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目 录摘 要 1关键词 1绪 论 2正 文 2一 、新疆伊犁旅游业发展现状 2二、新疆伊犁旅游业面临的诸多问题4三、新疆伊犁河谷优势旅游资源研究4四、新疆伊犁旅游业发展突破点及对策61、新疆伊犁旅游业可能出现的新突破点62、新疆伊犁旅游业发展对策7结 语 9参考文献 9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1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摘 要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和颇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之一。而民族旅游又因为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俗更具魅力,诱使国内外游客产生动机
2、进而驱动前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民族旅游区域中,新疆民族旅游资源类别众多,数量丰厚,古老珍奇,具有极大开发价值,能够成为边疆地区发展民族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本文主要针对其有利的一面进行分析,进而促使新疆伊犁旅游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笔者也认识到新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尚不能突破的困境,包括:资源的同质、产品的初级、资金的不足、观念的落伍、市场的问题、交通的问题等等。只有在正确认识新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才对于
3、伊犁州旅游业的健康、迅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关键词:新疆伊犁 旅游业发展 经济效应 经济推动 发展新突破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2绪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大大的推进旅游目的地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农业、会展业等等。当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的影响包括经济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还有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此笔者就旅游业对伊犁地区的经济影响作一个分析,以此进一步推动伊犁州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可以称作为经济效应,概括为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文中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
4、基础上结合伊犁实际情况进行阐述。伊犁州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正在成为新型的朝阳产业。但目对,伊犁州旅游由于起步低、缺少规划,为更好地促进伊犁旅游业发展,更快地促进经济发展,笔者鉴于自身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 1954 年,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 10 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 35 万平方公里,人口 440.8 万人,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 47 个民族成份,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 45.2%,维吾尔族占 15.9%,回族占 8.
5、3%,蒙古族占 1.69%,锡伯族占 0.83%。伊犁主要景点包括:特克斯八卦城、恰西风景区、巩乃斯大草原、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霍尔果斯、昭苏油菜花、夏塔旅游区、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园、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果子沟等等。一、伊犁旅游业发展现状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 ,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 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随着历史的进步, 时代的前进, 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伊犁和全国一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旅游高潮。 伊犁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河流、原始冰川、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平原, “两山两
6、河一盆地”组成了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两山”即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 “两河”即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国际内陆河流。 “一盆地”即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有准噶尔盆地。 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3伊犁州(直)位于天山西部著名的伊犁河谷,北面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东面有依速哈比尔尕山,南面为哈尔克山,贴尔斯克山,那拉提山,西南汗腾格里峰将伊犁构成了以 南支特克斯河,东支巩乃斯河、北支喀什河和伊犁河主干流相通的 “四峡三谷一盆地及一河谷平原”独特、丰富的地貌单元和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伊犁
7、的“四峡三谷一盆地及一河谷平原”各成系列,具有相对独立的气候,土壤,植被,生态,经济,景观差异,但它们又与伊犁河及其支系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生态、经济和地理体系,既是新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疆乃至整个中亚地区一个独特的自然区域。 伊犁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我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就大众旅游者而言,伊犁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强项,是伊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换言之,伊犁的旅游业是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上的生态旅游。 根据伊犁州统计公报(见表 1 ) ,近三年,来伊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上升趋势,但旅游收入,缺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 全州 统计项 年度 人数(万
8、人)增加( % ) 收入(亿元)增加( % ) GDP (亿元)2006 350.9 / 6.01 277 2007 453 29.1 9.67 60.9 319 2008 545.5 20.4 12.82 32.6 374.5 州直 占 GDP ( % )人数(万人) 增加( % )收入(亿元)增加 ( % ) GDP (亿元) 占 GDP ( % ) 2.17 228.5 2.01 115.2 1.74 3.03 279 30 2.56 27.4 136.8 1.87 3.42 353.5 26.5 3.65 42.6 165.2 2.2 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
