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害虫的识别(一)蛴螬类成虫虫 名 体 长(mm ) 体 色 前胸背板 前足胫节大黑鳃金龟 16-22 黑褐色,有光泽 前缘无黄褐毛 三个齿突尖锐暗黑鳃金龟 17-22 黑色,无光泽 前缘密生黄褐毛一列 三个齿突较钝虫 名 体长(mm)体 色 主要形态特征铜绿丽金龟 18-21 铜绿色,有光泽 前胸背板绿色有闪光,两侧缘具黄褐色带;鞘翅黄铜绿色,有光泽,纵隆线一般三条,不明显。苹毛丽金龟 10.2-12.3 紫铜色 头和前胸背板墨绿色有紫色闪光;背板具点刻和白长毛;鞘翅黄铜色具有闪绿、光滑、半透明。黄褐丽金龟 15-18 淡黄褐色,有光泽 前胸背板后缘和小盾片接近处有黄色细毛,侧缘呈弧形;鞘
2、翅有三条隆起带,密生点刻.。毛黄褐丽金龟 15-18 黄褐色 头部两复眼间有一横基线;小盾片光滑无毛;鞘翅无纵隆起带;体密生长毛。黑绒鳃金龟 8-9 黑褐色或红褐色 头、前胸背板黑色具点刻,背板前侧角呈锐角状;鞘翅有数条纵列隆起带和天鹅绒状茸毛。幼虫虫 名 前顶毛 肛门孔 肛腹片大黑鳃金龟 每侧 3 根 三射裂状 钩状毛呈三角形分布,无刺毛裂。暗黑鳃金龟 每侧 1 根 三射裂状 钩状毛多,约占肛腹片 2/3,无刺毛裂。铜绿丽金龟 每侧 8 根 横裂状 钩状毛群中有一纵向刺毛裂,由 13-14 对长锥刺组成,刺尖相对。毛黄褐丽金龟 每侧 6 根 三射裂状 锥状毛尖端向内,中间有近椭圆形裸区。黄褐
3、丽金龟 每侧 5 根 横裂状 刺毛裂较长,前端超出钩状毛前缘,且刺毛裂由前向后逐渐加长。苹毛丽金龟 每侧 5 根 横裂状 刺 毛 裂 由 19-20 对 长 短 锥 刺 组 成 , 后 端 岔 开 , 刺 不 相 交 , 前 端 与 钩 状 毛 前 缘 平 齐黑绒鳃金龟 每侧 1 根 三射裂状 肛门孔前刺毛裂呈弧形横带,中间略断开。(二)金针虫类昆虫名称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褐纹金针虫体长(mm) 14-17 8-9 9体色 浓栗色,密被黄色细毛 暗褐色,密被灰色短毛 黑褐色,复有灰色短毛前胸背板 背面半球形隆起,前狭后宽,宽大于长 略呈圆形,不隆起,长大于宽 前胸具点刻,后缘角向后突起。成
4、虫腹部可见节 6 节 5 节 6 节体色 黄褐色 淡黄褐色 茶褐色体型 扁平较宽,胸腹部背面有一纵沟 细长,圆筒形 细长圆筒形,第二胸节至第八腹节每节前缘各有半月形褐斑一对幼虫尾节 深褐色,末端有二分岔,各分岔内侧有一小齿 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一褐色圆斑,并有四条褐色纵纹。近圆锥形,末端有三个小突起,基部有两个半圆形斑,并有四条纵纹(三)地老虎成虫虫名 体长(mm)翅展(mm)体色 前翅特征小地老虎 1723 4054 灰褐色 肾形斑外侧有一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亚缘线上有两个向内的楔形黑斑,三斑尖相对。黄地老虎 1419 3243 黄褐色 翅色较浅的地老虎,为黄褐色,环纹、肾纹、棒纹明显。中
5、央暗褐,边为黑褐色。大地老虎 2023 5662 灰褐色 肾形斑、环形斑明显,肾形斑外侧有一不规则黑斑,翅前缘自基部至 2/3 处呈黑褐色。八字地老虎 1620 4049 灰褐色 前翅展开,在前缘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灰色白班,三角形顶端直达中室后缘中部,中央其他部分黑色。灰地老虎 17 40 黄褐色 淡褐色,肾纹明显,灰色。基线、内线、外线均为双曲线,中线为褐色带,外线锯齿形。黑点赭夜蛾 20 48 暗褐色 灰褐色,剑纹在内横线外侧呈一黑点,环纹褐边,外有一褐色点,肾纹较大,褐边中有弧形褐纹。幼虫虫名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大地老虎体色 黑褐色 黄褐色 黄褐色表皮 密皮明显大小颗粒 颗粒不明显,较光
