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一 除法一、课题:分苹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苹果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2.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4、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动手操作5、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圆片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2、小朋友,你们最爱吃什么水果?能告诉老师吗?生:桔子、香蕉、苹果师:那么,你们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水果吗?(生猜)师:对了,我最爱吃苹果,还有哪些同学也爱吃苹果?生:举手。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苹果呢,你们看。(课件动画演示出示一大盘苹果)小朋友,快来数一数,看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18 个)师:老师一共带来了 18 个苹果,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师板书:分苹果)(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提出问题:可以放几盘?老师想把这 18 个苹果放到一些小盘子里,如果每盘放 6 个苹果,那么 18 个可以放几盘呢?(课件出示主题图、文字)师: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算
3、一算吗?2、 动手操作,讨论算法师:请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1)用你手中的圆片代替苹果,边说边摆,要说清你分的过程。(2)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好吗?(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算法)师巡视、指导。3、 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算法?(学生汇2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报,师适时演示课件)。 (1) 用乘法口诀来算,三六十八,可以放 3 盘;(2) 用连加来算:6+6+6=18,3 盘;(3) 用连减来算:18-6-6-6=0,3 盘;(4) 用除法来算:186=3,3 盘。师小结:小朋友们真
4、会动脑筋,想出的算法可真多。同学还能联系以前的加法和减法来想,很有创意!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生回答)4、 观察算式,比较发现特点:师:老师也比较喜欢用除法来算。其实,除法除了用横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竖式来表示。你看,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学过减法竖式,就是没学过除法竖式。小朋友,想知道除法竖式是什么样的吗?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除法竖式)186=3(盘) 师:这就是除法竖式,请小朋友们 4 把竖式跟横式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把你发现的问题跟同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师巡视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甲:我发现在除法竖式中除号没有了生乙:我发现在
5、竖式中多了一个“工厂”的“厂”字生丙:我发现在竖式中又多了一个 18生丁: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都变了“厂”这个符号就是除法竖式中的除号,谁能说说它的样子?(生描述)对了,这个除号是由一横一撇组成的,就像汉字“工厂”的“厂”字。我们一起来写一遍好吗?(书空)认识了竖式中的除号,我们再看其它部分,在这个算式里被除数是谁?(18)它写在了除号的什么位置?(里面)那么除数是谁?(5)6 又写在了除号的什么位置(左边)6/ 18 这个竖式我们就读作18 除以 6,齐读一遍。那么 18 除以 6,商是几?(4)3 写在了哪里?(除号的上边)对,商写在除号的上边,要跟被除数 18 的个位 0 对齐。
6、因为这个 3 表示 18 里面有 3 个 6,它表示的也是个位,所以要跟个位对齐,商写好之后,我们再把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36=18,然后再用被除数 18 减去乘积 18,得 0 写在下面,也就是说,18 个苹果,每 6 个放 1 盘,正好放满 3 盘,三六十八都分完了,一个也没剩,我们就用 0 来表示。(三)、巩固、深化、提高师:小朋友,你学会了吗?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这几道题(出示教材试一试),动手做一做: 生独立做练习 生汇报,集体订正(四)、总结体验1、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生甲:我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生乙:我认识了除法竖式中的除号
7、;2、师: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家后把你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你收获的快乐,好吗?(五)、作业安排:1.妈妈买了 20 个苹果,家里共有四口人,平均每人吃几个苹果?板书设计: 分苹果186=3(盘)答:18 个苹果可以放 3 盘。 第二课 搭一搭(一)1、课题:搭一搭(一)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3、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4、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培养动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余数除法的意
8、义。2、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教学方法:引导、组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五、教学手段:课件、小棒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导游戏“猜猜看” 。4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请同学们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纸上。 (时间 3 分钟)将你画的个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圆圈的颜色。学生报数,老师猜。(2)探究新知(1)笑笑和淘气在用小棒摆图形。 (课件出示情境图)问:笑笑和淘气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2)学生摆一摆。他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13 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回答。
9、(3)认识余数。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结果吗?学生尝试列式。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样表示余下的 1 根。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中 13、4、3 各自的名称。想一想:“1”叫什么好呢?“1”是剩下的小棒,我们叫它余数。想一想:怎样用算式表示呢?134=3(个)1(根)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4)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摆一摆)(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余数都比除数小。(5)试一试。同桌合作摆。(3)巩固运用(1) “练一练”第 1 题。学生先摆一摆,再填一填。独立完成,集体讲评。(2) “练一练”第 2 题。学生摆一摆,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练一练”第 3 题。
