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 25全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2 页,第卷3 至 12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第卷(选择题 共 15 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 分)读下边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园,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神奇
2、、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就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储量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而到了冬天呢,只要 ,然后 ,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 “冰鱼”呀。 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文中带点的“储”和“脍”字应该分别读着“ch” “kui”。B第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世外桃园”中的“园”改为“源” 。C第句是一个病句,应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
3、。D第句的意思是:人们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2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第句中的四条下划线上,正确顺序是( ) (3 分)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 在洞口点燃篝火 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 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A B C D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得 分 评 卷 人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A B C D读下边一首词,完成 45 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4、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 ,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
5、事而抒怀。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第卷(非选择题 共 105 分)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7 分)6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古诗文句子。 (6 分,小题必做,4 分,小题任选做一题,2 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玡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得 分 评 卷 人
6、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爱莲说终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 。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乳名定为“团团”和“圆圆” ,代表了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团圆或期盼团圆的古诗句有 , 。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用“ , ”给我们做了诠释;南宋年间,爱国诗人文天祥面对国难当头,在过零丁洋诗中用“ , ”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7一天上午,巴黎街头有一个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旁竖了一块牌
7、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却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比浩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请你探究添加这几个字后这句话的魅力所在。 (2 分)答: 8今年 5 月 30 日,资阳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5 分)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答: 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不文明现象: 整改措施: 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
8、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答: 9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4 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根据上边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俗语序号 出自作品 作者 罗贯中 西游记 水浒 许仲琳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答: 三、阅读(38 分)(一)稻子(张佐香)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
9、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
10、绿锦。母亲用她的汗水染绿白晃晃的水田。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诚然,除了绿得 分 评 卷 人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燃烧的绿色,其他颜色都可以忽略。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润过去水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心底,水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有了稻田,秋
11、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插进了稻丛中。 “唰唰唰”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父亲一路势如破竹。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稻子骨肉分离,被分割成稻茬、稻草和稻谷。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做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一粒米置于手掌上,无论凸立于一哪一条纹路,都可以温暖我。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
12、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叫千百年。(选自散文百家2005 年第 7 期)10用一句简略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对稻子形象的描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分)答: 1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2 分)12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说他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3、 (4 分)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他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13选文末段中加线的句子颇富哲理,含义深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 分)答: (二)读书养气(李建永)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
14、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 ,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
15、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 。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 ,后天为学养(养气) 。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 “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
16、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4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 (1 分)15选文第段作者指出了读书的多种目的,且认为“均无不可” 。在这几种读书目的中,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我们中学生,请简
17、述理由。 (3 分)读书的目的最适合我们中学生的一种是 。其理由是 16第段“厚积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 “薄发”指的是 。 (1 分)17第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 分)答: 18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 分)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 (列宁)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 (臧克家)答: 19 “读书可以养气” , “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 ,结合
18、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3 分)答: (三) (14 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 将 廉 颇 之 后 嗣 廉 范 , 任 云 中 郡 守 。 一 日 , 会 匈 奴 大 入 塞 , 故 事 虏 人 过 五 千 , 移 文 旁 郡 。 吏 欲 传 檄 求 救 , 范
19、不 听 , 自 率 士 卒 拒 之 。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 会日 暮 , 令 军 士 各 交 缚 两 炬 三 头 热 火 , 营 中 星 列 。 虏 遥 望 火 多 , 谓 汉 兵 救 至 , 大 惊 。待 旦 将 退 , 范 乃 令 军 中 褥 食 , 晨 往 赴 之 。 俄 而 , 斩 首 数 百 级 , 虏 自 相 践 踏 , 死 者 千 余人 。 虏 由 此 不 敢 复 向 云 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 故事:按旧例。 虏:敌人。 移文:发文书。 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交缚:交叉缚扎。 热火:点火。 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待旦:等到天亮。 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分)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1 分)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吏 欲 传 檄 求 救 , 范 不 听 , 自 率 士 卒 拒 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 分)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
21、招是 。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4 分)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2 分)四、写作(50 分,其中书写 5 分)25从下列两个题目中,选做一题。在 2007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民工子女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心里话 ,深深地感动了电视观众。请认真阅读这首诗,然后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心里话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但是,我们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
22、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北京的 2008也是我们的 2008老师把它谱成了歌同学把它画成了画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国的小朋友们我向你们拜年啦岁月如歌,却没有永恒的调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起,何时会落;生命如轮,却没有永远的方向,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起,何时会停。面对起伏跌宕的岁月和这无从知晓的生命历程,总觉得应该为心灵寻个目标,总觉得应该有所追求,有所寄托。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所写的内容
23、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字数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积累与运用(15 分)1D 2C 3C 4C 5C二、积累与运用(17 分)6直挂云帆济沧海 风霜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从中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使人受到震动。8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认
24、为自己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 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不文明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起绰号、搞恶作剧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加强班级管理;设置文明礼仪宣传牌;实行操行评分奖惩制度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
25、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9三国演义 吴承恩 施耐庵 封神榜如: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刘备摔阿斗的故事。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
26、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三、阅读(38 分)(一)稻子(13 分)10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主要赞美了稻子对人类的突出贡献。11稻子12例:选句: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作用:稻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营养着人类的肉体和灵魂,滋养生命的新生,能给人温暖和力量,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本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委婉含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稻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3略(二)读书养气(12 分)14读书可以养气15略16读书多 写出好文章17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1819略(三) (14 分)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 (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 (故克之)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2 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2 分)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 (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三、写作(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