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457119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三上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426 页二、教学目标:1、 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比较数的大小的现实意义。2、 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四、教学难点:比较大小。五、教具准备:配套挂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一、复习旧知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675( )96 342( )347975( )699 43( )4322、 引入新课。师述:千以内的数我们已经会比较大小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指名口答。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自主探疑指导交流出示挂图。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问:你会提出价格比较的问题吗?问:电视机与空调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是什么意思?组织交流。教师总结两种比较方法。第一种,2530 不到3000,3680 已超过 3000。所以,2530 比 3680 小。第二种,千位上 2 比 3 小,2530 就比 3680 小。问:你会比一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格吗?组织交流。问:电视机和电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 2,该怎样比呢?问:任选两种商品,你会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吗?组织交流,重点交流比较的指名说出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指名回答。指名回答。分小组讨论怎样比较2530 和 3680 的大小。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小组讨论。方法和结果。巩固矫正1、完成

3、第 25 页第 1 题。2、完成第 25 页第 2 题。3、完成第 25 页第 3 题。4、完成第 25 页第 4 题。组织交流。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5、完成第 25 页第 5 题。6、完成第 26 页第 6 题。7、完成第 26 页第 7 题。问:哪天售出的书大约有 5000 册书什么意思?8、完成第 26 页第 8 题。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五个数的大小的?在括号里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交流。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再比较谁飞行得快。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再比较哪个学校的学生多。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同桌互说,再交流。两人合作,用数字卡片分别摆出两个四位数,再

4、比较它们的大小。口答。指名回答。自由读五岳的高度,再把这些高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指名回答。总结提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2530( )3680 2530( )2350教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728 页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2、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具准备:配套挂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认数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1、完成第 27 页第 1

5、 题。组织交流。2、完成第 27 页第 2 题。组织交流。问:在练习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出: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3、完成第 27 页第 3 题。4、完成第 27 页第 4 题。组织交流。请学生选择其中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独立解答。在小组内按要求顺次完成。指名回答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独立完成。指名回答5、完成第 27 页第 5 题。6、完成第 27 页第 6 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题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7、完成第 27 页第 7 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全班交流。8、完成第 28 页第 8 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指导学生一组一组有序观察。9、完成

6、第 28 页第 9 题。组织交流。先对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进行估计,再进行估算。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小组讨论。独立填写。交流每一组数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独立完成总结提高 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有何评价? 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教教教学后记第三单元简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

7、克的质量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重量观。第一课时 认识千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932 页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三、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四、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五、教具准备:一袋红枣、一袋膨化食品、各种各样的秤、若干千克的大米、若干千克的鸡蛋、每组一个台秤。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1、 初步感知轻重,认识重量含义。出示 1 千克红枣和 135克的膨化食品。问:哪一袋重一些?你用什么方法比较轻重?2、认识秤。问:要想知道一个物体到底有

8、多重,必须要用到秤。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秤?指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指名口答。用手掂一掂。指名口答。自主探疑1、观察台秤。问:观察台秤,说一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指导交流指出:这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2、 感知千克的重量。教师称一称 1 千克的红枣。指出: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物品的重量是 1 千克。教师再依次放上 2 千克、3 千克、4 千克和 5 千克的物品,让学生观察秤面上指针的变化。观察指针变化。重点析疑教学“试一试”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用秤称出 1 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2、组织学生分

9、小组活动。称出 1 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用手拎一拎,再数数有多少个。巩固矫正拓展提高1、完成第 30 页第 1 题。让学生说说对“净含量”的理解,再分别说出两种物体的重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2530( )3680 2530( )2350教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认识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335 页二、教学目标: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 1 千克=1000 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三、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四、教学难点:估测。五、教具准备:学生收集一些以“克”为单位的小包物品、一袋膨化食品、

10、一包餐巾纸、两袋盐、一根牛皮筋、铅笔屑、天平、砝码、一把黄豆、两分硬币、一根鹅毛、一把尺子。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引入新课。昨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重量单位?哪些物体大约重 1千克?这里有一袋膨话食品,它的重量是多少?说明: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重量单位克。1、认识天平。自主探疑指导交流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而且一般要用天平称。问:你以前在哪里见过天平?出示天平和砝码。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2、感知 1 克的重量。用天平称 10 克的黄豆。让学生数数大约有几十粒。让学生掂一掂一枚 2 分硬币、一根鹅毛、一把

