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邓稼先收获平台一、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邓稼先做了许多评价,就品行(性格为人等)方面措词不下十种,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答:二、阅读课文“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1在原文上找出排比句并摘抄下来。答:2 吊古战场文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引用此文想表现什么?答:3作者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答:4这一部分文字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境界?答:*5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一部分人会对邓稼先的事迹嗤之以鼻,认为不值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00 字左右)答: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记得那是 12 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我们每周都有一节
2、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的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你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怎样工作
3、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 (SuSu) 地朝我(Sh)大拇指。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看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那么, ”教授说,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
4、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睛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才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椅子松动的咔咔声。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 ”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 “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
5、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 “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开来,向上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依我之见,如何使
6、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戳( )着这个刁( )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然后,他
7、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选自托起心中的太阳 ,侯靖方、徐令义 主编,杭州出版社)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阿卜杜勒鬼鬼 (SuSu) ( )地朝我(Sh) ( )大拇指。(2)我狠狠用眼戳( )着这个刁( )钻古怪的教授。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画线词语。(1)“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2)我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3.文章要注意前后照应,与画线句“教室了便响起一片椅子松动的咔咔声。“相照应的两个句子是:答:4. 本文与杨振宁的邓稼先
8、同样都体现了_这一主题, 本文主要采用_描写。*5. 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将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成一段话,200 字左右。答:二、热爱祖国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爱护环境是一种爱国,遵守公共道德是一种爱国,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科学事业做贡献也是一种爱国,在祖国最危险的时候站在战斗的最前线更是一种爱国请你谈谈你对“爱国“这一主题的认识。 (100 字左右)答:轻松一刻有一种人总让我们泪流满面-邓稼先夫人访谈1958 年 8 月,邓稼先突然接到命令,要其参加核试验,邓稼先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与许鹿希匆匆一别,在荒凉的大漠上开始了中国的核试验,当时苏联、美国、法国相继宣布拥有核武器,而中国想要在世界之林
9、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强凌辱,建造自己的核武器是当务之急,而此时,独守家中的许鹿希除了思念就是每日惴惴不安的担心。许鹿希:那天晚上回家以后,他也一夜没睡,我也一夜没睡。 主持人:他怎么跟您说,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 许鹿希:他不能跟我说做什么,他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说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他不能说。我说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这不行,反正弄的我当时很生气,我当时 30 岁,他当时 34 岁,我们孩子很小对吧,因为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可是他态度很坚决,他说我如果,就是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活的很有价值。他这么说以后,我当时就感觉到他已经下决心了,后来他突然说一句,
10、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他说这话以后,后来我就哭了,我说你干吗去,做什么事情要这么样子,下这个决心。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知道了,这个工作一干就 28 年。 主持人:当时您完全没猜到是原子弹,那时候您一点都没猜到。许鹿希:我为什么一点都没猜到,当时国家太苦了,我们连汽车也造不了飞机也造不了,抗美援朝的时候,所有的飞机是从苏联买的,什么武器都是人家的,咱们自己什么也造不了。那个时候再用什么小米加步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已经把原子弹运到的冲绳岛,如果板门店谈判再失败的话,咱们当时就要吃原子弹了,他不过就欺负咱们没有。那个是谁,英国的撒切尔首相
