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447809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从 2001 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 分改为 30 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

2、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 分),多项选择(10 分)、词语解释(10 分)、简析题(30 分)、作文(30 分)。可见

3、,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1.单项选择这部分 20 分,共

4、20 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 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 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9 题: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5、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 5 题 10 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 5 个答案中选择 2 至 5 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 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 21 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 )”、22 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

6、有( )”、第 23 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 )”、第 24 题“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 )”第 25 题“ 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 题考艺术手法,23 题考文体知识,第 25 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 5 题 10 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 2001 年 4 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

7、29 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 “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4.简析题这部分约 3 至 5 题,共 30 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 200 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 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

8、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 5 题,第 36、39 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 37 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 38 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 40 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5.作文作文 30 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

9、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

10、,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

11、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狂人日记、阿 Q 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 。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是唐宋人大家 之一”等。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

12、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 ”、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 、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

13、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 2000 年 4 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又如 2001

14、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本)第 2 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于人“; B 、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第二,理解课后“提示” 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 ”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 2001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专)第 1 题:

15、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 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又如 2001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本)第 10 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 和习题的内容。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

16、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 2001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18 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19 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月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4.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

17、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 2000 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

18、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从 2001 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 分改为 30 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

19、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 分),多项选择(10 分)、词语

20、解释(10 分)、简析题(30 分)、作文(30 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

21、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1.单项选择这部分 20 分,共 20 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 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 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9 题: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

22、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 5 题 10 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 5 个答案中选择 2 至 5 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 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 21 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

23、表达主旨的有( )”、22 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第 23 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 )”、第 24 题“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 )”第 25 题“ 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 题考艺术手法,23 题考文体知识,第 25 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 5 题 10 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24、鱼目混珠。如 2001 年 4 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 29 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 “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4.简析题这部分约 3 至 5 题,共 30 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 200 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 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

25、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 5 题,第 36、39 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 37 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 38 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 40 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5.作文作文 30 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

26、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

27、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

28、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狂人日记、阿 Q 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 。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是唐宋人大家 之一”等。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

29、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 ”、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 、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

30、品主要内容。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 2000 年 4 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

31、渑池之会; 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又如 2001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本)第 2 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于人“; B 、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第二,理解课后“提示” 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 ”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32、的归纳。如 2001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专)第 1 题: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 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又如 2001 年 4 月份大学语文(本)第 10 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 和习题的内容。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

33、。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 2001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18 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2001 年 4 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 19 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月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4.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基础

34、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 2000 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