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黄永新 史向前 王秀艳 关舒文 李文海 审题人:王秀艳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所谓 “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 之说,所谓“ 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 物”(天地) ,亦涉及人,而涵
2、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 ,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强调 “道”和“ 人” 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
3、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
4、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 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 中道 ”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 “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 ”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 之上。这种 “中” 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 “中” 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
5、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 “中” 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 “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 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2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 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
6、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 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 ,原载
7、2011 年 6 月 12 日文汇报 )1下列有关“道” 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B儒、道两家学说中“ 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C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 分)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B从哲学的视域来看,“ 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C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
8、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D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3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A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B 儒家的“中庸之道 ”,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 46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
9、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
10、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3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
11、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注释】河埽:埽,音 so,旧时治河,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通常用许多埽做成水工建筑物。河埽,泛指黄河堤岸上的防护设施。 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大河:黄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都统陈淬言敌方炽 方炽: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B未可轻举 轻举: 轻易攻取C先驱云前有敌营 先驱:先头部队D今日进退等死 等死:等待死亡5.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英勇有谋略
12、的一组是(3 分)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A. B C D6.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隆冬的时候,朝廷开挖御河,宗泽看到服役的人冻倒在道上,而皇宫中派出的人督促急迫,于是上书给吕惠卿,最终朝廷同意了宗泽的建议。B宗泽做河北义兵都总管的时候,金兵害怕宗泽会断自己的后路,就大举南下,直接攻打磁州城,宗泽亲自指挥打败了金军。C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在各位将领的求情下,没有杀掉陈淬,而是让他待罪立功率兵进攻金兵,结果陈淬打胜金军
13、。D在卫南一役中,宗泽采取深入敌后,利用战士们 “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心理,以及出其不意的的战术,都取得了理想的战绩。三、翻译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 (共 8 分)7(1)“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4 分)(2)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4 分)4四、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郑震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8. 诗歌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9. 指出诗歌的风格特点并分析诗人的情感。(5 分)五、名篇名句默写(13 分)10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1) ,鸟倦飞而知还。( 2) 臣 欲 奉 诏 奔 驰 , ; 欲 苟 顺 私 情 , 则 告 诉 不 许 。(3)若 夫 乘 天 地 之 正 , 而 御 六 气 之 辩 , 以 游 无 穷 者 , ? (4)想当年,金戈铁马,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 舰 迷 津 , 。(6)聊乘化以归尽,_ _。(7)老当益壮,宁 移 白 首 之 心 ; 穷 且 益 坚 , 。( 8) ,举 世 非 之 而 不 加 沮 , 定 乎 内 外 之 分 , 辩 乎 荣 辱 之 境 , 斯已 矣 。(9)臣 , 。 臣 不 胜 犬 马 怖 惧 之 情 ,
15、谨 拜 表 以 闻 。(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题。悲惨命运英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
