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1口输入输出实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65717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1口输入输出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1口输入输出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1口输入输出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1口输入输出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实验一 P1 口输入输出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 51 单片机外部引脚线路连接;(2) 验证常用的 51 指令;(3) 学习简单的编程方法;(4) 掌握单片机全系统调试的过程及方法;(5) 学习 P1 口的有关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二实验说明P1 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称为准双向口。作为输出口时,不需要在片外接上拉电阻,P1 口“读引脚”输入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 1;三实验内容P1 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P1.0、P1.1 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 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

2、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四实验原理以实验机上 74LS273 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循环时间由定时器控制。五实验流程六实验源程序ORG 0000H ;程序入口AJMP RIGHT ;跳向标号 RIGHT 处ORG 0030H ;程序RIGHT: MOVR0,#08H ;置移位次数2MOV A,#0FFH ;置全 1CLRC ;将 Cy 清零RIGHT1: RRC A ;由于进位 Cy=0,所以带进位的循环右移会出现灯的亮灭MOV P1,A ;输出至 P1 口,控制 LED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DJNZ R0,RIGHT1 ;R0-1,不为 0

3、则转移到标号 RIGHT1 处AJMP RIGHT ;绝对转移至 RIGHT 处;*; /*延时子程序*/;*;使用不停的跳转来实现延时,DELAY: MOV R5,#10DELAY1: MOV R6,#50 DELAY2: MOV R7,#250DJNZ R7,$DJNZ R6,DELAY2 ;R6-1,不为 0 则转移至 DELAY2,执行 2*200*10usDJNZR5,DELAY1 ;R5-1,不为 0 则转移至 DELAY1,执行 2*10usRET ;退出子程序执行END七硬件设计(1)P1 口某一 I/O 口线反转输出电路(2) P1 口输出电路 八实验连接图3九实验原理图:十

4、仿真器的设置步骤:仿真模式设置:8752 模式。仿真存储器模式选择:内程序存储器外数据存储器。仿真器P3.6/P3.7 短路块设置在WR/RD 状态。1)启动计算机,打开仿真软件,进入仿真环境。首进行仿真器的设置,选择仿真器型号、仿真头型号、CPU 类型。选择通信端口,点击测试串行口,通信成功便可退出设置,进行仿真。2)在编辑窗口输入源程序,保存,文件名为 T1.ASM。对 T1.ASM 源程序进行编译,编译无误后,执行程序,观察 LED 变化,分析此现象。3)编写内容源程序,按以上步骤调试该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4)实验连线十一实验仿真结果:4发光二极管会依次由上而下发亮,并且循环。十一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常识性的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检验学习成果,检查出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完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