11、说一句话,但凡你中国有一颗原子弹,人家也不敢惹你。对,就是这样,实力嘛。所以这样的话,这个转折是非常突然的。主持人:一夜之间。许鹿希:一夜之间,后来我看邓稼先这么坚决,他说家里事情他都管不了了,一切都托给我了,我回答他一句,我说我支持你。 主持人:许鹿希老人对我说,很多人都问过她,为什么能够忍受和丈夫分离长达 28 年?她说是因为她不仅见过洋人,还见过洋鬼子,不仅见过飞机,还见过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自己的家园,不仅捱过饿,还被敌人的炮火逼着躲进防空洞忍饥捱冻,她说因为有了经历,使她能够理解邓稼先,理解他因为要造原子弹而和自己分离 28 年之久。 许鹿希:也不是说 28 年他完全一天都不回来
12、,也有中间回来,这个工作保密性质太强了,甚至于我北京医科大学的同事也不能到我家里去,免得出事。北医领导知道我丈夫是干什么事,是在追悼会的报纸上。 主持人:当时邓先生偶尔回来,您怎么跟他聊天呢,总要问一问最近的工作,但是很多又不能说,那说什么呢? 许鹿希:一点都不能聊天,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回家带,不能带出来。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话,一个电话汽车马上就在底下等着,警卫员一上来马上就走了。我们中国的核试验一共做了 45 次,第一次成功是 1964 年 10 月 16 号,15 点就是下午三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最后一次呢,第45 次核试验呢是在
13、 1996 年 7 月 29 日。 主持人:在签定协议之前的一天吧,等于是。 许鹿希:1996 年 7 月 29 号做最后一次核试验,为什么挑这个日子呢,因为邓稼先逝世是在 1986 年的 7 月 29 号。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这一天,做最后一次核试验,做完以后,马上第二天,在各个报纸上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命,从此以后我们中国暂停核试验。这就表明我们中国已经达到了跟其他核大国完全一样的水平,我们已经有了原子弹,有了氢弹,有了中子弹,有了小型化,有了在实验室模拟这个高度。 主持人:这 45 次实验邓先生领导了多少次?许鹿希:他生前一共有 32 次,32 次里头有 15 次是他亲自在现场指挥,
14、可是因为他后来是做核武器研究院的院长,我们国家在一个原子弹氢弹做成以后要有一个专家签字,向国家签字等于向国家保证,这个弹行了,你可以放了。这个签字是邓稼先去签,签完这字邓稼先说非常紧张,好比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万一不行就不得了,可是每次都行了,所以人家给邓稼先一个外号嘛,说邓稼先是福将,这福将可真太难了。主持人: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象。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原子弹在当日下午三时许成功试爆,冲天的蘑菇云,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当时的号外有着醒目的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思念着丈夫的许鹿希才在家中缓缓地舒了口气,放下了悬了已久的心
15、。 大漠孤烟大喜与大悲往往连在一起,至忠与至孝往往难以两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邓稼先,突然听说妻子许鹿希告急:母亲病危。他的心一沉,脑子全乱了。北京,那挂着“松风水月“横匾的家,永远让他感到温馨,永远让他牵牵挂挂。正是在那萤火纷飞的榆树下,母亲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让他萌发了上天摘星揽月的神奇想法。赶到北京,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妻子,没让他回家,带着他直往医院奔。消瘦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床边挂着吊瓶,药水正一滴一滴地滴进血管里在母亲年迈体弱,最需要照顾时,邓稼先却长年在戈壁荒原,把侍奉老父老母和抚养幼子幼女的担子
16、压在妻子一个人肩上,他觉得愧对老母,更愧对妻子。他扑上前抓住了母亲的手,另一支手却被妻子握住了。他哭喊着:“姆妈,我回来了,我在这儿。 ”弥留之际,母亲已无法说话,似乎微微睁了睁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安慰,一丝欣喜。邓稼先哽咽着,凄怆的抽泣,像秋夜的驼铃,伴母亲西去。相惜1985 年 7 月,邓稼先进京开会。他对妻子说,肛门痛得厉害,大便困难,妻子逼着他上了医院。本想要点润肠药就回来,没想到,和蔼的医生却说:“别走了,立即住院。 ”他告诉医生,他在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由他主持,不能住院。医生还是那么和蔼,还是那么不容商量地说:“这里不是会议室,这是医院。 ”他被确诊为直肠癌,这一天,是
17、 1985 年 7 月 31 日。8 月 10 日手术,许鹿希噙着泪水守候着。没过多长时间,因白血球数目太低,血像太差,必须中断治疗,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由妻子陪着,他到地坛逛庙会,各种小吃,各种土特产,各种表演,都深深地吸引着他。1986 年 3 月 29 日,又作了一次小手术。他预感到日子不多了,对许鹿希说:“我有两件事必须做完,那就是一份建议书和一本书。 ”他指的是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和规范论。5 月 16 日,做了第二次大手术,身体越来越差,虚弱得几乎无法挪步。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邓稼先拉着许鹿希的手,向她描述原子弹爆炸时的壮丽:奇异的闪光,比雷声大得多的响声翻滚过来,一股挡不住的烟
18、柱笔直地升起沉浸在这自己创造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中,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是那么坚定:“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一代英豪,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全中国都记住了这一悲痛的时刻:1986 年 7 月 29 日,下午 1 时 50 分。(转自凤凰卫视鲁豫访谈,有删节)杨振宁和邓稼先 邓稼先参考答案7 邓稼先 收获平台一、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
19、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二、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2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怆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作者引此文意在映衬邓稼先工作的环境极其艰苦。3用这首歌赞颂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品质。4歌颂了邓稼先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不畏艰难、勇担责任和风险的奉献精神。*5略。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祟祟、竖; chu dio2.健康地活着;盯、瞪。3.班上当即冷场。 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4.爱国主义、对话*5. 略。 二、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