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5课《诗五首》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35561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5课《诗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5课《诗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5课《诗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5课《诗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4- 1 -语文版七年级上诗五首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 、 、 。 (4 分)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 “乐天”就是 。 (2分)3 夜雨寄北作者 是 朝诗人。 (2 分)4原文填空。 (4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数声风笛离亭晚, 。来源:xYzKw.Com何当共剪西窗烛, 。5 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 (3 分)A、痛心忱惜 、哀怜惋惜 、哀怜痛心 、痛苦惋惜6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 ) (3 分)、十二三岁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

2、词语:(10 分)来源:xYzkW.Com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 )忽啼求之(啼: )来源:学优中考网父利其然也(利: )稍稍客宾其父(宾客: )或以钱币乞之(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 )城阙辅三秦(辅: )来源:xYzkW.Com小廊回合曲阑斜(回合: )来源:xYzkW.Com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病树前头万木春(春: )8解释下列多义词:(3 分)自: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书:即书诗四句( )未尝识书具( )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来源:xYzkW.Com9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 (2 分)、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3、邑人、泯然众人矣、余闻之也久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1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3 分)、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来源:xYzKw.Com、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 ,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12 伤仲永

4、的作者是 时的王安石,他是杰出的 家、 家,是 之一。 (4 分)13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 (3 分)14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 。 (3 分)15第二段中点明方仲永成人“众人”原因的一句是 。 (3 分)16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3 分)17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 。 (2 分)1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 “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 4- 3 -19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 分)20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的是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3 分)21 寄人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第二部分:(一)来源:xYzkW.Com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回答问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来源:学优中考网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源:学优中考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2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 (3 分)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 (3 分)24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3 分)25 “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 (3 分)26这

6、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3 分)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27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3 分)、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在长安而望“五津” ,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读夜雨寄北 ,回答问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8诗的一、二句写 ,三、四句写 。 (2 分)29 “问归期”

7、是 问 ,表达了 的感情。 (3 分)30 “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 ,第二次是表现诗人 ,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2 分)31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 和 ,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 (2 分)32最后两句的大意是什么?(3 分)参考答案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刘禹锡;白居易 3李商隐;唐 4略 5 6 7每天哭着以为利以为宾客有的人去上任保卫四面环绕什么时候动词,争春 8、自己;从写;用来书写作诗;的样子 9 10略 11 12北宋;政治;文学;唐宋八大家 13

8、承上启下 14泯然众人也 15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 “受于人”或“受之人” 18比喻诗人自己。这两句诗的运用,使整首诗的格调为之高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境界,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虽遭遇不公,却依然豁达开朗的胸襟。 19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 20略 21略 22津、人、邻、巾;in 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4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25邻居 26C 27 28、思归的情怀;想象异日北归与友人重聚的情景。 29友人;李商隐;友人对李的殷切思念。 30对现实的感受;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31孤寂;凄苦 3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