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31923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0646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商州区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书法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书法以笔势、筋骨、血肉、神采等创造出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从而成为一种古典的生命的艺术。林语堂说: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则就是生命的原则,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当代书法家叶秀山说:书法“ 是一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那么,很自然地就会以草书作为它的范本”。中国书法由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至汉代出现了草书,由章草到狂草,发展

2、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由此从实用与艺术兼备发展为纯粹的艺术。只是到了草书阶段,线才具有更多的自由的灵动性,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生命张力。可以说,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唐人张旭以善草书著称,在当时即被尊为“草圣”。但纵观中国书法史,并未有“隶圣”“楷圣”之类的说法。这很可以说明草书的艺术含量与特殊地位。张旭草书与唐代盛行的剑舞有深刻的艺术渊源。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对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发作用。张旭的草书成就,还是激情澎湃的生命感悟的写照。李颀的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形象地描绘了张旭在素壁前笔走如流星般狂写草书的

3、状态,他的草书创作完全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因此,以张旭为代表的草书,以草书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可以说是笔的生命之舞。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力,主要源于天地自然。中国哲学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就是周易所说的“生生”,即认为从天地万物到人类社会,其生成、存在与发展就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是生机洋溢的世界。而促使生命运动的根源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消长、变化。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 精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东汉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故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源于自然,

4、阴阳相生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书法的“形势”根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笔势的“藏头”与“护尾”,通过藏与收、逆与顺的对立与中和,从而显露出根源于阴阳相生之道的生命力量与艺术光彩。书法“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之势是由“笔软”展现出来的。战国以后,以毛笔书与还渐代替以刀刻写的写字方式,毛笔的软性赋予了书法家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因此,毛笔是使书法成为笔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2017 年第 5 期文学评论 ,曾繁仁笔的王命之舞:书法美学概论.书法的生命艺术之本质,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林语堂

5、认为书法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代表了万物有灵魂。B. 叶秀山以为草书自然而然地就会使书法成为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范本。 C. 赠张旭中“如流星”的比喻,赞美了张旭的草书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舞蹈。D. “生生”指万物至人类社会的生成、存在与发展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生机洋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第一段运用了引证法,林语堂之语的第二句,与上文所说“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形成了内容的呼应。B. 第二段运用张旭事例来论证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C. 第三段结合说理和引用论证主要论述了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

6、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D. 对于书法美学,文章先阐述其艺术的本质,接着分析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字体,最后梳理其艺术生命力的源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草书,从章草到狂草,最终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B. 如果没有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就无法激发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C. 阴阳相生可谓“自然”的根本法则,并且,书法的“形势“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D. 毛笔之所以是使书法成为笔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是因为毛笔有软性的特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执 着李 冬要不是我家的

7、下水道堵了,我绝不会认识老谢的。那天,一位朋友把他叫到我家,是来疏通下水道的。第一回见到他,觉得他太落魄了,虽说那时他是物业公司员工,看他那一身行头,简直就像个外地捡荒人或者收废品的。上身穿着不黄不绿,黑不溜的褂子,袖口早就破了。下身的大裤衩子也是鈹皱巴巴,满是尘土。脚上的凉鞋脏兮兮的,后跟也开了胶。现如今,还有这样贫困的人吗?我实在不敢相信。看他干活,却很让我开了眼,对他刮目相看了。且不说三五分钟,下水道就疏通了,还修好了我家的水管子。长时间没修好的灶具、冰箱的毛病,他也“三下五除二顺手就修好了。干杂活,他可真是个多面手。我又对他赞美有加了! 这以后,家里有什么活儿,叫他就来,我们就成了无话

8、不说的好友。熟了,我才知道,他是很乐观的人。好交朋友,好看书,经常给我讲讲新闻,说些笑话。我送他几本运河杂志,他特高兴:“太好了,我文化不高,就是喜欢看书”从这以后,家里有活儿就找他,我们就渐渐地成了好友。无话不聊啦。 有一天,我听说他的独女丢了,我就向他求证。他竟然显出漫不经心的神色说:“那时,她刚上班,21 岁,就要和一个外地小子结婚,我和老伴不同意,她就和那小子跑了。”他的语气平淡,好像此事与他无关。我问:“你们没有联系啦?找找她呀!”他说:“我怎么找?公安局用心找了几年,也没消息。这可真是怪事。都成年了,能出什么事呢?”老谢不以为然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去吧,闺女早晚要嫁人,