6、滑 多皱纹,颗粒不明显脱裂线 左右相连,在颅顶与额沟相会处顶端呈单峰 各自终于颅顶,顶端呈双峰,无额沟 终于颅顶,不与额沟相连,顶端呈双峰腹节背面毛片 前面两个明显小于后面两个 前两个略小于后面两个 前后相似臀板 黄褐色,有深褐色纵带两条 为两块黄褐色斑 几乎全部为深褐色(四)蝼蛄类种类 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体长(mm ) 3656 3035体色 黄褐色 灰褐色体形 粗壮肥大 细瘦短小后足胫节 背侧内缘刺 01 根 背侧内缘刺 34 根麦类作物害虫的识别(五)吸浆虫成虫虫名 体长(mm) 体色 产卵管 触角麦红吸浆虫 2-2.5 橘红色 伸出时约为腹部之半,末端呈两半状麦黄吸浆虫 2-2.5 姜
7、黄色 伸出时与腹部等长,末端呈针状雌:触角各节呈长圆形膨大,上满环生两圈刚毛。雄:触角每节有两个球形彭大部分,每个球形环状部分环生一圈环状毛。幼虫虫名 剑骨片 尾突 颜色红吸浆虫 冠部缺刻深,中柄下端膨大 两对,大小相等 橘红色黄吸浆虫 冠部缺刻浅,中柄下端略膨大 似两对,中央一对较大且骨化,侧方很小,尖端一根细毛 姜黄色枯黄吸浆虫 似红吸浆虫,但冠部侧叶钝圆,中柄细小 两对,侧面很大,且向中央弯曲,中间一对很小 橘红色食锈虫 冠部缺刻浅,侧叶末端向下弯曲,末端略膨大 两对,呈二分岔状 鲜红色三叉幼虫 冠部特大,三分叉,下端膨大 无尾突 粉红色(六)麦叶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虫名 麦圆叶爪螨
8、 麦岩螨体色 黑褐色 红褐色体形 椭圆形,头胸部突起 卵圆形,头胸部尖削腹背部面 背肛在复背稍隆起,周围红色 无背杠,背中央有不太明显的脂状斑纹足 第一对最长,第四对次之,第二三对略等长 第一、第四对最长,超过二、三对的 12 倍(七)麦蚜虫类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虫名有翅 无翅 有翅 无翅 有翅 无翅额瘤 不明显 明显,外倾 略显著体色 头胸部黑色,腹部绿色绿色,背面中央有一条纵线头胸部暗绿或暗褐色,腹部黄绿支农绿色淡绿祸患绿色,背两侧有褐斑 45 个头部黑色,腹部暗绿色带紫黑色浓绿色或紫褐色,腹后端带紫红色触角 为体长的一半或稍长 与体等长或超过体长 仅为体长的一半腹管 短圆筒形,
9、长 0.25mm,淡绿色,端部为暗褐色 长圆筒形,长 0.48mm,全部黑褐色端部有网状纹 短圆筒形,中部稍粗壮,近端部呈瓶颈状缢缩前翅中脉 分二叉 分三叉 分三叉玉米、谷子、高粱害虫的识别(八)螟虫类 成虫翅的特征虫名 体色前翅 后翅玉米螟 黄褐色 暗褐色,内横线波状,外横线锯齿状,两横线间有两个深褐色斑,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一褐色宽带。亦有两条褐色横线,当翅展开时,与前翅的内外横线正好相接。雌蛾色淡黄,不及雄蛾鲜艳。内、外横线及斑纹不明显。粟灰螟 头胸淡黄褐色 前翅淡黄而近鱼白色,杂有黑褐色细鳞毛,翅中央有一小黑点,沿外缘有七个小黑点高粱条螟 头胸部淡黄色 前翅灰黄色,中央有一个小黑点,外
