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在: 1、社会性与社会关系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关系);,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除了受社会规律、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制约以外,同时也要受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生物因素以及机体等因素的影响。,3、社会活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人的复杂性体现在各种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方方面面。,4、人的意识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的意识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意识特征是人的目的性、计划性、语言特征、社会特征等高度综合的概括。,5、人的社会团
2、队性与个性; 表现了人的独立性、个别性、差异性、团队集合性特点的统一。,6、主体性劳动 自主性 能动性 创造性,二、人的价值 1、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 (1)价值,价值即意义与作用,是中性概念。,(2)价值观,价值观是对价值的认知、看法与评价, 社会性 阶级性,系统性 主导性 层次性 共性与个别差异性,2、价值观发展阶段,中世纪-神权至上的价值观 17、18世纪人性与人权价值观 无产阶级革命集体主义价值观,3、人的价值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人生价值(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价值;如何表现与有益社会); 价值主体人格价值(人是价值的主体与创造者,其自身有无价值) 二者统一,相辅相成,4、价值评价
3、,尊重价值主体 发挥价值客体,三、人的需要,1、强调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性,2、需要层次性,马克思:需要可分成“自然的、精神的、社会的三种”。 1891年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资料”。,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需要“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列宁关于共产主义义务劳动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关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需要的决定。,3、马克思主义关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人人都参加劳动; 处在集体和社会之中; 教育高度文明和享受能力; 创造全新的人(全面发展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