9、我们两口子,过得挺好就行啦!”老谢就是一个大松心的人,可他一旦认准的事,他也真跟老牛一样的犯拧。一天,他很认真地跟我说:“黎老弟,求你个事? ”听这口气,看来他遇见难事了。就问: “你尽管说吧,我 尽力帮忙。”他说“我在家里搞了一个像章展览室,求你找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个牌子,让更多人到我家来参现。”我听了,很奇怪地问,“什么像章?”他认真地说“就是文革时期最火的毛主席像章呀!我已经收 5000 多个了.有空你看去,指点一下”我说。“好的,我去。”过了几天,我带着写好了的字,就到他家里去了。老谢住的还是原先的职工宿舍。两间小屋,外屋就是展览室。一进屋,就看到满墙的像章。真的好壮观啊。按着大小,一

10、个个排列整齐,全都镶在玻璃镜框里。真的好壮观啊。”我鼓励他说: “ 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让人们不忘那段历。”他笑着点点头,又补充一句。“应该建个像章博物馆 别忘了毛主席呀!”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通州区吕先先生的书法果然道劲、飘逸。老谢见了挺高兴,就很麻利地放进镜框里,我帮着他,挂到了门口。牌子挂出来了,屋里也布置得像模像样的,我相信会有好多人来参观的。可是,我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我偶然见到他,他显出特别失望和无奈的种色说:“唉! 现在的人,忘本,没有人去看呀! ”好久未见,我顺路去看他。一进屋,我就觉得冷冷清清的。原来老谢病了,是让骗子气的,看来病的不轻。小屋里,老谢正躺着,老伴用小

11、勺给他喂药。老伴说:“那天,几个骗子,把他的几个像章骗走了,他就一病不起了。我让他去医院,他死活不去,他不放心屋里的这些宝贝呀!”我攥着老谢的手说:“咋回事呀? ”老谢吃力地说: “他们说是大运河艺术馆的,要挑些像章展览三天,还留了张借条,你看看!”我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借像章五枚,三天归还。落款是:大运河艺术馆武士水 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老谢是被骗了。一是通州没有这个艺术馆,二是落款的“武士水”分明是“我是谁”的意思。我劝老谢:“别急,先看病,我帮你报案,公安局会给你找回来的。”他使劲睁开眼说: “找不到了,那么好的像章哪儿去找?你知道,那可是瓷的,少见呀”我劝不了,只好去医院找来大夫,费了

12、好多唇舌,老谢终于去医院了,我每天都去看他。他的病却不见好,而且越来越瘦了。大夫对我说:“他是心病,药物不好治了!”果然,不到三个月,老谢带着遗憾走了,给他送葬那天,我心里难受,想说一句“一路走好”,可是我早已哭成个泪人了,什么也说不出来.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开篇采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用笔细致让老谢寒酸落魄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后文老谢的能干和执着形成了对比。B. 老谢是一个认真负责、乐观友善的人,踏实能干是个多面手,朴实热情好交朋友,虽然文化不高,却很喜欢看书。C. 文中写老谢积极筹建博物馆,却因无人去参观而失望与无奈,实则是为了表现出

13、老谢对人们淡忘过去的失望与不解。D. 本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生动,作者主要采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平凡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5. 老谢的“执着”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5 分)6. 小说设置这样的结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对话红柯: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舒晋瑜:你哪年到的西安?当时心情如何?对西安是怎样的印象?红柯:2004 年底迁居西安,发现自己每居一地大约也就 10 年,完全成了游牧人逐水草而居。我对西安印象非常好,毕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14、。2005 年我去思源学院讲课才发现陈忠实老师小说中的白鹿原不是虚构的文学地名而是真实的存在,我专门写了山河形胜白屁原一文。西安古长安的大街小巷以及周边的村寨寺庙包括终南山,全都是周秦汉唐古典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碑林里的大秦景教碑和化觉寺巷大学习巷广仁寺,让人想到盛唐时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情形,大雁塔与玄奘就更不用说了。迁居西安,再次激活了我西域 10 年的生活积累。舒晋瑜:你是从什么时候重新进入创作的?到西安时写的第一部(篇)作品是什么?红柯:我从 1983 年发表作品至今,创作只中断过一次,就是 1986 年初到新疆断了好几年,以后再没有中断过,这与我的性格与读写习惯有关。大

