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548149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 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30 分)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6 分)。(1)夫战,勇气也, , , 。 ,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中体现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 , 。()“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同上)()在出师表第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 ”,不应该 “ ,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2、 ”意思一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_,_。()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用 , 表达了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为后人称道。你知道诸葛亮说的一些名句吗,写出一组来“ , ”(本试卷中所涉及的不算)()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_ _,_。”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 ”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用“ , ”表达了对他的痛惜之情。(1)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道: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隆中后为刘备献的第一条计

3、是什么?你还知道其它展现诸葛亮杰出谋略的三国故事吗?请将情节名称写在下面。(3 分)出隆中后献的第一计: (1 分)其他的谋略故事情节名称: (2 分)5、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4 分) 吕蒙 诸葛亮 项羽 ( ) 二(80 分)(一)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6、

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公将驰之 驰: 望其旗靡 靡: 三军可夺气 气: 朝气锐 锐: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彼竭我盈,故克之。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8、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2 分)9、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然后完成 1016题(17 分)(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为夷汉并所服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 若

6、只如此 D. 使观于营阵之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捕蛇者说)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夙夜忧叹( ) 深入不毛( )攘除奸凶( ) 获止不去( )12、下面句子中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 B辍耕之垄上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1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塞忠谏之路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甲文作者反复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晓之以理,易

7、于为后主接受。B. “募生致之”中的“之”指代诸葛亮。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句中的“此”内容指出师伐魏。D. 以上两段选文都出自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译文: 16、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分)(三)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 1721题。(14 分)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後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8、。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1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 分)(1)宋人既成列(既: ) (2)宋师败绩(败绩: )(3)公伤股(股: ) (4)国人皆咎公(咎: )18、翻译下面句子。(4 分)(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9、(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19、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2 分)20、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2 分)21、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4 分)(四)隆 中 对(节选)(10 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10、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 2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贤能为之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B而其主不能守 舍生而取义者也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辍耕之垄上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 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 2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 (2) (3) 26、简答:(5 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 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 分)(3)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2分)(五)乐 不 思 蜀(10

12、分)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注释:司马文王:指司马昭。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蜀技:四川的歌舞。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陇、蜀:都指四川。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颇思蜀否?(

13、很) B.宜泣而答(应当) 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使)28、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3 分)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何乃似郤正语邪? 2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2 分)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为之 为之 30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2 分)31、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1 分)(六)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3338题。(12 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1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注释秦王: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 上:皇上,指李世民。中外:宫内宫外。3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 分)(1)但当涉猎( ) (2)及鲁肃过寻阳(

15、)(3)是使为善者惧( ) (4)相寿流涕而去( )33、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孰若孤;若毒之乎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赐帛遣之C上欣然纳之;庞然大物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必以分人34、下面注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给划线句子中的“坐”选择正确的义项( )(2 分)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做”。战国策魏策四:“先生!”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因犯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由于。乐府诗陌上桑:“但观罗敷。”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35、翻译下面句子。(2 分)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

16、人。36、文中吕蒙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请你举一例。(课内外均可)(1 分)37、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3 分)初三语文古文练习卷答案1、mo di 拯救 蜿蜒 跌宕 2、略3、 “售书”后加“活动”去掉“因为”或“的原因”“开发”改为“注册”4、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 5、刮目相看(待)(吴下阿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示例:曹刿一鼓作气 陈胜揭竿而起(鸿鹄之志)6、答案:驱车(追赶)倒下士(元)气锐利(饱满) 7、答案: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不要去攻

17、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8、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9、略 10、B11、夙:早、早晨 毛:长庄稼 奸凶:奸诈凶恶的人 去:离开12、B 13、C14、C 15、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原来不知道(你们)军队的虚实(情况),所以战败了。16、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17、(1)既:已经。(2)败绩:大败。(3)股:大腿。(4)咎:埋怨。18、(1) 我虽是亡国者(商朝)的后代,(也)不会击鼓进攻没有部好阵的敌人。(2) 如果爱惜(敌人)不让他再受伤,就不如当初不去杀伤(敌人)!19

18、、第一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第二次,既济而未成列。 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20、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儳可也”。21、宋襄公认识问题肤浅,固执,愚蠢;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但能接受曹刿的建议。22、(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23、C2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25、(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

19、)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26、(1)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1 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3)天命观 (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27、D 诚(果真) 28、竟(有的答案为“居然”) “此”或“我的” 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29、给他或为他(刘禅) 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30、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31、喜笑自若 32、(1)只,只是 (2)到,等到 (3)这 (4)眼泪 33、C 34、 35、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6、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37、示例:有一分虚心,就会有一分受益。唐太宗正是 虚心听取魏征的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而名留青史。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并把这些建议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