因 素D B 点 后 , 升 高 温 度 , 酶 活 性 增 加 , 曲 线 将 呈 现 c 所 示 变 化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体缺乏某种酶就可能出现这种酶缺乏症胰岛 B 细胞一定能产生酶;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都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

7、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A B C D10右下图表示夏季晴朗白天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 A、B 两曲线表示不同 CO2 浓度下同一植物两个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的光合速率,则曲线 A 表示较高浓度 CO2 环境下的光合速率B若两曲线表示相同 CO2 浓度条件下同一植物两个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线 A 表示较强光照下的光合速率C产生 c 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D影响 ab 段和 de 段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都是光照强度11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

8、有机物 x、y,已知细胞中 x 的含量大于 y,用胃液处理,x 被分解而 y 不变。x 含有化学元素 N,有的还含有元素 S,y 含有化学元素 N 和 P,它们与苏丹染液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 x 而无 y。下列有关 x、y 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x 可能是蛋白质 By 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C细胞膜上的 x 可能是载体 Dy 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12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NA 聚合酶的合成及运输途径中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龙胆紫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小球藻产生 O2 和酵母菌产生 CO

9、2 均在生物膜上进行D相对于口腔上皮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13.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 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C.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D.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14. 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 Aadd 的个

10、体的概率为 18 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 条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 AaXwY A B C D15. 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 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 E 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甲和丙

11、杂交所得到的 F1 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D. 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会出现表现三种优良性状的植株16.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 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 1)自交后代(F 2)均表现为 31 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统计( )AF 1 植株和 F1 植株 BF 2 植株和 F1 植株 CF 1 植株和 F2 植株 DF 2 植株和 F2植株17. 若将果蝇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并培养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那么该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

12、分裂产生的 8 个精子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可能( ) 1/2 3/4 1 5/8 7/8A仅有 B全都可能 C仅 D仅 18.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伴显性遗传B-4 的基因型一定是 aaXBY,-2、-5 一定是杂合子C-2 的旁系血亲有 4 人,其中包含 -5D若 1 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 1 与 4 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 1/1219. 人类卵细胞和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 92

13、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次级精(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都可以是 44+XX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1/22320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图乙可能发生染色体的易位

14、,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9/16 和 1/421.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 DNA 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2番茄易软化受显性基因 A 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基因 B 的抑制。若在培育过程中筛选得到了基因型为 AaB B (A 对 a 为显性,B 表示具有 B 基因,B 表示没有 B 基因)

15、 的植株。按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 ( )A13/16 B12/16 C6/16 D3/162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4%,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16 B1/48 C1/50 D上述选项都不正确2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I 过程需要 DNA 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翻

16、译由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 I 与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杂 交育种一般从 F2开始选择, 是由于重组性状在 F2个体发育中, 经 I、 、 过程后才表现出来A B C D25.下图为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实例都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C图中 CFTR 基因和淀粉分支酶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DCFTR 基因结构异常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26绿色荧光蛋白简称 GFP,是由 238 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会发出绿色荧光。下

17、列有关 GFP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控制 GFP 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应该大于 1428 个BGFP 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同时由线粒体提供能量CGFP 可以整合到细胞膜表面用于标记定位癌细胞D转入 GFP 基因的植物细胞能发出荧光说明该基因能在植物细胞中成功表达27.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 Q 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 P 表示)。下列有

18、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0B.若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0、1C.若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1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 和 P 值分别为 1/2、1/228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 ) 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B.小黑麦的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

19、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B变异均能为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30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B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杂交育种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纯种D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31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

20、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D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32下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B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只通过乙和丁维持体温恒定C丙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33下列对人体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和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都产生了特定的抗体,后者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B若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受到针刺时,仍可以有感

21、觉,并能产生运动 C当健康人一次摄取食盐和糖类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盐,而尿中糖可能没有 D人体血浆中的水能来源于消化道吸收、淋巴和组织液34. 下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在 Y 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表,Z 为突触间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有 3 个神经元细胞和 2 个突触结构B刺激 Y 处引起了肌肉收缩可称为缩手反射C刺激 X 处电表指针可发生 2 次不同方向的偏转D在 Z 处用药物阻断信息传递,刺激 Y 电表指针会偏转,A 处无反应3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 A,室内温度由 15 突升