10、先判断,再说明理由。(4)课堂小结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134=3(个)1(根)余数15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答:可以搭 3 个正方形,还剩 1 根。第三课 搭一搭(二) 1、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以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3、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4、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重难点:1、除法竖式的意义。2、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法的乘积” 。3、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动手操作4、教学手段:多媒体、小棒5、教
11、学过程:(1)谈话引入昨天我们用小棒搭成了正方形,你能用小棒搭成一个房子吗?学生动手操作。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搭的。选一个用 6 根小棒搭成的一个房子。 (多媒体展示)全班动手用 6 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2)探究新知(1)搭一搭刚才用 6 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那么 12 根小棒能搭成几个房子呢?学生动手操作。你能用算式表示吗?126=2(个)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如果是 16 根小棒呢?学生动手操作。你能用算式表示吗?166=24(根)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2)理解除法竖式。结合学生搭房子的过程说一说。除法竖式中 16 表示
12、什么?(16 根小棒)“6”表示什么?(每 6 根小棒可以搭成一个房子) “2”表示什么?(搭 2 房子) “12”表示什么?(搭 2 个房子要 12 根小棒) “4”表示什么?(搭 2 个房子后,还剩 4 根小棒,不能再搭了)(3)看一看,说一说。135=23 你能根据这个算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吗?例如:13 辆汽车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人分 2 辆,还剩 3 辆。鼓励学生说不同的问题。(3)巩固练习练一练第 1 题: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同桌合作,分一分,写一写,说一说。教师巡视。练一练第 2 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评讲。练一练第 4 题: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4)课堂小结
13、今天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设计:练一练第 3 题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166=2(个)4(根)答:可以搭 2 个房子,还剩 4 根。第四课 分草莓一、课题: 分草莓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四、教学方法: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手段:课件六、教学过程(
14、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今天笑笑举行生日 Patty,她邀请了一些小朋友去为她庆祝,并且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大家, (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共有 55 个草莓,笑笑想把它们装到 8 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吗?(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指名回答,板书: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 55 大;86=48 比 55 小。所以商 6。(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 5
15、可以吗?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 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 5,更不能是比 5 小的数。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5、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 )里最大能添几?( )844 7( )549( )62 ( )40( )430 5( )48(
16、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 、巩固加深:1、课本试一试,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注意订正竖式的写法。2、练一练 3森林医生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纠错并写出正确的竖式。(四)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五) 、布置作业课本练一练第 2 题,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并说明应该怎么列式,再独立完成。板书设计: 分草莓558=6(个)7(个)答:每盘放 6 个,还剩 7 个。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第五课 租船一:课题:租船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17、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尝试、讨论交流、合作五、教学手段:课件、小棒六、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春天到了,淘气和笑笑班级的同学准备去春游,同学们来到了岛边,准备坐船到岛上游玩。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寻找信息。提问: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一共有 22 人每条船限乘 4 人等信息。2、提出问题。提问:根据图中的信
18、息,想想看,22 个同学去乘船,至少要租几条船?3、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交流时要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2)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口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4 = 5(条)2(人)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3)在学生回答至少要租几条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当大家统一认识到至少要租 6 条船后,再提出问题: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提出你的分配方案。(4)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即可,并进行充分的交流。(5)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分配方案:a、其中 5 条船,每条船 4 人,还有 1 条 2 人。 (452=22)b、其中 4 条
