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历史的回顾中国自战国时代起就有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的古训,它强调要肩负国家管理大任需从个性修养开始,并从治理好一个家庭入手。后来(隋唐至清末期间)由于科举考试在中国很是盛行,中国便更重视“治国平天下”(国家管理)方面的教育,甚至各种教育都以此为核心。应当说,中国古代传统的国家管理教育确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但它们毕竟都是为以“家天下” 为特征的封建皇权服务的,崇尚集权专制、追求特权地位,因而必然与崇尚民主、公正、自由等精神的现代行政管理教育相去甚远。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教育基本上是从本世纪 30 年代才开始的。30 年代,国
2、民党统治区的一些高等院校就开始设立行政学课程(黄达强、刘怡昌,1988 年,第 17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曾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建立过行政学院,应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需要开设过行政学课程。但是总体上看,当时的行政学教育仅仅处于初始阶段(郭济,2000 年,第 3 页) 。建国以后,我国的许多院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都曾有行政学方面的研究和教育。然而从 1952 年院校及学科调整以后的 20 多年间,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致使行政学和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一样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被保留下来(注:60 年代个别院校也曾经给予政治学等学科院系以短暂的恢复。如北
3、京大学曾于 1960-1963 年间,恢复了政治学系,旋即被并入 1964 年新组建的国际政治系,成为下属的一个教研室。参见“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系况概览 历史沿革” ,http:/ 60 年代初在哲学系设政治学专业。参见 http:/ ) 。这 20 多年的空白对我国的行政学及其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直至 1979 年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邓小平,1994年,第 180-181 页) ,这些学科包括行政学在内才得以重见天日,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行政管理教育从此经历了酝酿、恢复、壮大以及现今的转
4、型等四个阶段。1.酝酿阶段(1982-1985)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行政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行政改革便被提上议事日程,1982 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政府机构改革;同时加强对行政学的研究和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开始酝酿开展行政管理教育。酝酿阶段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先培训骨干教师,再推广行政学研究和教育。1982 年中国政治学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全国行政学讲习班,1983 年又在济南举办了政治学和行政学讲座(刘怡昌等,1996 年,第 3 页)。这两次骨干教师的培训对于我国行政学研究和教育的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此,许多高等学校相继开设了行政学方面的专
5、门课程。例如北京大学于 1984 年就开始向本科生讲授行政管理学课程(鲍静、左然,1996 年,第 27 页)。其二,以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行政学研究和教育的开展。1983 年 ,中国劳动人事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了“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由中国和 20 多个国家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这次会议对我国后来公务员制度和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启蒙影响作用。1984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原劳动人事部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了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论证了开展行政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性,建议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刘怡昌等人,1996 年,第 3 页)。此后,中
6、国行政管理学会便开始了筹备过程,旨在推动行政学研究和教育交流的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于 1985 年 7 月得以创刊。这些活动对全国恢复和重建行政学研究和教育起到了更为直接的推动作用。2.恢复阶段(1986-1992)经过几年的准备后,从 1986 年开始,我国行政学的专业化教育终于得以恢复和重建,其间有两大特点:其一,主要在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行政学类系所中恢复了本专科层次的行政管理教育,而后逐步兴办了行政学硕士教育。早在 1985 年,湖北大学就创建了专门的行政管理系,但并未开招本科生。1986 年,国家教委首先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批准了武汉大学和郑州大学兴办行政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同年,武汉大学还在
7、已有的政治学硕士点中开招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生。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两校的政治学系得以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行政管理研究所也得以创建。1987 年,南京大学开招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山大学恢复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苏州大学则先行建立起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并于第 2 年开始招生。1988 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得以恢复,并定名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在原来政治学专业的基础上,另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中山大学也正式恢复原来的政治学系,并改称“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首次正式开招行政学专业硕士生。同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成立。1990 年后,一些学校(如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
8、)的政治学系学习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模式,纷纷改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或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这些院系名称的变化本身就表明这一时期行政管理专业得以逐步恢复或重建,并在政治学学科教育中占有二级学科教育的独立地位。其二,初步建立起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体系。1987 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确定了将在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这无疑给中国刚刚恢复重建的行政管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 1989 年政治风波的冲击,原定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计划被推迟,从而使得1990-1992 年间的行政管理学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是发展速度明显放慢。然而无论如何,经过 6 年多的发展,到了 1992 年时,中国的行政管