10、缘略呈一条直线,翅尖下部略向内凹,翅面有 20 多条暗褐色纵纹桃蛀螟 鲜草黄色 胸腹部每节有 13 个黑点,前翅约有 2526 个黑点,后翅约有 15 个黑点粟穗螟 体微红色 白色略带红色,前缘及外缘色较深,外缘有小黑点 5 个,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黑色一个,后翅白色半透明幼虫虫名 体色 胸腹部特征玉米螟 体背线细而明显,中后胸背面有 4 个毛片,腹部第 18 节的背面有 2 排近圆形毛片,前排 4 个较大,后排 2 个较小粟灰螟 体背有 5 条紫色纵线。靠近外侧的纵线从气门上线通过(区别于二化螟)高粱条螟 夏型:腹部各节背面有 4 个褐色毛竹片排列方形,前两个圆形,后两个横向长方形;冬型:毛片
11、黑色消失,背面有 4 条显著地淡紫色纵纹桃蛀螟 体背淡红色,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中后胸及第 18 腹节背面各有褐色毛片 8 个。三龄后雄性幼虫腹部第五节背面有 2 个暗褐色性腺粟穗螟 淡黄色,头部黑褐色,胸、腹部背面有 2 条淡红褐色纵线为害症状虫名 为害症状 3、高粱条螟玉米螟相似。叶上半透明:高螟,不规则;玉螟,圆形。高螟,粪细;玉螟多1、玉米螟 叶片半透明或蛀孔,展开后为整齐排孔。危害部位有大量粪便排出 4、粟穗螟 穗颜色灰污,籽粒空瘪,作茧,藏身其内。2、桃蛀螟 穂中间形成隧道,吐丝结网,用粪便食物残渣堵住封口 5、粟灰螟 茎干内取食,虫口无虫粪;后期常出现茎干风折。(九)粟小缘蝽
12、 高粱蚜虫名 形态特征 危害症状粟小缘蝽 成虫黄色,杂有黑红色,不规则斑点,密生细毛,头小略呈三角形向前突出。背板 梯形,前缘稍向后凹,并且有黑色细沟。翅长过腹末端,翅脉明显。 成、若虫潜藏在谷穗中吸食种子汁液,形成秕谷。夏谷较春谷受害重无翅 体米黄色或淡赤色,腹背中央 36 节间具有长方形大斑,腹管短,黑色,尾片黑色,近基部凹缢上生毛 23 对。高粱蚜有翅 体米黄色,胸部骨化斑暗黑紫色,腹部 17 节背板各有 1 深色横带,25节背板中线近旁有深色纵带一条,有时不太清楚。聚集叶背,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在叶堆集成层,油光发亮,受害株,轻者叶片变红,重者叶枯,穗锈不实,甚至不能抽穗。(十
13、) 水稻害虫的识别虫名 三化螟 二化螟 大螟卵 卵积成块,多为三层,椭圆形,表面覆有黄褐色鳞毛片, 似半粒发霉黄豆 多个椭圆形卵粒排成鱼鳞状,外复胶质 卵粒排列成 23 行,卵块呈带状,或散状,卵粒扁圆球形,顶端稍凹,表面有放射状细隆起线蛹 蛹体瘦长,后足长超过翅芽端部,伸达腹部 56 节(雌)或第八节(雄) 体背线有五条纵线,后足不超过翅芽端部 蛹体肥大,翅芽近端有一小部分接合。幼虫 多淡黄白色或稍带褐色(老熟幼虫绿色)背中线绿色,趾 钩单序,横向扁椭圆排列 自中胸至腹部有暗褐色纵线五条,背线、亚背线、气门 线(过气孔,区别粟灰螟) 体粗壮,胸腹部淡黄色,背带紫红色,腹足趾钩 单序纵列成虫雌
14、蛾前翅近三角形,黄白色,外缘黄色较浓,中室下角有一个极明显的黑点,腹末背方有一撮黄褐色绒毛。雄蛾前翅灰褐色,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雌蛾体灰褐色,前翅略呈长方形,雄蛾颜色较雌蛾深,前翅中央有一黑斑,其下面有三个不明显小黑斑,额向前成圆锥状突起出。翅质较厚,前翅长方形,灰黄色,翅中部从翅基到外缘有明显的暗褐色纵线,此纵线上下各有两个黑点,触角:雄蛾,短栉状,雌蛾丝状。三种稻螟虫为害状虫名 三化螟 二化螟 大螟相同点 1、枯心苗 2、枯鞘 3、白鞘斑 4、枯孕穗 5、白穗不同点 近水处蛀入,蛀入后大量取食前,必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口”切口整齐,称为“断环”叶鞘与茎节间侵入,取食叶
