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 (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七单元溶液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物质溶解的量 ”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溶解与乳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溶液浓稀的表示,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
2、的重要作用。2,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1) 、知识与技能 (要求)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以及)2)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2)过程与方法 (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3, (第三部分) 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
3、点: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教学难点: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4, (第四部分) 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个方面)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
4、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第三个方面)三、教学过程 (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课的开始,我将向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很多同学喝水的时候喜欢加糖,有些喜欢加一勺,有些喜欢加几勺。接着提出问题:很明显,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水里就再不溶解多余的糖,大家知道 100g 的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的糖?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接着第二个环节)2,实验探究,
5、 (讲解新课) 探究新知识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 198 页的探究活动来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接着提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及结论,进一步仔细深刻的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第三个环节)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第四环节)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
6、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环节)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最后一环节)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第四个方面)四、板书设
7、计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生将来进行复习。 (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物质溶解的量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并非饱和。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
8、、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温度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溶解度曲线(二)气体的溶解度五、教学反思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0 t1 t2 t3Nt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