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08881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六)(90 分钟 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3)彼竭我盈 (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5)谤讥于市朝 ( )(6)闻寡人之耳者 ( )(7)寒暑易节 (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9)左右芼之 ( )(10)在水之涘 (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译文: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译文:_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体裁是寓言。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D.关雎选自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 305 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5.名句默写。(5 分)来源:gkstk.Com(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3)客之美我者, 。(4)关雎中成功运用比兴手法,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名句是: 。(5)鲁庄公的答复中最

3、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6.(2013兰州中考)综合性学习。(7 分)最近两年, “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3 分)【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二维码是一种_黑白相间的图形。(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

4、两个优势。(2 分)【材料一】类 型 一维码 二维码数据容量 大约 20 字符 大约 2,000 字符数据密度 1 20100【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优势一:_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优势二:_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_(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 。(2 分)【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

5、地输入。【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二、阅读品悟(35 分)(一)(2012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13 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6、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1)肉 食 者 谋 之(2)弗 敢 加 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7、)(4)再而衰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_10.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 分)11.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3 分)答:_(二)(2013安顺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4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8、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9、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臣之妻私臣 ( )(2)能谤讥于市朝 ( )(3)闻寡人之耳者 ( )(4)客之美我者 ( )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_14.邹忌认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答:_15.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3 分)答:_来源:gkstk.Com_来源:学优高考网16.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2 分)答:_(三)(2013广东中考)阅读选文,回答 1720 题。(

10、8 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 啄其肉,蚌合而拑 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选自战国策)【注】鹬(y):一种水鸟。拑(qin):夹住。喙(hu):嘴。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 分)(1)赵且伐燕 ( )(2)以弊大众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译文:_19.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

11、说它给你的启示。(3 分)答:_20.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2 分)答:_三、写作(40 分)21.根据要求作文。题目:我会记得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答案解析1.答案:(1)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2)指猪、牛、羊等 (3)充满。文中指士气正旺盛 (4)偏爱 (5)在文中指“议论” ,没有贬意 (6)使听到 (7)交换 (8)穷尽 (9)挑选 (10)水边2.【解析】选 B。B 项, “美”是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美” ;其他三项均为“美丽”的意思。3.答案:(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2)所有的大臣、

12、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4.【解析】选 C。 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5.答案:(1)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3)欲有求于我也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答案:(1)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2)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具有纠错功能(3)材料一 材料二7.【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句(1)中“肉食者”是主语, “谋”是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句(2)中“弗敢”是状语,状语后应停顿。答案:(1)肉食者

13、/谋之 (2)弗敢/加也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句意解释,特别注意词语的特殊含义。如“徧”是通假字;“鼓”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再”属于古今异义词。答案:(1)通“遍” ,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 (3)击鼓进军 (4)第二次9.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10.答案: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双方交战的过程11.【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紧扣题干要求鲁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找出能表现鲁庄公值得肯定的言行并加以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公将战”

14、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3)“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4)“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12.答案:(1)动词,偏爱 (2)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3)使听到 (4)认为美13.答案:(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14.答案: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15.答案

15、:示例一: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方法方式,有自知之明,不被表面现象蒙蔽,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示例二: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16.答案:邹忌由家事说到国事,由己及人,运用设喻、类比、以小见大的方法指出“王之蔽甚矣” ,从而委婉含蓄地劝说齐王应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以实现齐国大治。17.答案:(1)将要 (2)使劳苦(贫困)18.答案: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19.答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20.答案(示例):(1)从苏代的角度看: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

16、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附【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渔人!所以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 ”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21.【写作提示】这道全命题作文,从出题的套路来看,这道作文题没有什么新意,审题的难度几乎为零。那么,面对如此“熟悉”的作文题,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我会记得的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一个人;其二,我会记得的这件事或者这个人,可能存在正面意义,也可能是一个反面教材。但不论是人是事,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在文章中写出自己学到的一些道理。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