15、鞘内部组织,幼苗上常造成许多小孔,叶鞘被蛀成纵横孔道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侧危害,23 龄幼虫在茎基部第34 节间处蛀入危害,虫孔较大,洞外有大量粪便(十一)稻苞虫种类虫态直纹稻弄蝶 曲纹稻弄蝶 隐纹稻弄蝶成虫体长 16 20mm,体及翅均黑褐色有金黄色光泽。前翅有7-8 个排成半环状的白斑,后翅有 4 个白斑,排成一字形。故名“直纹” 。体长 14-16mm,体色如直纹稻弄蝶前翅有 5 个白斑,排成直角状。后翅翅底 4 个斑纹排列紧密或锯齿状。故名“曲纹” 。斑纹大小有变化。体长 17 20mm,体色如直纹稻弄蝶,前翅白斑 8 个排成半环状,雌斑纹大于雄斑纹,后翅翅底有 2 7个斑纹分离排列成弓
16、形翅面多数无斑纹,故名“隐纹” 。幼虫体长 35mm,体似纺锤形,头正面中央有“山”形褐纹,前胸背板有一黑横纹。左右两臂下伸甚长,气门大面内洼较深,孔缘略与体壁齐平,胸腹部褐色,背线亚背明显,体节多横皱纹体长约 21mm,体型体色同左,头部正面中央有“山”(W)形红褐纹,左右两臂下伸甚长,末端开阔,气孔孔缘略突在体壁之外。体长 36mm头部侧面有红色八字形纹,其下端伸展在单眼的外侧,两侧镶白色细边,前胸背板无黑色横纹。卵 半圆球形,略凸,正看不圆,卵 高 O,58mm 径 0.9mm 半圆球形略扁,正看似 圆 卵径 O.8mm, 高 0.4mm 半圆球形,略扁,卵径 1.Omm,高 0.58m
17、m蛹 长 22mm,淡绿至黄褐色,第 5、6 腹节腹面中央各有 1 倒八字形褐纹,前胸气门纺锤形通常中部膨大、上下端尖削 长 17mm,与直放弄蝶相似,但前脚的纺锤形气门通常狭窄,两端尖瘦 长 30mm,淡绿至黄褐色头顶尖突如锥长 2mm 左右,喙游离段长度在 7mm 以上(十二)稻飞虱虫名 头部正面 头顶、前胸背板及中胸小盾片 其他雄虫 小盾片黑色,少数小盾片中央有一条细长淡色纵带。灰飞虱 雌雄额顶均为黑褐色雌虫 小盾片淡黄色或土黄色,两侧有半月形的褐色或黑褐色斑后足第一跗节下面无刺突白背飞虱 雄蛾颊区黑褐色,雌为黑褐色 头顶略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后足第一
18、跗节下面无小刺褐飞虱 额颊均为黄褐色 头顶、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中胸背板有 3 条明显的纵降线。 后足第一跗节内侧有 23 个小刺刺突黑尾叶蝉 体黄绿色,头顶有一条黑色细横线,前胸背板黄绿色,后半部色较深,腹部黑色,翅的末端为黑色。(十三)蝗虫的识别虫名 特征类型 头顶、前胸背板 前翅 前翅长与后足腿节之比群居 头顶高于前胸背板,背板短而宽,中隆线平直,中间不隆起。 长出腹部许多 2东亚飞蝗散居 头顶低于背板,背板狭而长,中隆线中间隆起呈弓形。 稍长出腹部 2短星翅蝗 体短小体长(13-21mm) 、粗壮,褐色或暗褐色。前翅较短。长度不超过后足腿节末端,其上具多黑色小斑点;后足腿节上侧常有
19、3 黑斑,内侧及底侧红色,后足胫节红色,沿外缘有刺 810 根长翅黑背蝗 头顶向后直到前胸背板具有宽而明显的黑褐色纵条纹,其两侧具较狭长的黄色纵纹,后足胫节基部一半黄色。并具有黑色横斑,顶部一样红色。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短额负蝗 头顶较短,自复眼前缘至头顶前端长度约复眼最大直径 11.3 倍。后翅基部玫瑰色。负蝗长额负蝗头尖,从背面看头短于前胸背板沿,头顶与前胸背板下缘有一粉红色线,其上具有一列浅黄色疣状突起,触角剑状。头顶较短,自复眼前缘至头顶前端长度约复眼 1.451.75 倍。后翅无色而透明。中华蚱蜢 体大(4885mm)细长,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据此区别于负蝗) 。前胸背板平直
