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近代第一城”绿化景观的批判研究 1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绿化景观的雷同化纠谬与创新曹 然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陈 蕾 (南通市濠河旅游园景建设发展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1)曹玉星 (南通博物苑,江 苏 南通 226001)摘要 人们为生活来到城市, 为生活得美好而居住城市。通过对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1的南通市绿化景观存在问题的批判研究,提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绿化景观的雷同化纠谬与创新。关键词 城市文化与特点;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景观“中国近代第一城” 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的南通市的荣称,为 2002 年 7 月城市规划
2、及建筑学家吴良镛首次到访南通博物苑,参观过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业绩展览后的“大胆假设” 2。在 18951925 年间“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 3 好在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开始于“十一五”(2005-2010 )期间,许多历史遗迹得以保存,2009年 1 月, 国务院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8 年 10 月 28 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南通等 34 座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城市荣誉越来越多,为官者深感创建的
3、苦与乐!城市似乎一夜间有了飞速的改变。然而除了城市有限的历史遗迹,其余似乎是似曾相识,急就章式的旧城改造,改出了政绩,也改出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网状系统,是人和各种生物(自然) 、非生物的密集结合体。要研究的内容很多。面临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规划浪潮,南通的城市建设也正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仅以南通的城市绿化景观为例对城市的绿化景观(green space)建设作一探讨。收 稿 日 期 2011-06-22作 者 简 介 曹 然,女,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陈 蕾,女,经济师/注册建造师,主要从事绿化景观规划研究。通讯作者 曹玉星,男,高级园艺师/注册监理师,Email
4、: 。21 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1.1 城市绿地规划发展的思路缺失南通即使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但根据评审专家讲还是欠帐很多,欠缺不少。机构不全,人才不精。南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力量长期缺乏,无精品力作。南通市有资质的园林绿化(风景园林)设计院所仅有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通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况且也不是主项,专业的有资质的风景园林设计院所目前还没有。如今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建设浪潮如火如荼,新建或改建的城市道路绿化,街头绿化,小区绿化也大量产生。这样的设计任务就落在上面讲的少数几家,本来设计力量就匮乏,加上紧急繁重的任务,设计作品就难免抄、套、
5、不能因地制宜,闭门造车加上一定长官意志,何谈精品力作。许多房地产主在规划楼盘时不惜重金专门策划,包括绿化景观,有请美国贝尔高林、泛亚易道、日本奥原等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理念是新,但建设成本高,许多也不因地制宜,概念图一宣传,楼盘一开,实际已相去甚远。如天安花园人工水渠式的水景,机械,做作,呆滞。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看不出是自然式、规则式还是抽象式、混合式。另外,城市整体规划的短视性、随意性、意志性,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不断为其它市政实施(公交车道、立交桥脚,停车场、位)让位,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情况屡见不鲜,国家许多资金付之东流。南通市通京路、通富路、工农路、星湖大道(江苏省道 336 线部分) 、
6、市民广场等短期内绿地几次改造就是例子。1.2 绿化景观的意境消解,精髓缺失赶时髦的当下城市绿化景观,越来越西化和洋化了,越来越远离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含蓄隽永和诗情画趣的观念,在急功近利变为社会价值标准的时代,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趋于媚俗化,繁忙的普遍物资化、科技化,无视高妙意境的诠释。许多绿化景观往往都只有优雅之名,而无优雅内涵。地域特色淡化,原有的生态人文景观退化或堙灭。当下城市绿化景观=进城的大树+密植的灌木+地被植物,或者再配些做作的水景或石景或点些景石,或者再加些没有设计等次的园路和铺装。星湖大道(江苏省道 336 线)两侧最近的绿地改造增加了园路,快速路两侧的绿地又有几个
7、人去漫步休闲呐?如果说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主要=乔木+灌木(球类、色块)+地被(花卉、草坪)的话,就是不谈什么精髓、意境的话,也应该有多种设计方法。用数学排列组合的理论就有 A或 C 种设计。 m=(乔木、灌木、地被) ,n= 每次设计所取植物品种。如果抛弃具体植物品种,nm就抽象的乔木、灌木、地被三种元素而言,也有 A (通常设计做法) =1 种,还应该有 A =6,A3 23=3,共有 A + A + A =10 种设计方法。为什么城市绿地就雷同到 A =1 种设计手法呐?如果再133213 33运用好“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4 绿化景观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西化和洋化突出的表现为大量的色块运用,时
8、髦什么,流行什么。主要是绿、黄、红三种色块。绿色色种块主要有:龙柏小苗、龟甲冬青、黄杨等,黄色色块主要有:金叶女贞、金叶黄杨、小丑火棘等,红色色块主要有:红叶小檗、红叶石楠、红花畿木等,绿地中随处都见这样三种弯弯曲曲的色块。要不就是密植的花灌木:栀子、杜鹃、茶梅、海棠、月季也有用桂花密植做绿篱的。这样的例子就随处可见了。没有意境、没有精髓的雷同化的城市绿化景观,必将形成城市外部形象感知的碎片化,丧失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构建 5。1.3 绿化建设以快代慢“重实轻虚” 6南通如全国 200 多个地级市中 183 个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一样,在“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市民化)进程中,城市绿化建设也是以快