9、的推动作用4表 1 伊犁州旅游业发展趋势 二、伊犁旅游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总的来说,新疆旅游业除却其拥有众多佳绝的自然资源、迤逦的民族风情等优势外,仍然存在一些现今仍无法突破的困境,对于伊犁来说同样如此,这些困境包括:1、资源的同质:新疆对于全国游客的吸引在于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独特景色,诸如草原、森林、沙漠、雪山、民族风情,但是这些资源在新疆普遍存在,比比皆是,资源同质化导致产品开发雷同化;2、产品的初级:内地旅游景区逐渐跨越了初创时产品初级化的阶段,但新疆的景区建设仍然存在建设初级化、产品粗糙化的问题,精品景区缺失;3、资金的不足: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用语景区建设的资金长期不足,这也是造成上述
10、产品初级建设的重要原因;4、观念的落伍:地区竞争力强弱最大体现在于地区观念的差别,新疆旅游发展的理念和观念需要向内陆学习;5、市场的问题:市场的问题似乎在短期内是无法逾越的问题,这包括新疆疆内市场消费力较弱,重要客源市场远离新疆等,这需要新疆经济的发展和 21 世纪交通工具的迅捷化发展;6、交通的问题:交通建设的落后一直是制约新疆众多旅游资源优秀区域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交通也要先行,诸如伊犁的夏塔草原和喀拉俊草原的开发都急需解决交通进入性问题。7、旅游文化、经济滞后于旅游业发展 。伊犁的旅游文化、经济相对于目前的旅游热,显得不发达,缺少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目前伊犁旅游业
11、的发展与旅游资源不匹配。三、伊犁河谷优势旅游资源研究从新疆全疆的视野来审视伊犁河谷的资源特点,进而找寻伊犁河谷的优势旅游资源是伊犁河谷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51、世界三大薰衣草生产地长久以来,日本的北海道和法国的普罗旺斯因为是薰衣草的生产基地而为世界人们所熟知,并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伊犁河谷的霍城县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生产基地,在伊犁河谷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一具有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伊犁河谷旅游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必须做足做透薰衣草旅游的文章,因为薰衣草对于疆外游客的吸引力要远远超脱于新疆遍在的草原、森林和湖泊
12、。2、世界自然遗产地新疆目前没有一个世界遗产地,实际上新疆存在着诸多可以申请世界遗产地的资源,赛里木湖、天池、喀纳斯湖联合申遗将有效填充新疆旅游的这一空白,伊犁河谷因为赛里木湖的申遗成功而有幸成为新疆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3、中华大一统的历史见证地伊宁县的弓月古城、霍城县的惠远古城以及历史上存在的伊犁九城都是中国统一新疆的重要佐证,惠远古城是清朝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在国家大力提倡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这些遗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4、新疆最美的草原集中地伊犁河谷的十个县市里分布有大大小小 9 个草原,其中有著名的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库尔德宁草原,
13、也有新疆第一流草场的昭苏草原和喀拉俊草原。可以说,新疆最美的草原全部集中在伊犁河谷。5、中亚经济文化交流的展示地伊犁河谷在历史上是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荟萃了丰富多彩的中亚文化,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也是新疆边境旅游的核心区域,无论历史还是现在,伊犁河谷中亚经济、文化、贸易的核心展示地,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66、中亚风情文化的荟萃地由于新疆的主要边境口岸都位于伊犁河谷,且这里历史上中国治理西域的政治中心,因此,伊犁河谷地区是我国中亚风情文化最荟萃的区域。7、久负盛名的塞外江南地伊犁塞外江南品牌深入人
14、心、久负盛名,是伊犁河谷旅游经济发展天然的品牌资源。8、区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除却以上七个具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资源,伊犁河谷地区密集分着诸多区域性的资源,诸如阿克乌增森林公园等,这些区域级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区域级的旅游休闲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四、伊犁旅游业发展突破点及对策1、新疆伊犁旅游业可能出现的新突破点随着新疆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新疆旅游业逐渐会出现一些新特点、新形势和新趋势,认识这些特点,迎合这种趋势,对于伊犁旅游经济的迅速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建设的精致化逐渐会引起重视。对于新疆已经建成甚至声名在外的旅游区来说,实现产品的精致化提升改造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喀纳斯和天池景区的建设正是这种趋势
15、的具体反映;对于即将建设的旅游区诸如伊犁河谷的诸多景区来说,景区建设一开始就要走精致化之路,少走弯路和回头路,从而以精致化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申请国字号、世字号品牌的景区会逐渐增多。品牌化建设是新疆旅游的另外一个特点,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质佳绝,积极进行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国字号和世字号品牌的争创是新疆旅游提升品质的必由之路,伊犁河谷旅游业的发展应敏锐的把握这一趋势,积极进行品牌的争创。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7疆外游客针对特定区域的深度体验游会成为新疆旅游一种新的形式。传统意义上,疆外游客对新疆的旅游多采用大
16、空间尺度的王牌景区组合游,随着新疆产品建设的精致化和现代游客游览习惯的转变,未来,针对某一重点区域的深度体验游可能成为新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诸如伊犁河谷的深度体验休闲游。体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边境稳定的旅游区会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七五事件发生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新疆社会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一些体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边境稳定和屯边戍边的旅游区将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诸如伊犁河谷的惠远古城等。一些新生的旅游景区将被逐渐开发,成为新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主要载体。随着现代社会对旅游的重新认识和注解,随着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旅游资源,除却已有景区产品的更新换代外,新生景区的开发将成为新疆旅游业健
17、康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诸如象征着纯洁和爱情的薰衣草将使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旅游胜地,是伊犁河谷向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迈进的强大推手。2、伊犁旅游业发展对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体系建设。伊犁州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特克斯县城,应在原有的保护基础上,深入开发其含有的历史人文魅力,同时扩大宣传影响。伊犁自古就是各民族活动的区域和明清一代新疆政治文化中心,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这种优势为伊犁州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上创造了条件。所以应加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统计整理,摸清家底,以便发挥资源的整体辐射力。努力打造伊犁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体系,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旅游。
