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07289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 考点19读文译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中考语文专题导学导练:读文译句导学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1. 读准节奏。2. 把握句式。3. 准确译句(最重要,几乎各地、历年都有这个考点)。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2、”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 逮:到。 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

3、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 A 何以战? 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食菱须去壳。”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以上两道考题,主要考查了文言节奏、文言句式和文言译句。 文言的断句节奏,其基础是句意理解,句子意思读不懂,一般就容易断错。如有同学把题 1(1)断为“君爱老而恩/无

4、所不逮治/国之本也”,还有的断为“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就是句意理解上出了岔。当然除了理解句意,还要了解断句的基本常识。 教给大家文言断句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形要停顿: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面,主语谓语之间,动词宾语之间,动词补语之间,并列短语之间。下面两种情形不能停顿,否则就读破了:偏正短语之间,介宾短语之间。 文言句式分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顾名思义,它是由几个虚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子格式。题 2(1)B 项“何之有”,D 项“与孰”就是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特殊句式有四种基本类型: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题2(1)就是考查其中的倒装句。有

5、不少同学误选 A,就是没看出来“何以”也是一个倒装介词和宾语倒装,正常语序应是“以何”。 文言句式考查的重点是特殊句式,它们一般都有鲜明的语言标志,结合上下文,一般不难识别出来。 文言译句的基本原则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直译的方法主要有扩充法、替换法、保留法、删略法、调整法、增补法等。有同学把题 1(2)的“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翻译为“只是叶子相似,其实味道不同”,错误的原因是没看出“其实”是个古今

6、异义现象,是两个词,应解释为“它们的果实”。也有同学没注意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的判断句特点,还有更多的同学漏译,该翻译的没翻译,这些都是直译意识不强、能力不过关的表现。 文言译句,没什么“多快好省”的秘诀,就是严要求,多练习。基本功扎实,就一切OK了。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1山东省泰安市)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7、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 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 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 (2011湖北省宜昌市)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

8、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9、【注】填委:堆放。循吏:奉公守法。皦察之政:皦(ji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说:同“悦”,喜欢。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1) 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2) 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 (2011江苏省淮安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11、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 。 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_。【典题诊断】1. (1) 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 (2) 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2. (1) D (2) 有人说吃菱必须去壳(关键点:“或”“须”) 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关键点:“坐”“强”) 【专题强化】1. (1) B (2) C 2. (1) 庭有八杉 /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2) 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关键词:“欲”“直”“折”“乎”) 3. (1) 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关键点:“蔽”“甚”) 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关键点:“谤讥”“ 市朝”,补全省略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