9、代慢,无视植物生命规律,不论四季昼夜地建设。 “只争朝夕”的紧迫观念建设速度,缘于“落后就要挨打” 的教训,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的民族传统,便有奋起直追、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精神,恨不得一日千里,迎头赶上。这种精神催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民族的复兴。但是,由慢变快的发展速度,使人们的心气越来越浮躁,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含蓄隽永和诗情画趣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践履 7。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中国园林的文化理念,就很难在现代城市绿化景观中贯彻了。更不用说 “大道工程”、 “广场工程”等形象工程了。各地争办、举办的园艺博览会,而建设的“园博园”也许就是明证。除了“一
10、日千里” 的速度,还有就是“ 一次成型”的密度,许多新建、改建的“ 一次成型”的城市绿化景观,既违背植物生命、生态规律,更谈不上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妙谛。再者园林绿化景观讲究虚实相生,过度“重实轻虚”,对“ 留白”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实损虚,必将破坏城市绿地的空白之美 8。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要注重简洁与丰富的辩证关系。1.4 绿化植物弃旧趋新赶时髦的当下城市绿化景观,好似做流行服装,也在赶着时髦。大连的“草坪风”,上海的“大树热”已是明证。现在城市绿地上的靓丽的草坪、鲜艳的花卉无一不是国外引进的草种、花种,许多绿地、花园、广场的绿化都见一些伤病员式包裹的大树,或是异国他乡的新品种,如南方的植物海
11、枣树等。如今,除了四季长青的草坪、灌木色块,绿化开始追求景观效果,乔、灌、草结合,针、阔、竹混交,这不,城市绿地又在开始改造了。于是,世界四大行道树(悬铃木、七叶树、椴树、榆树)之一的悬铃木(法国梧桐)已逐步被香樟等取代,乡土树种难觅踪影。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社会新陈代谢急骤,人们长期对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歧视和审美偏见,传统文化越来4越处下风,弃旧趋新,妨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养的传承,再加上一味盲目刻意地对立体多层次的景观效果的追求,规划和建设的绿化景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朱熹在鹅湖寺和陆子寿中有“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的诗句,
12、对于传统与创新,古人也是开明主义者。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不薄今人爱古人” 自觉地、创造性地建设、经营城市的博物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5 绿化养护管理欠缺南通犹如我国其它城市一样,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投入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各地积极创建园林式城市。但城市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经费缺乏,技术装备落后,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是养护欠缺的主要原因。目前南通尚无国家一级资质的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更不用说有资质的园林绿化监理企业、养护企
13、业了。现在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效率低,效果差。 92 绿化景观雷同化纠谬与多样性创新2.1 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和规划浪潮,南通的城市绿地系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思路,解放思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城市绿化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以超常规的方式为人民高质量搞好长期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景观专业性的规划设计。作为一个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应该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市政工程、房产工程的后期配套、
14、点缀修饰和拾遗补漏。按照功能片区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实施“顶层设计 ”模式,做好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的规划设计,明确建设与自然系统和谐的、低碳型、节约型的城市绿地系统新思路,指导城市绿化景观非千篇一律雷同化发展,而是和谐有序循环社会型发展。早在 1895 年间,清末状元张謇针对南通独特的区域优势,开始用先进规划理念对南通进行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和建设治理,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构成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空间格局,确立了南通田园城市的地位,比近代城市规划先驱霍华德“田园城市”学说还早三年。如今如何“彰显个性、放大优势” 10也是南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新课题。2.2 地域理念定位与模式创新南通有
15、中国七大盆景流派之一的“通如派”,有“ 云头,雨足,美人腰 ”的美誉与特点。张謇按照“一城三镇”思想布局的狼山花园私宅、风景休闲区之“林溪精舍” 、 “葵竹山房”等景点是宝贵的5历史园林遗迹。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滨江临海,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荣称,有诸多全国第一,是“模范县”。应该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的战略发展道路与定位。创造自己的“植物差异” 、 “景观差异 ”、 “文化差异”、 “功能差异”和整体性“价值差异”。城市绿地系统个性建设的差异化定位,就是城市自然生产力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在差异化发展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在差异化地域理念定位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城