19、船,每条船 4 人,另外 2 条船,每条 3 人(446=22)4、小结。提问: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思考。如租船问题,224=52。如果只租 5 条船,只能让 20 个同学划船,有 1 人就没办法去划船。为了保证安全每条船不能超载,限乘 4 人,所以至少要租 6 条船。至于这 6 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 4 人”这个租船规定。 )接着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如上面的租船安全规定(限乘 4 人) ,再如
20、我们平时乘车时,也不能超载,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三)练习:课本“试一试” ,(1)默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2)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列出算式309=3(时)3(元)以上两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为什么前面的问题等于5 余 1 回答的是要租 6 条船,而后一问等于 3 余 3 回答的是 3 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根据实际问题加以思考回答。(四) 、全课总结。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提问: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题时,我们根据题意用除法求出商,再根
21、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5) 、作业。 (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板书设计: 租船224=5(条)2(人)答:至少租 6 条船。第 6 课 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教学方法:探究、合作交流、尝试5、教学手段:课件6、教学过程:(1)、基本练习(1)有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有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3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22、苹果?(2)、巩固练习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第 5 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最快又最好。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讲评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 6 题:出示课件,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汇报。25 人要乘车去机场,请看,这是一辆面包车,面包车每辆限乘客7 人,如果这 25 人都乘坐面包车,需要几辆呢?请你想一想,也可以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开始吧!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57=3(辆)4(人) 那么需要几辆面包车呢?(4 辆)为什么呢?因为剩下的一个人也需要一
23、辆车,所以一共是 4 辆车。你讲得真清楚,我们大家都听明白了!谢谢你。需要派 4 辆面包车,我们就在面包车的下面写上 4,可是,可是这 4 辆面包车能坐满吗? (不能,有一辆车坐不满,有空位。) 几个空位? (4 个。)(板书:余下的座位数 4 个)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第一种派车方案,我们叫做方案一。(师板书:方案一)可是这些乘客中马上有人就提意见了,我们想换其他的车。所以我们再来研究研究另外一种小轿车的情况。瞧,小轿车限乘 4 人,还是这 25 人,如果全部乘坐这种小轿车,(师板书:小轿车)你来想一想算一算,需要几辆呢?再算算看有几个空位? (学生思考解答,教师巡视。)汇报。这就是我们研究的
24、第二种方法。(板书:方案二)孩子们觉得这两种方案哪种比较合理呢?(案一空位太多,太浪费了。所以方案二比较好一些。)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 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最后形成派车方案表格:面包车/辆 小轿车/辆 余下座位数/个方案一 4 0 4方案二 3 1 0方案三 2 3 1方案四 1 5 2方案五 0 7 3现在假如你就是这些旅客的负责人,你决定选择哪种派车方案呢?想一想,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理由。 (同桌交流) 谁愿意来当当负责人? 我选方案二,因为它没有空位,一点也不浪费。 对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尽量按照这种节约不浪费的原则。我们学会了用表格法来安排派车的方案,
25、下面就试一试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三)、拓展练习还是这两种车,旅行的人数是 30 人,请你来当当负责人,在数学书上试一试的表格中安排你的方案吧! (学生思考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汇报你的方案? 这么多种方案,哪种最合适呢? (4)、总结: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练习一第 5 题。板书设计: 派车面包车/辆 小轿车/辆 余下座位数/个方案一 4 0 4方案二 3 1 0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方案三 2 3 1方案四 1 5 2方案五 0 7 3答:我认为派 3 辆面包车和 1 辆小轿车比较合理。练习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
26、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通过练习,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3、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三、教学方法:引导、组织、练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二(2)班男生有 15 名,女生有 17 人,如果 5 人一组做游戏,男生可以分成几组?女生呢?(2)请问你们刚才用到了哪些知识?整数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2)指导练习。(1)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
27、说一说竖式每步的意思。(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 3 题: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第 4 题。数学游戏:回家。学生连线。(5)第 5 题。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理解题意后,1教 学 设 计 备注(教学反思)独立解答。教师用实物展台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6)第 6 题: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提高练习第 7 题: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4)课堂小结:你认为这个单元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5)作业设计: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75= 449= 148= 537= 304=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