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训练五 (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名篇识记 ) 专题 12131.(2014郑州第二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 分)_(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 分)_【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 ,无人欣赏。( “竟晓”一词遥承“梦断” ,)暗示诗人(梦醒之后,) 辗转无眠,直到天明。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
2、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情 ”包括: 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 “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 “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2(2014威海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为 农 杜甫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 ,不得问丹砂。注: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
3、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 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 分)_(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_【答案】 (1)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2)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3(2014银川一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
4、分 )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 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_(2)全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_【解析】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的愁绪和联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
5、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
6、盖在神州(指中国 )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答案】 (1)首联运用了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机,可是面对这美好的景象,作者内心却感到忧愁、苦涩。(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
7、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4(2014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 分 )吴松 道中二首(其一)晁补之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 ,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 楚魂。注:吴松:
8、即“吴淞” ,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震泽:太湖的古称。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 514 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閟(b):掩蔽。(1)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5 分 )_(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请加以赏析。(6 分)_【答案】 (1)诗人行船吴淞江,借“荒原” “落日” “鸣狐” “寒天” “吠犬”诸意象,描写了泊舟所见所闻。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停泊。纵目四顾,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不时又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寄托着作者的羁
9、旅愁思并为下文抒发怀古之幽做了铺垫。(2)这首诗尾联用典抒发怀古之幽情。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楚魂指伍子胥,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以至身死国灭。诗人因此感慨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那伍子胥的忠魂还依恋着吴山。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一抒幽思。5(2014佳木斯一中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 分 )道旁稚子郑獬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 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注:骭: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1)
10、诗歌颔联中的“凫鹜肥” ,原作“凫鹜肌”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 分)_(2)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_【答案】 (1)从语义上看, “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2)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 ,占
11、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6(2014绵阳市诊断性考试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题岳阳楼 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 ,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 ,华堂张与贵人看。注: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梦泽:云梦泽。图障:图画。(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
12、?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5 分)_(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6 分)_【答案】 (1)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 “难” 。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7(2014自贡第一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恨 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 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 急为破
13、幽燕。注: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2)第三联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 分)_【答案】 (1)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 “一别四千里” ,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 , “胡骑长驱五六年” ,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2)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诗中以“步月” “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以“清宵立” “白
14、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8(2014石家庄市教学质检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 :谁肯与莺 花做主?注: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 ,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_(2)请赏析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和“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 分)_【答案】 (1)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别春之情。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别春之情。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