9、理教育已经初成体系。不仅如前所述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纵向的教育层次,而且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与各类成人教育(函授、自学考试、夜大、刊授、电大等)共存的行政管理学专业横向教育体系,还有一批专门的地方行政学院得以组建。如广东(1985)、北京(注:北京行政学院最早建于 1949 年,时称“北京市行政干部学校”,“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86 年得以恢复,更名为“北京市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1993 年正式定为现名。)和上海(1986)、河北(1987)、浙江和沈阳(1988)、深圳和吉林(1989)、黑龙江(1990)、安徽和青海(1991)、江苏(1992)等省市先后组建地方行政学院
10、,开展新时期的公务员培训和一些成人类的学历教育(详见鲍静、左然,1996 年,第 9-25 页)。3.壮大阶段(1993-1999)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确定中国要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都要求中国必须进行政府职能的重大调整,继续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并尽快建立已被拖延几年的公务员制度。1993 年 3 月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后第三次较大规模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同年 8 月 14 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些都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此,中国行政管理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壮大阶段
11、。首先,这一时期又有一些学校加入到行政管理教育大潮中来。如 1993 年的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1994 年的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1995 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1996-1997 年度的中国对外贸易大学、南昌大学(注:其中仅南昌大学将政治学专业调整为行政管理专业,其他学校直接拥有(见中国高等教育1997-5,第50-55 页。)等纷纷拥有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权。清华大学从 1998 年起则直接获准兴办行政管理硕士教育。其次,一批较早开展行政管理教育的学校对本身的行政管理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完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对人才培养(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崭
12、新需要,为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办学资源的共享,也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它们大多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工作:(1)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系和专业设置,实行院系合并,组建了不少多学科共存的学院性教育机构(详见后面的分析)。(2)改变了过去仅仅重视培养数量的数量型模式,奉行注重人才质量的质量型教育模式。在 80 年代末,先期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院校往往招生数量较大,本科年招生数量多达 60 名,加上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年招生数量就更为可观。但是由于机构改革,政府人员精简的影响,毕业生难分配,所以这些老学校不得不减少各类行政管理教育的招生数量,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造,以培养高质量的行政管理人才。(3)这
13、些学校还利用已有的优势,纷纷重视高层次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开展硕士及硕士以上层面的各类教育。如武汉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行政学院等在这一时期先后获得硕士学位的授予权。90 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率先获得中国行政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三,专门的行政学院得以继续壮大。1994 年 9 月 21 日,经过多年精心筹备的国家行政学院终于正式成立。1993 年以后又有一些省、自治区先后成立地方行政学院。同时,一些地市级行政学院也纷纷建立,这就基本形成了我国庞大的公务员培训网络。4.转型阶段(1999-)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正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
14、、网络经济以及全球化经济等新时代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同时也面临向多学科模式转型和开展 MPA(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等一系列难得的全新机遇。从此,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开始步入转型和发展的新阶段(详见后面的分析)。为了应付这些挑战,抓住发展良机,有必要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专门的考查。二、现状的调查对于目前到底有多少家普通高等学校拥有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权,我国有关部门缺乏统计数据。我们近期通过网上和其他调查方法所做的不完全调查证实,目前全国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以上教育的普通高校至少为 40 多家。目前,全国已有副省级以上地方行政学院 46 所(郭济,2000 年,第 5 页)。其中普
15、通高校行政管理教育主体的机构建制、教师状况、学生状况和课程设置状况如下:1.教学机构的建制我们所了解到的 42 所高等院校普遍拥有至少本科层级的行政管理专业办学权。通过网上调查到其中近 39 家院校在院系建制方面的最新状况。结果显示如下几个特征:(1)从学校类别来看,综合性大学要多于专门性院校。前者(27 所)几乎是后者(15所)的 2 倍。不过后者能兴办行政管理教育本身,既说明他们正在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2)在学校内部,学院数大大多于系所数。前者几乎是后者的 3 倍(参见表 1)。这突出地反映了我国 1993 年以后院系合并浪潮对行政管理教育的影响很大。在 31 家学院当中,数量和比例居
16、第一位的为管理类学院(含行政学院)。这虽然说明管理学取向的行政管理教育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并不等于说,法学或政治学类学院的影响已经很小。实际上我们将政法类和文法类合起来所占的数量和比例与管理类一样大,何况管理类还有至少4 家政治学取向很强的学院,因为它们原本就主要靠政治学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人文类与文法类加起来的比例竟然高达 29,与政法类旗鼓相当。这说明我们已有一些行政管理教育正在受到人文科学更多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院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比例太小,经济学取向的行政管理教育是非常稀缺的。这在后面论及的课程体系分析中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此外,由研究所直接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
17、主体也很少。(3)在系一级的建制上,政治学取向的直接教育主体占居明显的主导地位。如果说从学科众多的学院建制中还不太容易看清我国目前行政管理教育的学科取向的话,通过对独立的系所和学院主要承担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级组织的分类分析,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表 2 显示,单纯的政治学系(含国际政治系)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如果把政治学色彩浓厚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和单纯的行政学系也加进来,那么其数量就有 23 家,比例高达54.7,而公共管理学与管理学两类加起来的数量仅仅 11 家,占 26.2,其他(含国际文化和人文社科)类的就更少了。表 1 39 所高校举办行管教育的院系类别分类 学校(31 个,占 73.
