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471047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决策故事与讨论(很有趣的案例,值得深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12/30,1,决策故事与讨论,1、被 害了在某地森林里住着一群动物,有一天森林里洪水暴发,动物们要逃命。它们找到一条船,所有的动物上船后发现船太小,载不了这么多动物,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必须下去几个,否则全船动物都会被淹死。,2018/12/30,2,但让谁下船呢?为公平起见,最后动物们想出这样一个办法:船上的每个动物讲一个笑话,如果它的笑话能让船上所有的动物发笑,它就可以继续呆在这个船上,如果有一个动物不笑,它就得下船。最先讲笑话的是老牛。老牛讲的笑话很好笑,所有的动物都被逗得大笑,只有猪毫无反应。按照规则,老牛必须得下船。老牛哀求再三无效,只得含泪跳去水里。接下来讲笑话的是羊,

2、羊讲的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动物们都没笑。,2018/12/30,3,动物们正要把羊赶下船时,却忽听猪在那里哈哈大笑。动物们先暂把赶羊下船放在一边,纳闷地问猪:“刚才老牛讲的那个笑话那么好笑你都没笑,羊讲的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你为什么反笑了呢?”猪恍然大悟地说:“我终于明白老牛讲的那个笑话了,真是太好笑了。” 是谁害了牛? 猪?给猪投票权的“人”?,2018/12/30,4,老牛本来完全可以在这条船上呆下去的,是猪害了它,虽然猪不是故意的。猪也是挺负责任的,努力地去理解老牛所讲的笑话,并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但问题是出在以猪那不能马上听懂笑话的智商,是不应该有资格投票的。可是并没有“人”知道这一

3、点,甚至连猪自己都不知道。猪和其它据有投票资格的动物一样,握有权利相等的一票。让不称职者获得了权利并使用它,悲剧就这样发生了。,2018/12/30,5,这个故事我第一感觉是:不要做“猪”。做“猪”会害人。我的第二个感觉是:不要被“猪”误导。前面是对发表意见者而言,这里我们从听取意见者的角度来讨论。记得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李开复先生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你咨询一个专家的意见时,你首先要弄清楚他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对。,2018/12/30,6,比尔.盖茨很了不起,但要讨论水稻问题肯定不如袁隆平权威。所以在决策中,决策人听谁的意见采纳谁的意见至关重要。你可以广泛的听取意见,

4、但不能给谁的意见都给予权力相等的一票。特别是一些有前瞻性、预见性或创新意义的决策,不可能是连所有的最基层的业务员都能理解得了的。可能这时候会应了那句话: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2018/12/30,7,娃哈哈当年推出“非常可乐”遭到了多少人(其中不乏营销界的专家)的反对?若听这些人的意见,“非常可乐”绝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可以肯定当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是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的,而那些专家们的判断则多数是凭自己的感觉或是经验,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些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的专家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了。,2018/12/30,8,总而言之,在涉及决策的时刻,无论是发表意见,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都要

5、认真对待,做“猪”会害人,被“猪”误导则会受害。,2018/12/30,9,2、厂长轮流当,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一项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核正自己的工作。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工厂的向心力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开展的第一年就节约生产成本300多万美元。,2018/12/30,10,【点评】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让企业的每一个

6、成员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并身体力行地做一回管理者,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对从多方面看到管理上的不足有积极作用。,2018/12/30,11,3、乞丐、骨头和狗,有一个老乞丐,每天沿街乞讨,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饥寒交迫地过着他的余生。 在一个冬夜,老乞丐行走在雪地里,四处张望,试图寻找一个相对暖和一些的地方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 突然,不知是什么东西绊了他一下,老乞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慢慢地爬起来,低头一看,是只断了一条腿的狗横卧在马路中间把他绊倒的,这只狗用绝望的眼神看着他,眼里噙着泪花。 老乞丐看着它,心里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酸楚的感觉,悲叹自己的命运和