18、建设以多元文化艺术为中心的文化产业伊犁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多元文化能在共同的地域交织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伊犁区域可以建设不同于其他区域单一文化的多元文化展示圈,吸引旅游者在有限的地域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风俗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但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给游客带来的冲击力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还有饮食、歌舞、游乐、服饰、节日、民居等都带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特色。所以开发伊犁的民族文化旅游应努力建设一支多元文化艺术产业队伍。走文化产业化的道路,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中亚国际贸易旅游区的形成利用伊犁特有的人文优势
19、、地缘优势,地缘优势为资源优势。伊犁州与多国接壤,应以伊宁市为中心,以边境口岸和依托城镇为支撑,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8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友好往来,促进这一地区的和平、贸易和旅游业的互助合作关系,简化出入境手续,推动多国自由贸易旅游区的形成。对前往伊犁的航空应给予优惠政策,允许周边国家的城市与伊犁之间开通包机和航班,降低现有航线的票价,改变伊犁对外航空格局。努力建成中亚国际贸易旅游区的形成。强化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投资力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发展,旅游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旅游宣传是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的前提。少数民族地区奇特的自然风光
20、、诱人的人文景观,要通过各种现代传媒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伊犁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否则国内外游客很难千里迢迢前来游览。扩大宣传还有利于招商引资。对经济水平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资金短缺的问题极为突出。要加大旅游投资,就要广开融资渠道,不能光靠则政府投资,要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提倡集体、个人办旅游,还要广纳国内外、海内外的资金,还可以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吸引社会的闲散资金。同时用活现有资金,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办好高品位的文化节,推动节日事件旅游活动。节事旅游(节日事件旅游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Tourism)指以一次性或定期举办的以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或
21、提升目的地的特殊旅游活动形式。目前,国内外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和集贸活动往往具有节日化倾向,节日庆典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促销手段之一,通过办节事旅游可以提高旅游地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伊犁州可以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办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还可以利用与中亚的地缘优势举办国际文化节。通过这些节日的举办能提高伊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表达各民族共同发展和新时代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追求,把伊犁丰富的多元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伊犁经济、社会进步的巨大物质财富。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首先要丰富产品结构。目前,如果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仅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22、,难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因此,应该不断开发出参与性和娱乐性强,科技含量高,能使游客“下马观花”式的产品,丰富产品结构,满足游客的求知、精神享乐、审美情趣以及自我实现等多项需求。对观光旅游产品要进行优化和更新换代,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把游览和娱乐结合起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其次是突出产品特色。特色是产品的核心,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伊犁旅游资源开发应形成“一般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品牌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借助品牌的辐射效应来构筑特色旅游品牌。结语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浅谈塞外江南伊犁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9概括起来,旅游业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加利税和货币收入,增加外汇收入、
23、大量回笼货币、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贫困地区脱贫、保障社会稳定,所以伊犁地方政府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现状,大力投资开发旅游市场,用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来带动伊犁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开发是手段,保护是目的。民族文化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下去。一定要遵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如此,民族文化旅游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刘正江.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对策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 2 王红卫 1 张 晶 2. 伊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3 陈金花 吕敏 李翔宇. 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4 徐文燕.(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5 涂裕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新疆旅游:资源优势与产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