18、8) 系所(11 个,占 26.2) 总计小类 管理类 政法类 文法类 人文类 经济类 系 所数量 13 8 4 5 1 10 1 42比例 41.9 25.8 12.9 16.1 3.2 90.9 9.1100备注经济管理 政法、法学 文法学院 文学院 仅为经济学院行政管理注:本表主要根据互联网上各高校行政管理教育院系设置的最新资料统计而成;39 所高校不含前述 42 所高校中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中国纺织大学和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同时浙江大学有 3 家办学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有 2 家办学单位,因而这里的总数仍为 42。表 2 39 所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具体主体类型分类 政治学 政治学与行
19、政学 行政学 公共管理 管理学 国际文化 人文社科 总计数量 4 9 10 6 5 2 6 42比例 9.5 21.4 23.8 14.3 11.9 4.8 14.3 100包含类型含国际政治 体育管理、公共政策 国际关系 社科教育注:同表 1表 3 7 所普通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教育院系目前的师资力量情况(人)类别 专业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博士 硕士 全职数量 教师 教授 副教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兼职兼职高校院系 教授之比北京大学政治学 33 11 16 81.8 6 18.2 15 45.5 13 39.4与行政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 19 7 8 78.9 2 10.5
20、 3 15.8行政管理学系 16 10.84南京大学政治 39 8 18 66.7 9 23.1与行政管理学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39 14 9 59 11 28.2 6 15.4 17 10.44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54 17 31.5 35 64.8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50 6 17 46 22 44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 34 9 15 70.6 10 29.4 10 29.4 8 10.24注:本表全部根据 7 所高校网上资料统计而成;表格空白处均为情况不详。2.教师队伍据统计,我国从事行政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有 1000 多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近千人,高级职称的人数为 200 多人(郭济,2
21、000 年)。不过,至今仍然没有有关专门从事行政学教育的教师的具体统计分析。我们通过网上调查获得 7 所院校现从事行政管理教育的教师(注:由于很难搜集有关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资料,所以这里的数据涉及的是这些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院系的专业教师,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并非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数据。)的部分资料(见表 3)。表中关于各教学单位职称结构方向的资料较全,而学历结构方面的资料不全,专业背景方面的资料完全没有。各高校教师其他方面的资料更是缺乏。这里我们仅就这些办学单位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兼职状况加以分析。(1)关于职称结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高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22、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已经达到 30 以上。同时讲师职称所占的比例大多为 50 以下。其中,发展较早的院系的副高职以上教师比例通常超过 50,最高者为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达 81.8。这些院校已经逐渐改变过去流行的正金字塔形结构模式(职称越高,比例越低),而呈现倒金字塔形结构(职称越高,比例越高);发展较晚的院系副高职以上的比例则一般低于 50。(2)关于学历结构。我们仅搜集到 7 所院系中 5 所院系的资料。5 所院系中有 1 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资料未分博士与硕士,有 4 所的资料明确显示博士学历状况。这 4 所院系的博士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处于 15.4-45.5 之间。它说明这些院系
23、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都还不高,都有待大大提高。(3)关于外聘兼职教师状况。我们得到了其中 3 所院系的资料。其中从数量上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的数量最多,达 16 个。从外聘兼职教师的背景来看,人民大学也很有特色,其中绝大部分为政府官员。其他院系一般以教师及研究人员为主。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达 17 名,其中全属教学及研究型。从总体上看,各院系教师在职称结构方面正在趋于合理,但在学历结构方面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教师结构方面还要打破传统的只有全职教师的模式,走广泛外联的道路,扩大兼职或客座教授的比例。3.学生状况关于本科生状况。因为院系建制较为流行,许多院系对于学生状况的网上介绍
24、往往不分专业,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数量的最新情况。有幸的是,我们通过中国高校就业网了解到 2000 年 14 所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今年毕业生数最多的是东北大学(62 人),最少的为南开大学(11 人),平均每校毕业生数为 33 人(注:资料源自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http:/,2000 年 4 月 12 日。)。这个数字显然大大低于国家教委(1999 年)规定的一般为 60 人的标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不像刚恢复时那样易于招生和分配所致。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推知该专业各高校年招生数应该在 35 名左右(毕业数通常会少于招生数),若以 40 所
25、院校推算,全国年招生数应该能达到 1400 名左右,年在校人数应在 56OO 名左右。至于这些本科生毕业以后的去向,我们缺乏统计数据,但据我们的一般了解,他们通常去机关、企业和高校的比例大体各占 1/3 左右。表 4 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在 11 所高校的开设情况统计学科 课程 开设的 占调查学 课程 课程相近数学校数 校的比率() 一致数行 行政学原理 11 100 11 0行政组织学 7 63.6 6 1组织与管理市政学 9 81.8 9 0政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 4 36.4 4 0行政案例分析 5 45.5 5 0领导科学 6 54.5 3 3行政领导学学 公共政策
26、 11 100 11 0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 90.9 4 6人事管理学行政公文写作 10 90.9 9 1秘书学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其应用 6 54.5 6 0管 政府公共关系学 7 63.6 0 7公共关系学理 管理学原理 10 90.9 9 1现代管理方法学 信息管理概论 2 18.2 2 0管理心理学 7 63.6 4 3组织行为学政 政治学原理 11 100 11 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7 63.6 4 3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治 比较政治制度 10 90.9 10 0政府经济学 5 45.5 5 0学 地方政府学 4 36.4 4 0政治学和行政学文献选读 2 18.2 2 0