16、片浅蓝,颜色很浅。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 “噢,我能。 ”他说, “当然,我 -呃-可以再待一会儿。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呃,现在,我想我真的”5“你非要走吗?” 女主人客气地说, “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 ”“呃,是可以的。 ”动三说, “假如”“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就留下来吧。 ”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动
17、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 ”他以恳求的口吻说。“告辞?”他们说, “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没什么事。 ”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动三时时刻
18、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 ”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
19、,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选自小说选刊2011 年第 12 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作品以动三的不幸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自始至终
20、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的同情和褒扬。B小说结尾描写“ 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 ”,主要目的是照应前文“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C本文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辞回家。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磨。
21、(2)文章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3)小说题目是“悲惨命运”,那么小说是怎样来表现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呢?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分)6(4)有人评价毛姆笔下的动三是个“彻头彻尾的可怜虫,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简要概括主人公动三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谈谈造成动三先生悲惨命运的原因。(8 分)七、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中东是“地缘破碎地带”,缺乏主导地区事务的核心大国,外来大国可以在当地折冲樽俎。而
22、在亚太地缘版图中,中国无可争议是“核心大国”。中国有意志也有能力处理好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地区事务。B.我从未进过高等学府学习,因而对大学一往情深。后来的日子过得快,日月沧桑,我有幸被北大唤去讲课,不属正课,都是些旁门左道的工夫,但学生们爱听,我只好忝列门墙,聊补人生之憾。C.不少山东和东北人,对日本侵华都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日本军国主义罄竹难书的罪行。D.今天,在中国周边领土纷争不断的背景下,日本既然想火中取栗,中国就不妨杀鸡儆猴。13.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的主导权,美国试图在区内的主要国家之间玩一种平衡的游戏,既要不断地刺激和利用他们之
23、间的矛盾,又要避免冲突升级甚至失控打乱自己重返亚洲的战略步骤。B.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继续在中国的访问,他此行的目的除了为了加强两国军事交流外,也希望能够为不断升级的钓鱼岛争端降温。C.然而中日关系却没有美国想像的那么简单,这里面掺杂着历史问题、民族情感等复杂因素,想要解决并不容易。D.2012 年 2 月 6 日至 7 日,原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4.下面文字的正确排列顺序是(3 分)其实自然界的生命也是一样,它们都要经历生命的“弯道”,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后来人们才发现都是“直道惹的祸”。直道让人视力疲劳,让人心思倦怠。禾苗长大要经过风霜雨雪
24、的“弯道”,揠苗助长只会使它过早枯黄;夏蝉破蛹要经过痛苦挣扎的“弯道”,剪蛹帮助只能加速它的死亡。“弯道”是它们成长的一部分。若干年前,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偏好,将高速公路裁弯修直,想节省点资金,也想给匆忙的人们节省点时间,可事与愿违,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车祸频起。将直道有意调弯后,人们用心转弯,反而事故少有发生,从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A. B C D 15.仿拟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例如:原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仿拟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5、,我却用它游戏到天明。原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仿拟句:我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生气! 请你根据你熟识的句子,仿拟一句。 (5 分)原句: 仿拟句: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为“印刻效应”下定义。 (不能超过 35 字) (6 分)71910 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
26、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比如,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种负面的印刻效应。一个婴儿在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这种情形下,如果每天给婴儿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那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的表现:喜欢电视中的音乐、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即使母亲给孩子耐心地讲或唱,孩子也会兴致索然,无动于衷。这些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对电视产生了“印刻效应”。如果不及时地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27、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印刻效应是 八、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请以“秋天到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范围之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B (“ 儒、道两家对 道 的理解是一致的”,在文中无依据。)2.D (A“在儒家那里 ”错误,应为“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 B “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C“ 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无中生有。)3B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是中庸提出的一种思想,并非能达成的结果。)84 答案:D。意思是“同样是死”。5 答案:C。