16、市哲学。在全球一体化中创新自己城市特有的“绿地模式”、 “生态模式 ”、 “文化模式”。在城市各类绿地建设中要有以 “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为建设理念,以“ 人民满意、历史记忆” 为建设目标,建设真正的 “园林” 式城市, “公园”式城市, “花园”式城市, “植物园 ”式城市。可以按照“一路一树”、 “一地一色”、 “一区一景”等方法统筹城市绿地景观,即使是“一路一树”局部简约的作法,如“ 梅花路 ”、 “樱花路”,也是集该树木园艺品种大全,外延简约,内涵丰富。局部简约,整体丰富。城市绿地用“植物园”专类园营造的理念来建设,创造一个真正具有“江风海韵”、适宜人居的“ 泛森林化”
17、、 “泛公园化”、 “泛田园化” 11的“国家园林城市”。2.3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南通五山(军山、狼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是江南茅山山系的终端。构成江海平原的制高点。五山宋初在江海之中,宋中叶才逐渐与大陆涨接,而元明时军山一度坍入江中,直至康熙末年(1722 年左右)才与大陆再次涨接,军山北麓比较陡峭,东南麓比较平缓,阶梯式分层次的植物群落丰富,岩石隙缝间向阳面上生长耐瘠喜阳的乔灌木植物。背阴的隙缝间生长着攀缘性植物,山脚下树木丛间生长着耐阴耐湿的草本、花卉类植物,如地衣、鱼腥草、苔藓、铁线蕨、野芝麻、金钱草、车前草、筋骨草等,植物种群种类繁多
18、,自然形成一处具有原始状态的生态区域。南通濠河,曲水回环,绕城而流,水面 70 万平方米,景观丰富,林木葱郁,是城市的“翡翠项链”。 南通启东市长江北支入海口圆陀角风景区等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所以要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绿化植物的地道性、本土化研究,加快地方性、乡土性、历史性植物品种的育种、繁殖与应用。2.4 探索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探索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可以保证城市绿化的水平和质量。园林绿化工作高度产业化,城市、乡村,花、草、树木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收集良种、培育改良种苗,有专门的企业生产、销售,有成熟的管理公司维护、保养
19、,有特定的协会组织交流、展览,为人民生活不断创造、增添、培护好亮丽的城市绿化景观。 1262.5 强化监督与管理在城市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中,还应该建立高素质的监督与管理队伍。建立高质量的绿化景观系统,着力宣传普及科学的绿化景观知识,提倡生态化生产消费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态价值观。而不是盲目追求 GDP 经济数量增长,而不顾自然生态保护。时至今日, “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仍然红红火火,但诟病实在太多。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医治各种“城市病”,近期求实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对部分领导干部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
20、工程”提出了严厉地批评。不久前,住建部也对城市高价买绿的不良倾向提出了严厉地批评,并且要求坚决制止这种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的做法,坚持只用对的,不用贵的,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绿,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应高度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另外要学习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注重地域人文特色,不同人群的高雅精神诉求。总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教育的、科普的方法和行为诱导的多种手段进行城市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监督与管理,从而达到雷同化纠谬,实现城市绿化景观的个性化循环社会型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绿化景观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持久
21、而漫长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理解自然以至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城市绿化景观创新之举,让博物思想不再缺失,使人们热爱与理解生命及其多样性,具备现代的科学与人文精神。迎接中国园林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 1、2 、3吴良镛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6-18 (3).4 曹玉星;陈蕾.园林植物造型艺术M.上海:园林,2001(03)5、11张鸿雁.被长三角结构空洞化的南京城市定位批判研究与建构J.中国名城,2011(3). 6、8沈葆久等.深圳新园林抽象式园林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7温扬真.园林设
22、计原理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9 、12曹玉星.中日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浅见J. 昆明:林业建设,2010(1).10丁大卫.在第二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市长圆桌会议上的演讲 http:/ of First Modern China“ the critical study of green landscapeO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green landscape of the similarity of correcting erroneous and InnovationCao Ran (Fuzhou Universi
23、t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ujian Fuzhou 350108 )Chen Lei (Nantong Haohe tourism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Jiangsu Nantong 226001)Cao Yuxing(Nantong Museum Jiangsu Nantong 226001)Abstract: People come to the city for a living, to live better while living city.
24、 Based on the known as the “City of First Modern China,“ Landscape of Nantong City, critical research problems, mad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green landscape of the identical community correction and innovation.Keywords: urban culture and features;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green 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