27、法 法学导论 7 63.6 4 3法学基础理论学 行政法学 9 81.8 9 0社 社会调查与统计 6 54.5 5 1统计学会 社会学概论 7 63.6 6 1政治社会学学注:11 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资料大多来自于它们的网上资料。关于硕士生的状况。我们也很难查到现成的统计资料。不过据我们的了解,北大、清华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计划类脱产硕士生年招生量能达到 10 名左右,其他一些院校一般年招生数为 5 名左右,平均每所院校年招生量应该为 7 名左右。目前全国行政学硕士点的数
28、量为 21 家(参见徐中奇等,2000 年)。依此计算,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计划内硕士生的年招生量估计应在 150 名左右,年在校生应该在 400 名左右。若再加上计划外自费生和委托培养生,总数应该大大高于这一数字。4.课程的设置关于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因为国家教委有统一的专业规范,所以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尤其在公共必修课方面更是如此。在专业课程方面,主干课程差距不大,但在非主干课程或选修课程方面差距较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曾对能搜集到资料的 11 所院系开设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25 门主干课程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 4)。其中有 3 门(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和政治学原理)
29、开课普及率为 100,有 15 门普及率为50-91,6 门普及率为 50 以下。也就是说有 18 门课(占 24 门主干课程的 75)在大多数院系都得以开设。这说明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共同性确实较大。其次,各高校都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主干课程体系,都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当然,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高校对一些重要课程的认识有偏颇。比如像政府经济学、行政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献选读、信息管理概论和国家公务员概论等课程应该说都很重要,而且其中一些课程还会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大多数院系对它们的重要性一直认识不足,致使它们在这些院校中的普及率均没有超过 50。再者,一些课程虽然普及率较高,
30、但是实际课程仍然是传统型的,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普及率虽然达到 90.9,但其中名称完全一致的仅占40,60 的院系开设的则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的普及率能达到 63.6,但开设的全是笼统的公共关系学。此外,分析还发现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就我国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总体课程体系来看,尽管的确有一些院校力图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各不相同的取向道路,如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系兴办的历来是行政法取向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但是由于过去行政管理学归属政治学,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是从政治学学科中发展而来的,因而大都明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政治学类的课程比重过大,经济类
31、、管理类和一些方法性技术类课程都很少。这在我国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 24 门主干课程(表 4)要求上也能看得非常清楚。关于行政管理硕士专业课程体系,全国并没有像本科教育那样的统一规范,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状况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总之,我国行政管理本科与硕士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其中纯管理类、经济学类、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在两个层次上的比例都较低;培养偏重学术性,而对应用性重视不足,其突出的表现是不重视案例教学,不重视实践环节等;很少有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行政伦理方面的内容;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不大,等等(另参见王乐夫等人,1998)。三、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恢复
32、重建 10 几年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我们更迎来了一个以经济的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同时我们自身正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持续、快速和稳定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的政府管理必须适应新时代特征和任务的需要,向高效、民主和廉洁等方向发展。这自然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既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它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1.严峻的挑战首先,挑战来自于我们本身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在这一阶段,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向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的任务都更加艰巨,尤其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效应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各级
33、政府和各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来化解社会冲突,保障社会平稳、协调、有序地转型和发展。这一时期,我们还面临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政治民主化、行政程序民主等重大历史课题。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我们的公共管理人员掌握和具备更多的现代经济、政治及文化知识与理念,而且需要他们要有更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否则,他们就根本不能跟上这个世界飞速发展和变化的节拍,也不能适应我们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无疑这就从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上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其次,挑战直接来自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职能转换和机构改革本身。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都明确指