28、是说宗泽豪爽有志向,说宗泽关心百姓疾苦, 是说陈淬及诸将的。6 答案:B,金兵不是直接攻打磁州,是先破真州,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之后,再直扣磁州城。7 (4 分) (1) “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受苦却不容易见到功效,还是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到了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继续施工了。 ”(4 分) (2)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这不行啊。 ”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使十多个瘦弱的士兵跟从。【译文】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考中进士。在朝廷应对时极力指陈时弊,考官讨厌他的耿直,把他放在第三甲录取。宗泽调任大名府馆陶县尉。吕惠卿统管鄜延,下公文要宗泽与县令
29、巡视黄河堤防。公文到达时,正碰上宗泽长子丧亡,但宗泽还是拿上公文立即动身。吕惠卿得知此事,说:“他可说是个为国而忘家的人。 ”朝廷正在大规模疏浚御河,当时正是隆冬时节,不少服役的人冻僵了倒在路旁,可宫廷派出的使者仍然紧急催督。宗泽认为疏浚御河是个小事,于是向上级统帅呈递文书说:“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受苦却不容易见到功效,还是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到了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继续施工了。 ” 上级统帅把他的意见禀奏皇上,最终被采纳。吕惠卿征召他为属官,他推辞了。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让他凭借宗正少卿的身份,担任和议使,宗泽说:“这次出行不能活着回来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30、“金人能悔过撤军当然好,不然的话,我怎么能够在敌营屈节而有辱君命呢!”参与商议的大臣们认为宗泽刚正不屈,担心会妨害和议之事,因此皇上没有派他出使,而任命他为磁州知州。当时太原失守,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诿不肯前往。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这不行啊。 ”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使十多个瘦弱的士兵跟从。到达后,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械,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皇上嘉奖他,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金兵攻破真定,率军南取庆源,从李固渡渡黄河,由于担心宗泽带兵从后面追踪,就调遣几千骑兵直奔磁州城。宗泽披甲登上城楼,命令将士用神臂弓射箭,使金兵逃跑,又打开城门追击敌军,杀敌数百人。
31、所缴获的羊马金帛,全部犒赏士兵。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到达开德。他准备凭借孤军进兵救援京城,都统陈淬说敌军气势正盛,不可轻举妄动。宗泽大怒,准备杀了他,诸将请求宽恕陈淬,让他能在阵前以死效命。宗泽命令陈淬进军,遇到金兵,陈淬战胜了敌人。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己,现在这一
32、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乒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宗泽出其不意,又派兵过黄河袭击敌军,打败了金军。8、(4 分)诗歌前两句用了对偶及对比。(2 分)当年来荆南,正好是秋雨淅沥的季节,在凄风苦雨中登上江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日得以离去,上天仿佛也懂得我的心情,让和暖的春风为我送行。作者把“来时” 与“ 归日”作了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练集中,琅琅上口。(2 分)9、(5 分)诗歌风格明快、清新、自然。(2 分)整首诗洋溢着欢悦之情。诗人以春风相伴离去道出自己离
33、开荆南的愉悦;“回首”间已只见“ 荆南天一角”,逗出“ 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是如释重负的回顾;美丽的扬州就在前方,此时月明如水,春风拂面,诗人独立舟头,心绪则如江水一样无拘无束;时间空间上采用顺叙手法,读来如行云流水。(3 分)910. (1 )云无心以出岫 ( 2)则刘病日笃(3)彼且恶乎待哉(4)气吞万里如虎(5)青雀黄龙之舳(6)乐夫天命复奚疑(7)不坠青云之志(8)且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9)生当殒首,死当结草(10)雄姿英发,羽扇纶巾11(1) (5 分)答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A 不给分。 (B主要目的不仅是照应开头,而主要是烘托动三悲
34、惨命运,从而突出主题。 A小说以动三拜访朋友为线索,并以时间为顺序,自始至终抓住人物描写,突出主题,结构清晰,情节简单。E还有动三犹豫不决等原因。 )(2) (6 分) 【答案示例】总领全篇,点明小说的主要内容-“动三拜访朋友觉得很难告辞”的故事。伏笔手法,开篇的“告辞难”为最后动三死时说出的“再见”埋下伏笔(或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展开动三的故事作了必要铺垫”。 )开篇以“告辞难”表达作者点,点明本文主旨。 (言之成理即可,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3) (6 分) 【答案示例】从语言方面看:幽默诙谐的语言(动三最后的死)从情节描写看:细致含蓄的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等) ,
35、巧合的情节(宝贝儿子将动三的帽子藏起来) ;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清晰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三竟然真的交房租)答出三点即可得分,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4) (8 分) 【答案示例】同意(2 分) 。性格特点: 过于忠厚、规矩;不善辞令;犹豫不决;迂腐、呆板。 (3 分,答出三点即可)主要原因:主观性格决定命运。动三的犹豫、呆板、木讷的性格。客观主人的“好客”和虚伪。世俗的礼教,宾客之道(概括 2 分,举文中情节 1 分文中情节,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2.B(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外交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樽俎:青铜器。同“尊” 、 “俎”。古代盛
36、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忝,有愧。罄竹难书,罄:装竹简的筒,是现在的笔筒的前身;罄中的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 难以说完。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是自己蒙受损失。 )13.A(B 搭配不当。把“解决”换成“ 掌控”。C(杂糅。去掉“为了”。D“ 原”放在“副市长”前)14. B 15.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扮。有钱人终成眷属。武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6.印刻效应是人或动物在出生后对首先看到或听到的事物形成不可逆的跟随反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