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521135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教案设计一、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一个课时(40 分钟)三、教材分析本框题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性清楚,理论性较强。在论述了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之后,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在阐述原理的基础上,教材又从“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方法论要求,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统一。四、本课地位本框题是在第二课学习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发展的实质等问题之后,进一步回答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趋势问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上升性与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又是以联系的发展的为基本特征的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学好本课的知识,才能更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五、教学理念通过对教材分析,本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注重哲学知识与社会生活领域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题材进行剖析,提取理论元素,归纳哲学观点。同时引导学生以理析事,通过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哲学理论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领悟哲学理论,达到事理交融、提高能力的目的。真正体现“生活课堂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理念。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为

3、什么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2)理解新事物的成长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3)掌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学原理。(4)学会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的方法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通过社会领域中的事例讲解哲学原理。(2)通过本框教学,培养学生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4)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事业中,提高理解、适应和参与能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盲目性。(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抱有正确的态度,积极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七、学生分析1、学生需要在教师教学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讲解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通过运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事例或图片讲解,师生互动,增加课堂的气氛。2、学生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将学习内容前后联系。本节课跟前面第二课的内容以及本课后面一个框题的内容密切相关,在理解第二课的内容时,有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3、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相关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通过课上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八、教学内容1、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九、教学重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学原理十、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的方法论十一、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方法3、讨论归纳法4、启发式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十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十三、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老师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课本的内容,对内容大概了解一下,以便上课能够更好的理解。2、课堂自主:合

6、作讨论及思考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思考老师在上课提出的问题和设置的情景。3、课后练习、总结做好课后练习巩固今天学过的内容,自己总结今天老师讲什么内容,大概写出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多媒体播放】播放一个一国两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视频。老师导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代替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的方式,先后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因 此 , 我 们 有 更 加 充 分 的理 由 相 信 , “一 国 两 制 ”同 样 可 以 成 为 解 决 台 湾 问 题

7、 的 最 佳 方 式 。 从哲学上看,一国两制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设 计 意 图 : 用 视 频 导 入 ,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提 高 学 生 听 课 的 积 极 性 ,营 造 活 跃 的 课 题 氛 围 。 一 国 两 制 成 功 解 决 了 香 港 和 澳 门 问 题 , 但 是 台 湾 问 题仍 然 是 我 国 当 今 的 热 点 问 题 。 从 一 国 两 制 的 不 同 方 面 来 剖 析 抽 象 的 哲 学 原 理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 引 导 学 生 在 理 解 知 识 的 同 时

8、, 关 注 祖 国 的 统 一 伟 业 , 增 强 民族 自 豪 感 和 自 信 心 , 培 养 爱 国 情 操 。二、进行新课1、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11 分钟)老师活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历史表明,人类文明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推陈出新的制度创新和进步中实现的。进步终究要战胜落后,科学终究要战胜愚昧,新事物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见解老师归纳:(PPT 放映归纳内容)(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

9、壮大。(板书)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方式,顺应了时代潮流,也顺应了我国民族团结的趋势,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代表了我国和平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板书)一国两制抛弃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方式中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并增添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方式中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它比武力解决台湾统一的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3)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板书)实 现 祖 国 统 一 , 是 包 括 港 澳 台 同 胞 、 海

10、 内 外 侨 胞 和 大 陆 全 体 同 胞 在 内 的 整 个中 华 民 族 的 强 烈 愿 望 。 “和 平 统 一 , 一 国 两 制 ”有 利 于 祖 国 大 陆 的 改 革 开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 也 有 利 于 统 一 后 台 湾 的 繁 荣 稳 定 , 从 根 本 上 符 合 绝 大 多 数人 民 的 利 益 , 因 而 必 然 会 得 到 广 大 人 民 的 拥 护 和 支 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12 分钟)老师过渡:从前面的知识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前途的光明的。那么,同学

11、们是不是认为新事物的成长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呢? 【 师生互动】老师活动: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农村地区的教育?学生活动:发言(有/没有)老师活动: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现象老师活动:现在有些农村地区中小学学校减少了,甚至有些农村地区都不办学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请大家来看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多媒体展示】材料撤点并校2001 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推行“撤点并校” ,进一步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撤点并校”代替“村村办学”取

12、得了一些效果,但在媒体的调研中,该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使得“撤点并校”政策的推行道路艰难曲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发现哲学,将深奥的哲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并从中加深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和拥护。老师提问:“撤点并校”作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新政策,它的推行为什么会艰难曲折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发言老师归纳:(PPT 放映归纳内容)(1)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板书)“撤点并校”是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新推行的政策,刚开始是由局部地区进行试点调研,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规律可以借鉴和仿效。因此, “撤点并校”政策刚开始时还是非常弱小的,难免有这样