34、出,中国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队伍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工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内涵在认识上的新突破。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既是我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新的机构建立之后,政府职能是否能真正转变,“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能否真正建立并持久下去的重要组织保证。第三,这种挑战也来自于新时代经济及社会的一些新特征。具体表现: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发展不仅促成了网络经济的出现,还促成了网络政
35、府、电子民主、电子政府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出现。为此,政府管理的方法与程序都要进行巨大的变革。为这种现实需要服务的行政管理教育或公共管理教育都必须迅速转换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否则,我们的行政管理教育就不能培养出迅速适应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需要的全新公共管理人才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公务员队伍本身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身在政府的公务员本身更应该是知识素养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这决定了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必须主要为公务员队伍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 WTO 对我们的
36、政府公共管理及公共管理教育也有相当大的冲击。它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在未来的管理中都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要求我们对这方面的公共管理教育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原本发展历史就不长的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势必更显得力不从心和困难重重。但是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些新时代的特征和需要既是对我们传统的行政管理教育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会给它的充分、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和强大推动力。也就是说,它们无疑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模式发展。就行政管理教育的模式来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诸多划分
37、。在此我们只是主要涉及学科取向模式的问题。如前所述,无论是从过去的学科归属,还是从现有的系所建制、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现有行政管理教育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模式单一,其表现是突出的政治学取向性。尽管依托政治学发展行政管理学教育的确有一些优势,而且这种取向模式还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但单纯或主要是这种取向将会很成问题。因为行政管理本身是一种必须由多学科(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高度复合支撑的交叉领域,因而行政管理教育应体现出多学科取向以及与它们的复合取向的共存性。就目前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借国家学科调整的东风,尽快实现行政管理教育的多模式发展。除了继续办好已有的政治学取向
38、模式外,还应该发展管理学取向模式(罗自刚,1998 年)、经济学取向模式,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取向模式(陈振明,1999 年)等等。此外,在教育模式上,我国还要注意学习国外大学学院型与专门培训机构型、理论知识型与实际应用型、学历型与公职资格型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经验(薛澜、彭宗超,2000 年)。各类教学主体均可以参照他国他校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己的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高层次专业化发展。面对上述诸多崭新的挑战,行政管理教育必然要向高层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高层次专业化除了要重视扩大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和博士学位教育外,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注重以在职公共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公共管理
39、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教育。政府公务员以前的专业背景往往复杂多样,进入公共管理部门后就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统合训拣。特别是目前中国公务员队伍庞大但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难适应上述未来发展的需要。1997 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达 530.7 万人,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为 297.9 万人,占总数的 56.1,具有大专学历的为 232.7 万人,占总数的 43.9,其中大专学历的 178.2 万人,占总数的 33.58,具有本科学历的 52.65 万人,占总数的9.92,具有硕士学历的仅 1.88 万人,占总数的 0.35(季明明,1999 年)。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学业学
40、位的教育。这对于我国公共管理教育无疑又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现代化发展。信息革命所导致的网络社会的出现能给我国行政管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行政管理教育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体制转型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程,更能促使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范式与方法体系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进而带动整个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必须实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必须根据现实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更要特别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优化他们的专业结构和年龄
41、结构等。只有这样,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历史的飞跃。我们相信,只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我们自身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面对挑战,把握好机遇,勇于改革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拥有行政管理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参考文献】1刘怡昌、许又惠、徐理明主编。行政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2郭济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建设及其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0,(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8-184。4鲍静、左然总策划中国行政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通览R.北京: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络部,1996。5黄达强、刘怡昌主编行政学M.北京:
4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1996/1997 年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置或备案的普通学校本科专业名单J,中国高等教育,1997,(5)。7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1999 年颁布)E,第二章第 5 条第 1 款。8徐中奇为中国行政学长远发展培养复合型行政学硕士J.中国行政管理,2000,(3)。徐中奇、吴瑞坚报考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问答J.中国行政管理,2000,(6).9罗自刚对行政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10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J.政治学研究,1999,(1)。11季明明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途径论我国建设公共管理
43、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行政管理,1999,(3)。12王乐夫、郭小聪、马骏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兼谈中国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点J.中国行政管理,1998,(7)。13各高校的网上资料等。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因为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所以就业方向一般为: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就我国对行政管理专业需求而言,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本专业人才
44、社会需求旺盛。人才专业化已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因此,现有的行政管理职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本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从量上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企业的不断建立,老企业不断扩大,七分管理。因此,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便成为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本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就我国专业人才就业政策而言,由于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因此,就业政策也基本上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加以指导,即:政府不再从微观上加以控制,不进行强制性的具体政策干预,而仅是从宏观上加以指导,为此,国家
45、不再完全统包分配,而实行人才与就业双向选择,以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的专业化人才的趋势下,各专业的发展及其人才也由市场来决定,因此,对那些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专业而言,就业形势较乐观,本专业就是这种类型。从体制上看,我国就业政策目标为形成劳动力市场,其原因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不适经济结构的要求,有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人力资源不足,而另一些则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在未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必将给予择业者以充分的择业自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鞭策劳动者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也必将
46、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将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力以及职业意向参与就业竞争,在市场上寻找工作,并有权根据自身能力和意向的变化进行流动。从理论上而言,劳动者对于所有的职业都有平等的机会,没有人为的限制,但在现实中也有许多因素影响公平竞争,其中劳动者自由择业上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职业能力,劳动者就业受到职业能力的客观约束。因此,具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就业中就拥有相对优势。而展望未来,行政管理专业对口行业的发展正日新月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给本专业人才以巨大的就业机会。因此,从近期来看,拥有专业优势的本专业人才在有着巨大社会需
47、求的行业中的就业率将一直呈上升趋势。毕业后从事一切组织中的管理工作。政府公务员政府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企业行政职员企业的日常行政事务及有效运转;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发挥你对人和组织的了解。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更趋激烈,学历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而且很多求职者也发现,企业对于学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招收那种拥有正规过硬学历的人才。近日,教育专家建议,对于那些没有普通高校学历的人来说,自考仍是获取学历的最佳途径,而且这种学历也最受就业市场认可。专家同时建议,学院在选择参加自考的机构以及专业时还需谨慎。自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众所周知,自学考试已成为当今社会求学者主要学习和获取学历证书的方式,自学考
48、试的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的优势已十分明显,因此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但是,目前教育培训市场上的自学考试项目种类繁多,很多学员也无从选择。据深圳赣冠培训学校的艾老师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在近几年逐步放宽统招计划主要提高全民文化水平,间接导致民办教育的生源出现危机,培训行业的兴起也是事态发展趋势。现在深圳市场上已经有了一批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其中更有一些在自考方面颇有口碑。行政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泛在选择好的自考培训机构之外,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于学员们来说同样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员们以后的就业前景。据记者了解,就深圳的自考情况来说,行政管理专业一直是一个热门专业,因为其本身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属于文科类专业,不需要考数学,也可以选择性地不考英语,所以课程简单、通过率高等。此外,从就业角度来说,行政管理专业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艾老师分析,行政管理,就国家而言,就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管理;就机关组织或单位内部来说,就是一般的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行政管理带有强制性质,凡国家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