22、至 40 ,在时刻 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 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 AB 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 AB 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 BC 段时间内高D在 BC 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36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 A 处高于 B 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 A 处低于 B 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 A 处高于 B 处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 A 处高于 B 处37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

23、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38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 a、b 为微型电流计 F 的两极) 。下列叙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B从 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b 处,细胞 E 能产生反应C刺激皮肤细胞 A 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D兴奋从 B 传到 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39.如图甲表示

24、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乙所示结构上 的传导(或传递) 方向不能由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 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 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 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 入神经的兴奋传导40.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依靠膜上的钠钾泵维持的,由图可判断钠钾离子的运输方向为( )A钠为顺浓度梯度,钾为逆浓度梯度 B钠为逆浓度梯度,

25、钾为顺浓度梯度C钠为顺浓度梯度,钾为顺浓度梯度 D钠为逆浓度梯度,钾为逆浓度梯度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50 分)1(11 分) 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 _。(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 Ca2 的吸收明显减少,但 K 、C 6H12O6 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

26、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 Ca2 的 _ _的活性。(4)在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 _。(5)维生素 D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代表的运输方式。(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 min 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 _实验。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来判断实验结果。该实验最可

27、能得出的结论是_。2 (10 分)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 0 渐变为 2.5 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 ),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_(左、右)侧。(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 10 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 (填字母) _ _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 15 千勒克斯时,植物 1 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_ _毫升(假设随光

28、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 _。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了 5 毫米,其原因可能是 _ _。(5)如果将试管中的 CO2 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_ _值。 3.( 11 分 ) 盐 胁 迫 是 指 在 高 盐 度 环 境 中 , 植 物 生 长 受 到 影 响 。 当 今 , 世 界 上 约 20%的 耕 地 和50%的 灌 溉 地 正 在 受 盐 分 的 影 响 , 低 浓 度 的 盐 胁 迫 能 刺 激 植 物 产 生 应 激 反 应 , 通 过

29、提 高 一 些生 理 生 化 的 代 谢 过 程 抵 抗 盐 胁 迫 。 亚 精 胺 ( Spd) , 是 一 类 含 有 氨 基 的 化 合 物 , 能 增 强 植 物 的抗 逆 性 。 某 课 题 组 研 究 了 外 源 亚 精 胺 对 不 同 浓 度 NaCl 胁 迫 下 黄 瓜 的 缓 解 效 应 。实 验 步 骤 :将 生 长 状 况 一 致 的 黄 瓜 幼 苗 随 机 均 分 为 10 组 , 1 5 组 分 别 用 质 量 分 数 为 0、 20 mmol/L、 60mmol/L、 100mmol/L、 140mmol/L 的 NaCl 处理,另外 5 组在不 同 浓 度 的Na

30、Cl 处 理 的 基 础 上 再 喷 施 等 量 的 0.1 mmol/L Spd。五 天 后 用 氧 电 极 法 测 定 植 物 组 织 的 光 合 速 率 与 呼 吸 速 率 ( 用 氧 气 的 释 放 量 和 吸 收 量表 示 ) 。 实 验 结 果 : 记 录 如 下 表 。实验处理 0 20 60 100 140NaCl 11.21 11.82 9.82 5.35 0净光合速率(mol/s) NaCl+Spd 11.22 11.96 10.63 5.85 1.29NaCl 4.52 4.61 3.36 1.08 0.91呼吸速率(mol/s) NaCl+Spd 4.53 4.63 3

31、.98 1.39 0.98NaCl 5.11 5.13 4.23 3.67 2.01叶绿素(mg/g) NaCl+Spd 5.13 5.17 4.51 3.71 2.05鲜重(g) NaCl 23.02 23.98 18.98 10.29 7.71NaCl+Spd 23.12 24.05 20.03 11.01 7.73NaCl 9.81 9.92 8.97 6.89 4.56干重(g)NaCl+Spd 9.83 10.2 9.02 6.91 4.49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 该 实 验 的 自 变 量 有 和 。在 NaCl 浓 度 为 0 时 , 对 照 组 氧 气 产 生 的