15、学时我很少在图书馆看书,都在野外看书,晚上在教室看书到天亮。越是干扰最多,压力最大,写作欲望越强烈,我不相信有天时地利人和,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都是带血带泪的,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百强相遇勇者胜。2004 年底我来到西安,2005 年就写了中篇军酒,发表在上海文学2005 年第 11 期。舒晋瑜:从风格和内容上请你充分谈谈,回西安的创作和在新疆时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进步?红柯:从 1983 年发表处女作到 1996 年 9 月人民文学发表奔马引起文坛注意,经过如此漫长的过程,说明我是个很笨的人,13 年发表七八部中篇、五六个短篇,几十首诗、几十篇散文,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反

16、应,生长期如此漫长。大漠戈壁的植物都是这么生长的,红柯本是植物,来自大漠。水土太好是否对一个作家有利真不好说,反正我感谢大漠戈壁。我在新疆写陕西,在陕西写新疆,相比之下更适合写新疆。祖父作为抗战老兵在蒙古草原 8 年,父亲作为二野老兵在康巴藏区 6 年,我西上天山 10 年。据说周人来自塔里木盆地,作为周人之后我西上天山应该是寻根之旅。到了大漠才知道大漠孤烟直不是烟是旋风,才知道高适岑参们不是浪漫主义是现实写真。舒晋瑜:在新疆生活这么久,一旦决心离开,定有很多不舍。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这次迁徙?创作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创作?红柯:1998 年,我的第一本小说集 美丽奴羊出版,崔道怡老师作序

17、言飞奔的黑马,这匹黑马从 1998 年到 2000 年发表 30 多部中篇近百个短篇几百篇散文,从 2001 年开始以长篇为主,西去的骑手百岛朝风以及最近马上出版的太阳深处的火焰等 12部长篇。迁徙对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对我是极大的长进,是一种生命不断体验变化的过程。生命最忌讳封闭呆滞。周秦汉唐,穆天子西游天山,汉张骞通西城,唐玄奘西天取经,文人们壮游天下,宋以后就自我封闭了。小说本是动态,本是城市生活,本是对陌生地城的冒险,小说就不是熟人对闭的农业社会。中国四大五大名著很少是写农村的,西方更是如此。犹太人还徒更甚,才有卡夫卡,居布拉克又不是捷克人,说德语又不是日耳曼人,多元交汇心灵极度动荡。舒

18、晋瑜:能否总结一下自己的创作经历都分哪些阶段?红柯:大学时我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满足文学青年的虚荣心。新疆 10 年发表八十多万字中短篇小说,属于学艺,各种文学实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回陕西后 1996年 9 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奔马标志着红柯形成了己的风格, 1998 年李敬泽写了一篇评论飞翔的红柯,称红柯的速度感有别于慢速爬行的先锋文学。2001 年我在收获发表长篇西去的骑手,华教译在南方周末撰文评论,总结这一年莫言的檀香刑、红柯的西去的骑手标志着中国作家从模仿欧美文学到本土化的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文化事件。2010 年我创作长篇生命树沟通了天山与关中。舒晋瑜:你认为在西北作家中,自己