13、那样的缺陷,只有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归纳“撤点并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布局调整方案,并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然后才能面向全国逐步推行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板书)在“撤点并校”进程中,有些老师因为撤并政策被迫下岗或加大教学任务而感到压力加大,家长则是一时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到路途较远的地方上学,他们要求停止农村中小学撤并,继续恢复“村村办学”格局。因此,“撤点并校”的推行遭遇到了层层障碍(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板

14、书)“撤点并校”在贫困山区集中在撤除偏远小学。由于偏远山区部分家长短时期内还没有意识到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如“认为学习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孩子本人,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就肯定能学好,环境和设备等都是无足轻重的。 )没有认识、理解“撤点并校”是优化资源、提高孩子教育质量的举措,要他们认识、理解和接受“撤点并校”政策还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小结:由此可知, “撤点并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推行会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老师总结:总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

15、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老师过渡:在掌握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哲学原理,下面我们来学习这一原理的方法论要求。3、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板书) (4 分钟)【议一议】老师导入:同学们在成长中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学习成绩不好?考试失败?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怎么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呢?学生活动: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说说自己是怎么面对和解决的。老师点评:(PPT 放映点评内容)世界上没有直路可走,艰难曲折总是难免的。我们在顺境的时候,应当居安思危,准备走曲折的路,这样,在逆境时才能处变不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坚信光明的前途,不悲观、不动摇,这样

16、,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送大家几句普希金的诗:【多媒体展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等着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4、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板书) (6 分钟)【师生互动】老师活动: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听父母说过,谁家的农田被用来修路了,政府有没有补贴钱啊?补贴了多少啊?或是政府为了统一规划,谁家的老房子被拆迁了,或是有人不满拆迁而闹纷争的事情。学生活动:就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拆迁的事进行议论老师点评:近年来,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土地的需求量加大,有必要对城区进行规划,对旧城区和旧建筑进行改造、拆迁已成

17、为增加土地的供应量一种途径,而伴随着关于强制拆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多媒体展示资料】2002 年 1 月至 8 月 28%受理的来信和 70%的上访批次涉及房屋拆迁问题。到2003 年 8 月底,国家信访局接受的关于房屋拆迁的投诉信件和上访者人数均同比增长 50%。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统计,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行政诉讼在 2004 年增幅达 60%。就在“宜黄强拆导致自焚”风波尚未平息之际,“广西警察协迁竟如鬼子进村”的报道令人们心头又是一紧。从 2003年的翁彪、朱正亮等,到 2009 年 11 月成都的唐福珍、北京的席新柱等人,也包括这期间反抗拆迁的苏州的马雪民、本溪的张剑、大

18、连的周颖智等人,不断上演绎着拆迁和反拆迁的血的故事。总而言之,房价节节攀升屡创新高地王频现的同时,暴力拆迁事件接连不断。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强拆迁事件,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以小见大,反映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遇到的挫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国的改革事业。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人本思想。老师活动:看了以上资料,同学们怎么看待拆迁这一举措呢?怎么看待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点评:(PPT 放映点评内容)城市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城市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拥护我国社会主

19、义事业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利益制约,出现了一系列暴力拆迁事件。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前进中暂时的困难、挫折而动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之,我们既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念,又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三、课堂总结(2 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原理: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呢?前进性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3、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新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曲折性1、新事物的成长总

20、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3、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方法论要求:1、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四、知识巩固(2 分钟)单选题1、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是因为( )A、它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B、它具有其他社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D、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学生活动:独立做题老师活动:在学生做完题后进行讲解分析【解析】该题考察的是新

21、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这一知识点。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已,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A、D 选项跟题意不符。B 选项说法不正确,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也有其优越性,所以答案选 C。多选题2、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 ”这句话蕴含了以下哪些哲学原理( )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 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新事物终究是不可战胜的C、 没有多次的失败就不能成功D、 只要有失败就一定能够成功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做题老师活动: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分析【解析】该题考察的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2、的哲学原理。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符合人民利益的事物在斗争中最终会取得胜利的。所以 A、B 选项正确。C、D 说法不正确,并不是说成功一定要多次失败,也不是说只要有多次失败就一定会成功。五、课后作业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困难、挫折是怎么样认识、看待的?六、教学反思本课采取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案例来分析哲学原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哲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由于本课所采用是例子都是比较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运用这些例子分析原理的时候,角度比较多,跨度比较大,在知识点的过渡、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等方面都应注意。 七、参考资料1、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修订本)韩树英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32、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杨耕、范燕宁、谭培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3、强制征地拆迁的政治危害性.姚力文、刘建平. 新华月报.2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