11、塑料尺的重量很轻。3、感知几克的重量。出示称水果的图。问:你能看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水果的重量的?指名回答。从“10 克黄豆只有几十粒”中体会 1 克的重量很轻。动手操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组内交流。指名回答。重点析疑4、教学千克和克的进率。出示两袋盐。问:每袋盐重多少千克?2 袋盐重多少千克?教师再用秤称一称。问:你发现了什么?5、教学“试一试” 。交流情况。指名回答。观察秤面。指名回答。称称数学书、铅笔盒各大约重多少千克。巩固矫正拓展提高1、完成第 35 页第 1 题。2、完成第 35 页第 2 题。看图说说每种物品有多重。分别掂一掂一根牛皮筋、一包餐巾纸

12、、铅笔木屑的重量。估计比 1 克重3、完成第 35 页第 3 题。集体订正。4、完成第 35 页第 4 题。组织交流。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重量单位?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是比 1 克轻。独立做。独立解答。指名回答。板书设计认识克1 千克=1000 克教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千克和克的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学会比较不同重量的大小。2、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的单位换算,能解答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三、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四、教学难点:解答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配套挂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

13、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引入新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重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部分内容,看谁学习得最好、最认真。自主探疑指导交流1、举例说说哪些物品大约重 1 千克;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2、1 千克=( )克8000 克=( )千克2000 克=( )千克指名回答。指名回答,选择其中的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4000 克=( )千克3 千克=( )克7 千克=( )克重点析疑1、完成第 36 页第 1、2 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第 36 页第 3 题。订正时,让学生选择其中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第 36 页第 4 题。4、完成第 36 页第 5 题。你还能提出哪些

14、问题?5、完成第 36 页第 6 题。6、完成第 36 页第 7 题。指导学生课后完成。第 1 题先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再用线连起来;第二题联系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指名回答。独立填写。说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独立解答。先让学生说说馒头、包子和水饺的净含量,再解答相关问题。指名回答。先让学生算出 1 号杯中水的重量;再把 2 号杯、3 号杯中水的高度与 1号杯比较。巩固矫正拓展提高每人自己评价在课上的表现。指名回答。板书设计 教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称一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的认识。2、通过一系列测量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

15、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五、教具准备:按小组准备水果和蔬菜、台秤和健康秤。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重量单位,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比较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重量。1、称水果和蔬菜。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学生认一认。问:你知道 1 千克苹果、1 千克橘子、1 千克西红柿和 1 千克黄瓜各有多少个?指导学生分小组称一称,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最后填写下表。物品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数量自主探疑指导交流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结果。估

16、计有多少个。动手操作。指名回答,并且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差距是多少。重点析疑2、称体重。教师:我们已经知道 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有多少个,你们了解自己的体重吗?教师介绍称体重用的健康秤,引导学生学会用健康秤称体重的方法。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人称出自己的体重,然后小组内交流结果。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3、阅读“你知道吗?”全班交流情况。指名回答。独立填写。小组活动。独立阅读,再按“实足年龄2+7(或 8)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再和自己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看是否差不多。巩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矫正拓展提高板书设计 教教学后记第八单元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

17、体形状,并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按要求进行拼搭。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284 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在指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拼搭物体。2、使学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

18、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三、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四、教学难点:能根据在指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拼搭物体。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两个长方体,两个正方体。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个长方体。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导入 要学习观察物体。自主探疑指导交流1、教学例题。教师:请同学们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拼搭搭。教师:观察第(1)种形体,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组织交流。动手操作分小组观察、交流结果。可以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指名回答。重点析疑2、教学“想一想” 。教

19、师:观察第(2)种形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组织交流。3、教师:观察第(3)种形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相同吗?是怎样的形状?从侧面看呢?组织交流。4、教师:这两个长方体还可以怎样搭?先搭一搭,再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在书上连线。指名回答。自己观察,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分小组活动。巩固矫正拓展提高1、完成第 83 页第 1 题。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2、完成第 84 页第 2 题。让学生直接根据直观图作出判断。3、完成第 84 页第 3 题。方法同前一题。 。4、完成第 84 页第 4 题。全课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

20、能不独立操作。指名口答。自己动手搭一搭。同,也可能相同。我们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正面看到的: 从侧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教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2)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587 页二、教学目标:1、观察三个几何体组成的形体。加强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2、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的模型。三、教学重点:加强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四、教学难点:能根据