19、的作品有何独特价值? 红柯:白烨老师 999 年就评论陕西作家多写实,而红柯抒情,西部作家多是现实主义,而红柯是浪漫主义。我写过一个创作谈在现实与想象间飞翔。吴义勤、于京一在神性照耀乌尔禾(小说评论 2008 年第 3 期) 中说“红柯在 乌尔禾中完成的是对先锋文学和世俗文学的双重颠覆与超越,它以质朴的形式,从先锋派乐不思蜀的玄奥空洞中返归清明蓬勃的诗性,实现了让文学从不堪重负的“伪哲理化”向文学感性品质的回归,完成了从低俗卑琐的商业化写作向丰盈想象和诗意情感的升华。”备注:舒晋瑜,作家,中华读书报记者。(选编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20、分)A. 迁居到丝路起点西安,大街小巷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红柯居住在西域十年的生活积累又一次被激活了,创作的热情不断被激发。B. 红柯认为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因而即便再忙碌,他的创作也极少中断,迁居西安不到一年就有中篇问世。C. 红柯说他自己就像沙漠里的植物,生长期是比较漫长的,同时他也认为条件的优渥反而不利于作家的创作,所以他始终感谢大漠。D. 创作环境的变化对于红柯而言是一次次极大的长进,因为小说创作是动态的,所以迁居促使红柯长篇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8.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作家红柯从开始发表作品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历经十余年

21、。2001 年红柯发表的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被文学界视为中国作家本土化的标志。B. 在西北作家群中,红柯的浪漫主义写作倾向与其他作家很不相同,他的小说乌尔禾兼具文学感性品质与丰盈想象,是诗意情感的升华。C. 红柯认为小说不是熟人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动态的城市生活,是对陌生地域的冒险,因而古今中外著名小说中很少是写农村的。D. 红柯感念新疆十年的生活,大漠戈壁的环境让他对高适等人的边塞诗也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因而在写作与新疆有关的内容时,更加从容。E. 红柯是一位非常勤奋且“高产”的作家,1983 年发表处女作奔马时,就已令文坛侧目,2001 年开始以长篇小说为主,作品有十余部之多。9. 访谈能否收

22、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的提问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 ,门人有被害者, 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日“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无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 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相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日:“吾等岂独

23、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斯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日:“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日:“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躲,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

24、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日:“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选文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 /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B.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C. 陛下

25、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 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 /即令赐死D.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 即令赐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 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及抗辩驳同僚。 D. 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官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狄仁

26、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B. 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C. 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D. 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已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27、(5 分)(2) 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古风(其四十九)李 白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 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注: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咱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紫宫:皇帝的居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

28、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B. “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C. “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女子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D. “归去潇湘沚”指回到湘江中的小洲上,目的是等待心上人寻觅而来。E. “沉吟何足悲”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是痛之至极。15. 诗句“由来紫官女,共妒青娘眉 ”发挥了屈原( 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分”,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我们往往会发出琵

29、琶行中“ , ”的感喟。(2)李白在蜀道难,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3、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只有动真格,从严要求、突出“实”字,真正考出干部“有多能”哪不行”,并以此为依据,让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干部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让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失去市场。 2018 年春节,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成为旅游热点城市。游客欣赏的川剧和秦腔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栏目国家宝藏备受瞩目,其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

30、霁翔更是因为一个演讲视频火了。视频中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 8 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事。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8 年首个季度,全国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但有人说房价会涨,有人又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世人都说:“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二位通儒大师这样光风霁月的胸怀。A. B. C

31、.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B.目前,养老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方养老服务质量还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C.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访华,体现了双方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开放包容、相向而行,也为加深合作铺平了道路。D.扫码骑单车、购物进超市买家电们不用带钱包,只需手机“扫一扫”,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一个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因为进入诗歌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

32、和气息。这些地名融入诗歌,存储着 , 记载着 ,隐含着 ,寄寓着 ,彰显着 。个人的道德力量和价值指向鲜活的时代生活内容丰富的人文地理信息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沧桑的中国历史变迁A. B. 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关于月食, :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天狗食月最怕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只有这样才能让它把吞下的月亮再吐出来。所以直到现在, ,民间还会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意图赶跑天狗;在西方比较著名的则有哥伦布远航落难于牙买加附近岛屿,利用发生月全食的时机,说服土著人,从而获得补给脱离困境的故事。早

33、在东汉,我国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已经能够解释月食发生的原理,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 ,即所谓 “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21.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请从逻辑推论的角度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出两句有关这个的逻辑推论。(5 分)四、写作(60 分)22.一位同学要参加一个演讲比赛,主题是“手机与我们”,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的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他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 移动支付 碎片阅读 低头族 直播 电信诈骗 游戏 自媒体假如你是这位同学,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