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4495614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 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三年半的语文学习,孩子们提高了很多,已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喜欢提问,喜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但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两极分 划比较明显,优生比较突出,但差生也有,而且情况比较严重,语文书上不认识几个字,课堂 上又不听老师讲课,作业也不做,没有一点学习兴趣.不过,通过上一学期的耐心辅导,他们 也有了一点进步.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要完成由中年级向

2、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 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 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除了 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以 (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 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从选文到练习设计, 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 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

3、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资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17 篇,略读课文 15 篇;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 文,共 40 篇. 教材设计了 8 个专题.依次是: 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 热爱生命, 田园生活, 执著的追求, 故事长廊 . 其中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 和第六单元 “田 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200 个字. (一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 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

4、学习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 ,加强整合“ 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 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 ,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 然的启示“ 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 发; 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 专题中 ,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 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

5、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 明确任务, 知道要做些什么, 该怎么做 ; 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关心, 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 示交流. (三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 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 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 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 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 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 ,拓

6、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和实践机会“ .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 ,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1-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 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 “展示台“ 安排在第三, 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 “日积月累“ 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 “趣味语文“中的说“信“ 趣联巧对“ 成语 , 故事

7、“ 中的鹏程万里 手不释卷 ,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 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 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 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四,课程总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 200 个,会写 200 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

8、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 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 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 五,教学内容与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 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

9、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 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 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 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 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 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 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 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0、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 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 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 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 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

11、)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 台“ 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 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 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2-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本册安排了 15 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

12、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 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 ,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 8 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 8 次口语交际.分别是: “走,我们去春游“ “以诚待人的事情“ “大自然的启示“ “小小新闻发布会“ “热爱生命的故事“ “乡村生活“ “我敬佩的一个人“ “向你推荐一本书“ . 其中, “大自然的启示“ “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 ,是 “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 6 次是 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

13、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 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 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 8 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 排 3 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8 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 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

14、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 安排; 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 ,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六,减负提质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

15、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 少讲精讲.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 进学生持续发展. 5,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开放教学.既开放教学内容,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学 习语文;改革语文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语文实践能力 的培养与提高. 6,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 作业的选择权. 如在抄写词儿上, 规

16、定词儿的数量, 如课内词汇已掌握, 则在课外读物上选择, 从而扩大词汇量; 在课外阅读上,规定达标要求,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7,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生质疑,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促 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 七,教学检测及其评价 1,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 评价. 2,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 )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 评价学生 .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 反馈, 调整和改进功能,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

17、3-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3,结合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期末考试进行评价.课堂作业占百分之三十,家庭作业百 分之三十,期末考试百分之四十. 八,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即给优生提供更广的发展 空间,帮助后进生不断提高,鼓励中间水平的学生赶上优秀. 2,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出优秀学生名单和后进生名单,帮助优秀学生和中间阶段的 学生给自己制订出更高的目标,帮助后进生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高学习的兴趣,树 立学习的信心. 3,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时考虑周全,课堂上尽量照顾后进生,争取在课堂上使后进生也 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

18、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4,采取正面教育和耐心辅导性结合,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且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1,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

19、爱美的 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 激趣导入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在众 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 ,诗仙) 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 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 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 2, 交流诗意. 五 ,

20、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 ,在说句意时 ,要作词序的调整.即“ 一片白云悠闲地 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 以用语言描述 ,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 指导朗读 1, 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 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 ,节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表 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 吟读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

21、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 自由吟读 1,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 点拨理解“两相和“ ,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 随机指导学生诵读, 体会比喻的巧 -5-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

22、用得非常妙. 四, 引导赏析 1,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诵独坐敬亭山 望洞亭 , . 五, 交流课外积累 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 六,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 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 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23、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 “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 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 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 “ ,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 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 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的时候, 百花盛开, 每当太

24、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 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 字形 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 样好 ,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 “日出“ 句声调高昂, “春来“ 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 “能不“ 语气要果 断,坚定 .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 课后反思: 本

25、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 想象画面 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 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 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6-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2 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

26、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 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小黑板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 整体感知 ,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 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

27、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小黑板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 .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 ,找 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 “静“ 课文用 .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 “静“ )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清“ ) (特点之三“ 绿“ .课文用“ 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 ,

28、从色彩和 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暇:没有斑点, 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 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 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 之情. 3,引导学生“ 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 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 “ “真清啊“ “真绿啊“ 三个“啊“的变调 .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 ,巩固识字 ,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

29、音.右边“门“ 里面是“柬“ . 瑕:可与“假“ 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 .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 比较读音.与“ 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7-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 落句式 )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小黑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30、,各不相连“ . ,指导学生读 出感受, 理解词语, 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 以帮助学生理解 “峰峦雄伟“ “ 红叶似火 “ .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 ,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 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通过图像,让 学生感受到“秀“ 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 会.如“ 危峰兀立“ ,字面上指导

31、“兀“ 的意思即 “高耸突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 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 好“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 .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 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 “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 , 接连

32、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 ,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 公里 ,沿途都是青山绿水, 美不胜收, 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道出了荡舟漓江, 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 充满情趣, 与开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相呼应. “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 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 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

33、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 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 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 .指导分号的书写. 3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 “双龙洞“ 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8-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 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

34、,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 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 大海, 平原等自然的风光, 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 “簇, 臀, 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

35、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 学讨论一起完成. )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 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 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 :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 一词 ,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

36、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 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

37、孔隙的窄小而形成“ 挤压 “的感觉 .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 即使 “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9- 第八册语文 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

38、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 4 七月的天山一,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 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 随着

39、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 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 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 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 并让

40、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 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 “足不出户, 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 指导摘录的格式, 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 样的摘录 .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 - 10 -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 备课时间:2011 年 语言园地一一,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

41、,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 了,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 ,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 去的 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 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 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

42、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 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 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 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 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43、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 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 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 11 - 第八册语文 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2011 年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 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

44、.我们在哪些课文 中也学到 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 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挂图教室打开网页 介绍. - 12 - 第八册语文教案 备课与上课 : 备课时间:2011 年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 维持,财富“等词语. 2, 能正确,

4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 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 会. 3,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 ,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难点是对“ 道德 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 教学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 二, 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

46、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整体感知 : 1 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 2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 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 讨论交流: 1 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 “我“ “爸爸“ “妈妈 “各是怎样的表现 ?用 “ 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 2 小组讨论汇报. 三, 学生读 38 自然段 1 指名读 .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 “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

47、的对话? 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 学习第十自然段 1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 五, 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 题写一篇短文. 一, 6 * 万年牢一, 教学目标 : 1 认识 8 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 教学准备: 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 13 - 第八册语文 教案 备课与上课: 备课时间 :2011 年 三, 教学时间:一课时

48、四, 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万年牢指什么 ?)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 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 为什么叫万年牢? (2) 这种糖葫芦,

49、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 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 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 ) (3)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 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 ,做生意讲实在是万 年牢. (1)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 (2)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 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 :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 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 (五)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 尊严一,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 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