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542257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组教材研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组教材研讨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

2、意愿。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315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67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 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1 课时, “成语故事”1 课时25 古诗两首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

3、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

4、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这两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词句解析。(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也是两位诗人分别之所。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

5、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 。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尽”字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是指秦时的咸阳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代改为渭城。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

6、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二、学习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建议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

7、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 (“长城外,古道边” )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2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3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诗人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

8、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不要对诗意做过多的讲解,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古诗中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如“西辞” ,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鹤楼和扬州所处的位置。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的重点。在大体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反复吟诵,想一想:从诗中能够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或用画笔生动形象地描绘。5这两首诗在表

9、达方法上都颇具匠心,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的传神, “尽”字和“唯”字的传情;又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字,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6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还可以配上悠扬委婉的乐曲,如表现离别之情的送别和阳关三叠 ,以渲染离别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读、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如果条件许可,教师也可以适当推荐一两首给学生。7本课的生字不多,但有的生字也需进行指导。如,

10、“舍”是翘舌音,读四声,不读三声;“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教学时可以用填写诗句的办法了解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6 搭石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

11、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2)对词语的理解。汛期:指江河水位

12、定时性的上涨时期。绾裤:“绾”指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二、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建议1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13、,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2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 2 至 5 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第 2 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 “无论怎样” “只要” “一定” “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可以指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

14、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第 3 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 “像轻快的音乐” ,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要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 2 至 4 自然段的内容,说说从哪里能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 4 自然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那里的

15、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课文的第 5 自然段是点睛之笔,可以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在交流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3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而秀美,值得咀嚼回味之处很多,应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之后,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说自己

16、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抄写下来。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涨”和“间”是多音字, “涨”在文中读 zhn, “间隔”的“间”读 jin,要提醒学生读准确。另外, “俩”读 li,要跟“两”区别开,不能读成 lin。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或存在的困难进行指导,还可以用听写词语等办法检查生字是否巩固。5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这一点正是学生不容易做到的。教学本课

17、后,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27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

18、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 18 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2词句解析。(1)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

19、,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苍白” “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 18 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

20、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二、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

21、、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三、教学建议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课文的第 3 至 6 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

22、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3

2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

24、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 12 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 “暂”等字的书写。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28 卡罗纳 一、教材解读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选编这篇

25、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二是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二、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三、教学建议1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满怀深情地述说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理解卡罗纳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做好铺垫。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

26、,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3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课文一开始就写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同学们“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老师拥抱他、安慰他、鼓励他。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用正

27、常上课来缓解他的情绪,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放学时,同学们都“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就连来接“我”的母亲,因担心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将“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看着悲哀的卡罗纳, “我”恍然大悟, “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觉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4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情意深厚,应注意启发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或进行范读。全篇的朗读

28、基调,要表现出卡罗纳内心极度的悲伤和人们对卡罗纳深切的同情,朗读的语气要缓慢低沉。卡罗纳来学校之前老师对大家说的话,前半部分语速要稍慢,语气要低沉,体现出沉痛的心情;后半部分则要郑重严肃。老师把放声大哭的卡罗纳拉到胸前时,心情是痛惜的,但同时还要鼓励卡罗纳坚强地生活下去,所以前半部分语气要亲切、柔和,后半部分要语重心长而又不失坚定。卡罗纳回忆母亲的语句,要读得欢快些,反衬出现实的凄凉。5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大家的行动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卡罗纳的同学,我会为他做些什么?6学习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读读“资料袋” ,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大致情况;也可以请读过爱的教育的学生讲一讲书中的其他故事,并激励全体学生课后阅读这部影响深远、广为流传的名著。 同步阅读中节选了爱的教育中的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 ,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