20、而长,从背面看头长于前胸背板似钢笔状。中隆线和侧隆线隆起显著,触角扁剑状。前翅狭长,翅端尖削,翅长超过后足腿节后端。中华稻蝗 体黄绿或黄褐色,头顶两侧在复眼后方各有深褐色纵纹一条,并与前胸背板两侧的深褐色纵纹相连。前翅前缘绿色,其余贴近腹部两侧的部分为褐色,并与头、 胸部的深褐色纵纹相连成一明显带状纵纹;雌虫腹部 3、4 节背板后下角各有一翅,第 3 节的齿明显,下生殖板后缘有 4 个齿,各齿距离相等。黄胫小车蝗 体绿色、灰暗色或黄褐色,前胸背板中央隆起如脊,两侧凹入,无侧隆起,背面观可见 X 形黄色图文。前翅发达,有黑色大斑纹;后翅中部有暗色新月形带纹,带纹内侧淡黄色,外侧透明,后足胫节黄色
21、。红胫小车蝗 后翅中部有新月形斑纹,后足胫节红色。花胫绿纹蝗 前翅前缘有一绿色纵纹,后足胫节黑、白、红三色相间。笨蝗 前胸背板中隆线呈片状隆起,侧面观呈弧形,粗密颗粒甚多,前翅鳞片状,后翅很小。疣蝗 前胸背板中隆线缺口很深,被两个横沟切开,沟前区呈明显的二齿。(十四)稻纵卷叶螟虫名 成虫 幼虫 蛹 卵稻纵卷叶螟前后翅具黑色横纹,外缘暗褐色带宽。雄蛾前缘脉中间附近有黑色而有光泽的眼点及毛丛。老熟幼虫头褐色,体黄绿橙红色,中后胸 8 个毛瘤。末端稍尖,臀棘明显突出,有八根钩刺,腹节背面后缘多皱纹,突起,近前缘有两根刺毛,排成两纵行。椭圆形,中央稍隆起,四周扁平。卵壳光滑,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变淡黄
22、色至黄色。油料作物害虫的识别(十五)大豆食心虫(蛀夹虫、小红虫)虫名 大豆食心虫成虫 体长 56mm,体色暗褐色或黄褐色,前翅灰黄褐杂生。前缘有向外走的约 10 条黑紫色短纹,外缘近顶角下方向内凹陷,稍下有银灰色微带闪光的长椭圆形斑一个,斑之内部有 3 个棒状黑纹,上下横列成纵行一排。幼虫 体长 89mm,略呈圆筒形,头及前胸硬皮板黄褐色,胸部先淡黄,渐变橙红色,各节背面具有稀疏黄短毛,腹部第 78 节背面有一对紫红色小斑者为雄虫,否雌虫蛹 蛹长约 6mm,红褐色。腹末有 810 根锯齿状尾刺。卵 卵扁椭圆形,长约 0.5mm,橘黄色。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可见一个半圆形红带,孵化前
23、红带消失。(十六)豆荚螟(豆蛀虫)虫名 成虫 幼虫 蛹 卵豆荚螟体长 1012mm,体色灰褐色。前翅前缘有一条明显的纵带,近翅基 1/3 处有一条金黄色横带,后翅外缘有一褐纹。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一“人”字形黑纹,两侧各有黑斑一个,后缘中央有两个小黑点。蛹长 10mm,红褐色 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暗红色。(十七)大豆蚜虫名 特征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 1.31.6mm,椭圆形,体侧乳状突起,额瘤、腹管、尾片等基本与有翅相同大豆蚜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 1.21.6mm,黄色或黄绿色,体侧有显著的乳状突起,额瘤不显著,复眼暗红色,腹管圆筒形,黑色,尾片黑色,圆锥形,生有 24 对长毛。Fdd45555524545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