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A俶尔(sh) 篁竹(hun) 挂罥(jun) 开轩(xun)B藻荇(xn) 翕忽(x) 为坻(d) 俄顷(qn)C佁然(y) 丧乱(sn) 差互(c) 清冽(li)D倩女(qin) 廿(nin) 髻鬟(hun) 燕地(yn)点拨:A 项“俶尔”应读“ch” ;B 项“为坻”应读“ch ”;C 项“丧乱”应读“sn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B庭下/如积水空明C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D塞下/秋来/
2、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点拨:衡阳/雁去/无/留意。3选出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C )(3 分)A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 忽然)B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盖竹柏影( 表推测 )C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湿透) 可百许头( 可以 )D土膏微润(肥沃) 乍出于匣( 始、初)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之作 ,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怀。B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C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 ,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D 满井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公安派
3、的代表人物袁宏道 ,文章描写了作者早春游历满井时的所见所感。点拨: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5根据语境,填写相应的古诗词。(5 分)(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作者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路途中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 ,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清幽恬静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渔家傲一诗中描写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诗句是: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它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齐名。(5)浣溪沙中强调了诗人
4、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的诗句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6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试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相关的填空。(3 分)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是诗意的。尽管有时忧伤,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有时也有豁达,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时也有豪放,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某班组织“我爱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0 分)(1)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个人书法与字库发展之间的关系。(3 分)材料一:字库是外文字体、中文字体以及相关字符的电子文字字体集合库,做的是书写电子化的工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及相
5、关电子产品上。材料二:艺人徐静蕾、 “粉笔奇人”崔显仁的书法被方正字库选择收录,收录标准并不唯名,关键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功底扎实。材料三: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开发的。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个人书法能使字库储藏更加丰富。(答出“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即可)(2)有一期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池莉的所谓爱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对自己母语的爱,是爱到写每一个字都不愿意含糊,看每一个字也不愿意含糊。因此,去年底,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博物馆,一看见中文介绍册,当下就
6、被狠狠刺痛。我们的介绍册翻译为大英博物馆 ,而大厅出售的其他各语种介绍册,大都客观翻译为英国国家博物馆 。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池莉,你这是大惊小怪!”假如你是池莉,该如何回帖?(3 分)池莉的回帖:我认为“大英”两字中透着一种自卑自贱,这类册子的介绍应有基本的客观性,而且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的。怎么能说是“大惊小怪”呢?(答案扣住了“自卑自贱”即可)。(3)汉字演变五百例中“隹”的解释为“短尾鸟的总称 ”。请你根据这一解释,探究“集”的本义。(2 分)鸟停歇在树上,这就是“集”的本义。(4)我和老师一起欣赏书法作品。(2 分)老师:“户”字运笔意趣在于“曳” ,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
7、,真可谓笔势送足。我:“草”字运笔意趣在于“垂” ,最后一笔是竖,有下垂之意(有下垂之感) ,真可谓精神外露。二、阅读理解(40 分)(一)(16 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2 分)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9翻译下列语句。(4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2 分
9、)A伐 B去伐 竹 取 道齐 师 伐 我 ) 乃 记 之 而 去停 数 日 , 辞 去 )C其 D以不 可 知 其 源其 真 无 马 邪 ? ) 以 其 境 过 清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点拨:A 砍伐 进攻;C 代词 难道;D 因为 而11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 分)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了其环境幽僻的特点。12理解填空。(4 分)本文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
10、:“闻水声”是远, “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1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 “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 “其境过清” ,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 ,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点拨:并非“直抒胸臆” ,而是 “含蓄地” 。(二)(10 分)【甲】元丰六
11、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是岁 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 安所 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注释】是岁:这一年,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12、。望:阴历每月十五日。雪堂:苏轼在黄州时建造的自住厅堂。临皋:亭名。黄泥之坂:即“黄泥坂” ,山坡名。如此良夜何:如何度过这个良夜。顾:但是。安所:从什么地方。谋诸妇:和妻子商量这事。诸,之于。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3 分)A状如松江之鲈 友人惭,下车引之B是岁十月之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C已而叹曰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醉翁亭记)D泯然众人矣 欣然起行点拨:A 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元方。B 项,都是代词,这。C 项,都是“不久,后来”的意思。D 项,都是“的样子” 的意思。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念
13、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我有一斗酒,已存放(收藏)了很久。点拨:翻译句子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应在抓住关键词语( 如“念” ,考虑;“藏” ,存放)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字字落实。 1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3 分)【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点拨:选文都是记游类,找写景的句子不难 ,解答时注意要找准确。(三)(9 分)满井游记(节选)袁宏道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
14、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7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画线句子所写的景物。(2 分)山朗润起来了。18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
15、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 ,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四)(5 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
16、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意思对即可)2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3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意对即可)三、作文(50 分)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令我们流连忘返,古典华章中的意境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值得我们陶醉让我们相约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陶醉在那广阔而神奇的天地里!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