7、这只狗是何其相似啊。于是他在附近找了一些树枝和绳子把狗的腿绑了绑,然后带着它蜷在一个墙角下过了一夜。,2018/12/30,12,几天如一日,时间过去了一个星期,这只狗的断腿有些灵活了,它的精神头也足了。 这些日子里,老乞丐靠每天在垃圾堆里捡一些人们吃剩的骨头喂这只狗,但是骨头的数量根本就无法满足这只狗的胃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实,因为他也整天饿着肚子。 老乞丐看着这只狗已经能够顺利行走了,满意地拍拍它的脑袋,对它说:“走吧,在我这儿你会被饿死的,快去寻找一家好主人吧。”可是这只狗就在他身边摇着尾巴,用舌头不断地舔着他那粗糙的手心,眼里充满期望的目光,好像在说:“我以后不会离开你的。”,2018

8、/12/30,13,老乞丐看着这一幕,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到现在才真正感觉到了一次从小到大都没有的成就感。显然,老乞丐有些激动了,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他用这双颤抖的双手搂着狗的脑袋,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那就是要与它相依为命,度过自己的残生。 到了夜晚,这只狗主动给老乞丐叼来杂草铺地,白天为他带路,老乞丐依然每天为它捡着骨头,虽然他们仍然还是总饿着肚子,可是快乐却总是光顾着他们。 有一天,在一座大饭店门前,他们享受了一次意外的美餐。有一家人在这个饭店里举办婚礼,主人今天异常地高兴,把很多,2018/12/30,14,的剩菜剩饭给了这个老乞丐。最后,老乞丐吃得挪不动步了,他的

9、狗看着剩下的一大堆骨头也没有了胃口,老乞丐指着狗身上溜圆的肚皮哈哈大笑,狗也看着老乞丐鼓起的肚子汪汪乱叫,似乎在说:“你不用笑我,你也差不多。” 但是,美好的场景终究是一时的,他们不得不还得回到现实中来,接下来,他们依然要面对饥饿,老乞丐倒是无所谓,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可是他的狗不一样,美餐已令它难以忘怀。 终于,在一个冬夜,还是像他们相遇时那样寒冷的一个冬夜,它离开了他。,2018/12/30,15,第二天清晨,老乞丐又来到那座饭店门口,躲到墙角,看着他的狗在饭店门口不停地摇着尾巴,他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走了。,2018/12/30,16,管理启示:,冬夜,两个一模一样的冬夜,老乞丐与

10、狗从相识到离散,所发生的事是那样的突然,而又有着它的必然性,原因就是老乞丐根本就不能满足狗对骨头的需求。“薪酬激励”,这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提起来就头疼的难题,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同时也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破坏者”。 有的管理者认为,奖励自己的员工就要到位,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一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员工也不例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妨想想当年自己创业时的情景,如果没有当年日益膨胀的欲望,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2018/12/30,17,当然,我们不提倡企业在员工身上节约成本,关键是在奖励的方式方法上,要下足了功夫。比如:主管准备拿出5000元奖励某个员工,一次全部给他

11、的效果应该是没有分5次给他的效果好。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呢?分时段、分金额奖励员工,会让员工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受到激励,从而能不断地激发他的动力,发挥他最大的潜能,我们不妨姑且称之为“分步激励法”。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员工的心里,奖励的金额可能不如奖励的次数重要,这就产生了“1+1+1+1+15”的现象,为什么这个不等式中会有大于号出现呢?因为在不等式的前边隐藏了“员工心理”的成分。,2018/12/30,18,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头脑中要时刻装着企业的危机意识,企业发展得好时,可能奖励员工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企业一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方面出现了问题时,奖励员工很可能就会成为最

12、大的难题,此时,“薪酬激励”就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员工的不满情绪。 “分步激励法”在此时就会凸显其巨大的作用。,2018/12/30,19,4、画家的觉醒,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完之后,将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标出。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2018/12/30,20,他又临摹了同样一幅画到市场上去展出。这次他要求观赏者将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满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

13、画,都被换上了赞美的标记。画家不无感慨地说到:“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2018/12/30,21,启示:凡事不要苛求得到所有人的掌声。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如果非要顾及所有人的感受,期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的话,你将会无所适从。 当你用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妥善处理了一项工作后,只要得到上司的肯定和大多数同事的认可就够了,没必要理会别人的指责。,2018/12/30,22,当然,“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并不是要你对不同的意见不加理会,而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对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和判断,吸收那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见,并对不妥的地方加以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只有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兼收并蓄地做出决定才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2018/12/3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