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 )绝:1、沿溯阻绝( 隔绝 )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哀转久绝( 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 )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好,优良)、良多趣味( 确实 )素:、素湍绿潭( 白色 ) 、可以调素琴( 不加修饰的 )、又留蚊于素帐中( 未染色的 )故:、故渔者歌曰( 所以 ) 、故人不独亲其亲( 所以 )至:、至于夏水襄陵(表示另起话题,至于)、每至晴初霜旦( 到 )2、略无_ 阙 _ 曦_ 襄 _ 沿_溯_ 虽_ 奔 _ 以_ 疾_素湍_ 漱_ 清荣峻茂 _ 旦_ 肃_ 属引_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句意思相应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第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 素 ) ( 绿 )色彩互异, ( 湍 ) ( 倒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 水 ) ,以“峻”状 ( 山 ) ,以“荣”状 ( 柏树 ) ,以“茂”字状 ( 草 ) 。5.、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 ,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
3、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我的积累:( 三言两语 ) ( 三头六臂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6、 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 ,这是采用的( 侧面 ) 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表明人们的感伤之情。 ) 7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夏季: 水势迅急凶猛春冬: 景色秀丽奇绝秋季: 萧瑟凄凉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三峡七百里 )正面写夏水之大的句子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4、,不见曦月。 )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正面描写猿鸣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二、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 912 题。(18 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5、人如吾两人者耳。12填空。(8 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4 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 ,乙文描写了 “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 分)【答案】(一)(18 分)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来源:学优高考网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二、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
7、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第二段描写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作用是_。三、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
8、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译文: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译文: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译文: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D、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
9、: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 ,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参考答案】一、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二、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弄潮健儿的英姿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三、C(“人物略不相睹”应该译为 “人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一) 崇祯五年十
10、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11、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
12、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8 分)荒秽( ) 荷锄( ) 候骑( ) 燕然( )荆门( ) 帘旌( ) 徙倚(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0 分)1.荷锄:2.草木长:3.荒秽:4.凭危:5.征蓬:6.长河:7.大荒:来
13、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8.仍怜:9.夕阳迟:10.徙倚:三、文学常识填空(24 分)1 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朝诗人。字 ,世称 ,本诗作于诗人 的第二年,选自_ _ 。2 使至塞上选自_ _ ,作者是_,字 ,_朝著名 (派别)诗人,与 并称为“王孟” 。本诗选自_ _ 。3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_朝诗人。字 ,号 ,有 之称。本诗选自_ _ 。4.登岳阳楼的作者是 , 朝诗人。字 ,号 。本诗选自_ _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6 分)1 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 _,_ 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 _,_ _。 ”2 渡荆门送别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
14、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_ _”。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 _,_ _” 。3 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_ _”。描写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 _,_ _” 。来源:学优高考网4.登岳阳楼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 ,_ _”。诗中“ ,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五、选择题(每题 4,共 16)1.对使至塞上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 首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B 诗人用“蓬” “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 ,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
15、激动和雄心。C 第三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D 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2. 对渡荆门送别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D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C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D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一首五言律诗,从体裁上说是思乡诗。诗
16、中不是写诗人离开故乡的不舍,而是以故乡水为抒情主体,描写其万里相送的情谊,使游子对故乡之思倍增。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4 分)1.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以极富诗意的笔法写出诗人早出晚归、不辞辛劳的形象。 ( )2.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即将到达西北边塞的欣喜之情。 ( )3.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让人感受到了江上的美景。 ( )4.登岳阳楼中“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联表达了诗人三年多来,辗转万里,备尝艰辛的无限感慨。 ( )七、拓展
17、延伸(22 分)(一)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中有两个字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春天山花怒放的勃勃生机,你知道是哪两个字吗?(2 分) “欲”和“燃” 。来源:学优高考网2.仔细品读诗歌,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 分)来源:学优高考网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改为“传”好不好?为什么?(3 分)不好。因为“散”是均匀遍布,写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18、,传遍了整个洛阳城。“传”字没有这个表达效果。(三)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3 分)描写了秋山雨后的月夜。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6 分)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景,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景观: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 分)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 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