21、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的模型。五、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 3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出示两个长方体。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两个物体组成的形体。这节课,我们要观察由 3 个物体组成的形体。自主探疑指导交流1、教学例题。教师:请同学们用 3 个正方体拼拼搭搭,看看能搭成怎样的物体。教师出示例题中的两种搭法。教师:这两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组织交流。随意搭,相互交流。分小组观察指名回答。重点析疑2、教学“想一想” 。教师出示 和问: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各看到了怎样的形状?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22、?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组织交流。分小组观察、讨论。巩固矫正拓展提高1、完成第 86 页第 1 题。2、完成第 86 页第 2 题。组织交流。3、完成第 86 页第 3 题。组织交流。4、完成第 87 页第 4 题。动手搭一搭,再观察。动手搭一搭,分小组相互交流。动手搭一搭,分小组相互交流。独立观察、判断。5、完成第 87 页第 5 题6、完成第 87 页第 6 题全课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我们要认真观察和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判断、连线。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正面看:男孩: 女孩: 从侧面看都是:从上面看都是:教教学后记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目

23、标: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了解和认识条形图。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了解和认识条形图。教学难点: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第一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587 页二、教学目标:1、观察三个几何体组成的形体。加强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

24、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2、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的模型。三、教学重点:加强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四、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的模型。五、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 3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出示装有相同数量红、黄两种球的口袋。问: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请学生摸球验证。揭示课题。大胆猜测。自主探疑教师:究竟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呢?我们来分小组做相同的实验。指导交

25、流实验要求:每次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 40 次。先估计一下,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再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下表内。教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摸球结果?指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结果。提出要求:请每组组长分好工,看哪组完成实验速度快。实验完毕,请学生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见“板书设计”里)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你能评价一下在这次活动中你的小组表现如何?分小组实验。小组交流指名回答重点析疑1、 完成第 89 页第 1 题。问:小正方体抛 30 次,你估计“1” 、 “2”、 “3”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组织交流。问

26、:实验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如果把 4 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一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论?问: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组织交流。分小组实验。学生根据四个小组的记录表完成统计表。2、完成第 89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分组完成,并且用实验验证。巩固矫正拓展提高教师: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摸球结果统计表合计 红球 黄球次数教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2)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091 页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

27、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四、教学难点: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五、教具准备:每组准备 3 个黄球、1 个红球、小正方体、红蓝铅笔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出示装有 3 个黄球、1个红球的口袋。问: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揭示课题。大胆猜测。自主探疑指导交流教师:摸到红球或黄球的可能性会是怎样呢?我们来分小组做实验。实验要求:口袋里放 3 个黄球、1 个红球,每次摸一个球,摸 10 次,把摸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介绍两种记录方法:方格图和条形图。指出: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做记录就用哪种方法。组织交

28、流。问:统计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分小组实验。指名回答。重点析疑1、完成第 91 页第 1 题。问:小正方体抛 30 次,你估计“1” 、 “2”、 “3”朝上的情况怎样?组织交流。问:实验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2、完成第 91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交流,要求学生说出每次是怎样放铅笔的,为什么这样放。 。分小组实验。指名回答。分组完成指名回答。巩固矫正拓展提高教师:评价一下你们小组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摸球结果统计表合计 红球 黄球次数教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的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293 页二、教学目标:1、进一

29、步认识条形图,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的联系。2、能正确使用“经常” “偶尔” “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重点: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的联系。四、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经常” “偶尔” “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五、教具准备:第 92 页第 2 题的转盘。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境导入教师:今天我们上一节统计与可能性的练习课。1、完成第 92 页第 1 题。自主探疑指导交流问:这张条形图记录的是什么内容?从条形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问:在这个月中,哪种天气经常出现?哪种天气偶尔出现?哪两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差不多?你还知道些

30、什么?2、完成第 92 页第 2 题。出示三个转盘,请学生观察每个转盘各有什么特点。组织交流。3、完成第 92 页第 3 题。问: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经常出现?哪些事情偶尔出现?组织交流。观察后填写统计表。指名回答。试着转 3 个转盘。分组讨论 3 个问题。分组讨论。重点析疑4、完成第 92 页第 4 题。引导学生观察 4 个口袋里各有哪些球?5、完成第 92 页第 5 题。组织学生调查本小组每个同学喜爱的运动。分小组进行分析、判断。组织交流。用线连一连并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条形图。巩固矫正拓展提高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设计教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摸牌和下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495 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条形图描述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三、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四、教学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五、教具准备:每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一个小正方体(5 面涂红色,1 面涂黑色)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