32、速 率 是 mol/s。( 2) 随 着 NaCl 浓 度 的 增 加 , 黄 瓜 幼 苗 的 呼 吸 作 用 速 率 变 化 趋 势 是 。 条 件 都 适 宜 , 用 100mmol/L NaCl 处 理 的 黄 瓜 幼 苗 在 每 天 光 照 12 小 时 情 况 下 ,能 否 正 常 生 长 ? 。( 3) 课 题 小 组 成 员 从 用 高 浓 度 的 NaCl 处 理 的 黄 瓜 幼 苗 中 , 分 离 出 一 株 抗 盐 胁 迫 较 强的 植 株 。 高 浓 度 的 NaCl 对 该 植 株 的 形 成 起 了 作 用 。( 4) 从表中数据分析,在 高 盐 胁 迫 下 , 导

33、致 植 物 细 胞 液 浓 度 低 于 外 界 溶 液 浓 度 , 植 物 因缺 水 而 引 起 部 分 气 孔 关 闭 , 导 致 , 从而使黄瓜幼苗暗反应明显减弱。同时由于 的分解加快,影响植物光反应阶段中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5) 氧 电 极 法 是 科 研 单 位 测 定 植 物 组 织 的 光 合 速 率 与 呼 吸 速 率 较 常 用 的 方 法 , 在 测 定净 光 合 速 率 时 , 需 将 实 验 装 置 于 适 宜 的 光 照 下 ; 在 测 定 呼 吸 速 率 时 , 需 将 实 验 装 置进 行 处 理 。 该 条 件 下 , 植 物 细 胞 产 生 二 氧 化 碳 的

34、 部 位 是 。( 6) 实验结论: 。4 (9 分)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 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 A 点到 B 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 。(2)从 B 点到 C 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 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 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 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

35、改变害虫种群中的 ,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3)如果 A 到 D 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 C 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 5 种,这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6)某种群中 EE、Ee、ee 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36、5.(9 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如下实例,当一只脚受到有害刺激,马上引起的腿部屈反射,同时还会引起对侧腿部产生伸反射,这是因为另一条腿同时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图 2 为图 1 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 表示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元的 (填“轴突”或“树突” ),兴奋在此以 的形式传导。(2)图中左腿和右腿多种反射活动的发生,结构基础除感受器相同外,还有 也相同。作用于足部皮肤的有害刺激激活传入神经,冲动传到同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同侧的屈肌 而伸肌 (填“收缩”或“舒张” ) ,另一侧的这对拮抗肌则相反;作用于屈肌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引起 离子

37、内流(填“钠”或“ 氯”) 。 (3)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 (填“ 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一、选择题DCDBC ACCBC BDCDA BBDDB BABCC BCCBA CBBDD DDACD1、 (11 分,每空 1 分)(1)甲 磷脂分子 选择透过性 (2)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3)乙 载体蛋白 (4) (5) (6)对照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2 (10 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 (1)左侧(1 分) (2)a、b、c、d (3)200(1 分) (4)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其余相同 环境物理

38、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5)释放的气体与吸收气体量的差3 (每空 1 分,共 11 分)(1)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 是否喷施 0. 1 mmol/L Spd 15.73( 2) 先 增 加 后 降 低 ( 其 它 答 案 不 给 分 ) 能 ( 正 常 生 长 )( 3) 选 择( 4) CO2 吸 收 ( 固 定 ) 量 减 少 ( 答 CO2 浓 度 减 少 不 给 分 ) 叶 绿 素( 5) 遮 光 或 黑 暗 线 粒 体 基 质 ( 其 它 答 案 不 给 分 )( 6) 亚 精 胺 能 缓 解 盐 胁 迫 4. (9 分)(1)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抗性(2)遗传 选择 生存斗争 基因频率(3)更换杀虫剂的种类 (4)生殖隔离 (5)遗传(或基因) (6)C5. (9 分)(1)传入 轴突 电信号(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 收缩 舒张 钠 (3)单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