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考点例析及对点训练,考点分析一:信息筛选,考点突破,对点训练,首页,末页,考点突破,首页,末页,考点突破,首页,末页,考点突破,首页,末页,考点突破,首页,末页,对点训练,从“雾都”到“霾都”,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首页,末
2、页,对点训练,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首页,末页,对点训练,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
3、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首页,末页,对点训练,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
4、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ZZ(霾都ZZ)”演变呢?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首页,末页,对点训练,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
5、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首页,末页,对点训练,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
6、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首页,末页,对点训练,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首页,末页,. .,对点训练,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
7、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有删改),首页,末页,对点训练,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名山全都以雾为奇绝,一些城市也以雾著称。 B.重庆多雾是因为潮湿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云和雾在空气层所处位置相同,都能指示天气
8、。 D.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首页,末页,B,解析:A.“全都”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C.云和雾所处的位置不相,云在高空,雾处于近地面。 D.从第段可知雾和霾互相转化的条件不同。,对点训练,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国的“霾都”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B.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 C.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 D.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首页,末页,D,解析
9、:新增的“霾都”不都是处于盆地, 如乌鲁木齐。,对点训练,3.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相对湿度的区别; 构成成分的区别; 能见度的区别; 成因的区别。,首页,末页,对点训练,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爆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疾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围、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
10、与外界相通,细菌病毒可乘“气”而入,,首页,末页,赵 芳,对点训练,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止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非常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首页,末页,对点训练,其一一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
11、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成为一种新的“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亚型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首页,末页,对点训练,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
12、反复感染,实则是多种病毒在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这些病毒即在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首页,末页,对点训练,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其为“流感”,其实这仍属普通感冒。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会使旧病恶化。咳嗽、打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
13、,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首页,末页,对点训练,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人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所以冬春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首页,末页,对点训练,1.下列对“感冒”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均由病毒引起,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C.普通感冒又称“伤
14、风”,其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乘隙而入,引起感冒。 D.感冒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咳嗽、打喷嚏,容易在冬春气候干冷多风的“旺季”爆发。,C,首页,末页,A项,“反复发作”应为“反复传染”。B项,“很严重”前应加“往往”一词,否则就绝对化了。D项,应该咳嗽、打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对点训练,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歼灭与之相遇过的病毒,但遇到新亚型病毒入侵则失去与之对抗的能力。 B.慢性咽炎、鼻炎等病人属于易感人群,染病后病情通常比较重,而且能使旧病恶化。 C.多种病毒能引起普通感冒,情况复杂,但其症状相似。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病毒反复感染。 D.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注意保暖,生活有规律,调理起居很重要。,“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并非失去与之对抗的能力。,首页,末页,A,对点训练,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感冒易发难防的原因。,示例: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始终与外界相通,细菌病毒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面目一新的亚型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会失去作用。 病毒型别种多,且极善变,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 伤风感冒男女老少均甚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首页,末页,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