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64857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侗族学生:XXX学院班级,学号:*摘要: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并且它有着丰富文化,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的美誉,但由于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时代的变迁,侗族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迅速消失。关键词:侗族、传统文化、变迁(一)侗族侗族自称 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 、 “佄”或“更”字) ,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 、 “Kam People”。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 ,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 、 “峒苗” 、“峒人” 、 “洞家”等他称。新

2、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其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而在贵州则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锦屏、天柱等地。(二)侗族文化变迁的原因90 年代以来,侗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许多传统文化迅速消失,状况令人担忧。如何从传承弘扬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侗族的民族文化,对于贵州各级政府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大规模的城镇化,民族文化将随着村落的消失而灭亡。因此,保护侗族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世界文明有着积极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影响侗族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物质文化的传播,它是文化传播的先导,不受国家民族的限制,直接进入人民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例如有了汽

3、车就不再骑马坐轿,有了电灯就不再用菜油灯,煤油灯。其次是现代传媒,移动通讯,电话普及城市乡村,电视广播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覆盖全国,而且“三网融合”一切都信息化、数字化,不但传统文化收到冲击,就连近代传入的电报、话剧、电影都逐渐消失、衰落。其三是近代教育,改变了整个知识体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传统文化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提上了日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众多,同时又是汉族移民较多的省份,汉族占 65%,少数民族占 35%,文化系统及其复杂,汉族化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分属濮人、百越、氐羌、苗瑶几大系统,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由季羡林为总顾问的中华地域文化大系

4、,按文化类型分为燕赵、三晋、三秦、齐鲁、中州、荆楚、吴越、巴蜀、安徽、江西、松迈、闽台、岭南、滇云、贵州、塞北、甘宁、西域、青藏等 19 种地域文化,其中就有贵州,与其他地域文化有别。据贵州著名历史、民族学家史继忠介绍,贵州从历史上来看是一个移民省,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不同地区迁来。贵州的汉族来自全国各地,汉代开始移民,明清大盛,近代又有新的移民,可谓“五六杂处” 。贵州是南方四大族系交会的地方,少数民族分属濮人、百越、氐羌、苗瑶几大族系,与他们的语言系属有明显对应关系,百越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氐羌属藏缅语族,苗族属苗瑶语族,濮人初步定为仡基语族。从总体上看,汉族主要从黔北,黔东北,黔

5、东方向移入,氐羌自西而东,苗瑶自东而西,百越由南向北。在长期迁徙之中,相对对流,互相穿插,形成“大分散,小聚居” , “又杂居,又聚居”的分布状况。黔北和黔东北汉族移民较多,黔东南是苗族侗族交错,黔南和黔西南是苗族和布依族分布较多的地区,黔西北是彝族、白族、回族与仡佬、苗族等民族错杂,黔中则是汉族与其他民族共处。正是因为贵州各民族由于杂居又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使得侗族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又保留得有原本的文化特征。(三)侗族文化贵州地形复杂,山重水复,客观上使某种民族文化局限在一定区域,形成“十里不同风”的格局。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普遍信仰的是“自然宗教” ,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6、和农业祭祀,都发端于原始的信仰,现在统称为“民间宗教” 。侗族大歌是“山与水”的和声,傩戏、地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许多节日都与祭祀活动有关,保护自然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载歌载舞使生活快乐,社会和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侗族大歌、侗族刺绣、鼓楼、风雨桥等成为展示侗族民族文化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全省侗族民族文化交

7、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创新民族文艺品牌的重要途径。(四)侗族文化的现状及未来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目前,侗族传统文化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一些民族歌师一个个离世。非物质文化“人死艺绝” 、 “人死歌亡”的状况有增无减。在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和国家及社会各种力量自觉保护的双重作用下,当前侗族传统文化呈现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现象。如果说,由于发展的局限,贵州省相当一部分侗族地区至今还相当封闭,生产力水平和

8、生活水平还很低,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还有着适宜条件的话,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重心的西移,这种状况将迅速改变,但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将面临更严重的威胁。21 世纪是信息社会,面对随现代传媒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如何应对立足,是一个严峻考验。如何利用外来力量又能将当地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及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骨干力量至关重要。我们更希望培育新的“文化积淀场”;如定期举办民间文艺调演,聘请民间老艺人培养民族文艺新人等等都是对保护的一种具体的“接地气” ,坚持贵州的侗族文化保护中发展创新,才能真正促进侗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参考文献:瑶佰村史中华地域文化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