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07290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内容主题情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内容主题情感导学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1.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_ _ 2. (2011江苏省泰州市)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题目。 不见李生久

2、,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_,_。 (2)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_ _ (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 3. (2011江苏省扬州市)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

3、时。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 “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答:_ (2)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_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_的志向。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天地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世界诗歌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

4、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近几年来,“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以不同形式频繁出现,屡考不衰。它们营造的古典馨香,滋润着一代代学生的心田。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重在考查同学们理解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题型上趋向于主观表达;诗歌文本的选择以课内为主,并逐渐有向课外“延伸”的动向。 本课时所选例题均侧重于考查同学们把握诗词的内容主旨、体悟作者情感、阐述阅读感受等能力点;从文本的“取材”上兼顾到当前中考古诗词选材的三种形

5、式:“单一课内诗词鉴赏”(题 1,湖北省黄冈市),“单一课外诗词鉴赏”(题 2,江苏省泰州市),“一课内诗词一课外诗词比较鉴赏”(题 3,江苏省扬州市),体现了中考古诗词选材的最新趋势。 同学们答题中可能存在以下不足:1.难以准确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对词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2.难以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所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准确。 出现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1.文化底蕴浅薄,对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创作习惯缺少了解,造成古今文化理解的偏差。 2.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品质的了解贫乏,无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3.想象力缺乏,不能抓住古诗词中的意象

6、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难以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怀。 面对鉴赏诗词时出现的“病症”,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借助注释,了解诗歌本意。 除了单一课内诗词鉴赏没有提供注释,其余两道诗词鉴赏题都提供了注释,帮助同学们理解诗词的本意。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本意,是我们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基础。 比如题 3 中的芙蓉楼送辛渐,根据注释可以了解这是一首

7、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作者的好朋友辛渐;送别的时间黎明;作者的品格高洁、清白。将这些信息联结在一起,就大体疏通了诗歌的内容: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 比如题 2,就

8、要紧扣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虽然创作风格不同,但是两个人物的政治经历都是坎坷的,怀才不遇是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由此可以领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哀怜和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结合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根据题材可分为送别、爱国、思乡、怀古、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从诗歌的流派可分为山水田园、边塞、隐逸等。这些具体内容的

9、切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题 1 是一首爱国题材的诗歌。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满目凄然,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表露无遗。再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比较异同,领悟深刻思想。 由于初中生对古诗词接触不多,且对古诗词的创作环境了解不透,因此在理解把握上有障碍。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夜雨寄北侧重表达对妻子的思念、迫切希望重

10、逢的情感,而芙蓉楼送辛渐则侧重表达作者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阅读下面过零丁洋古诗,完成题目。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_。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 _ (2) 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 _ 2.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象征了什么?“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_ (2) 全诗末二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3.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_【典题诊断】1. (1) 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 (1

12、)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2) “佯狂”“ 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 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 1 分;答到“才华横溢”得 1 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 1 分) (3) 对好友的挂念; 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 (1) 渲染气氛,融情于景。(意思对即可) (2) 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即可) 【专题强化】1. (1) 儒家经典;“风飘絮”形容大宋的江山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支离破碎,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 (1)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象征“机遇”;周瑜。 (2)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 (1) 思乡之情; (2)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新陈代谢(新事物总是从旧事物中诞生)的自然理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