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支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生态农业的建设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技术就可以再实际生产当中大量的应用和发展。 相反,由于农业生产的经济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约束,仅仅依靠市场来调节,农业生产有可能对生态环境照成巨大的破坏。,第一节 引导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抑制对生态环境有害的行为,支持对生态环境有益的行为是相当关键的一项措施。 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绿色补贴,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经济主体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 绿色补
2、贴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鼓励措施; 其次,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 再次,既包括对环境保护投资的补贴,也包括对污染削减行为的补贴; 最后,补贴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仅限于现金支付,还包括信贷优惠、税收减免方面的形式。,按补贴内容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生态服务类补贴和公共服务类补贴。 生态服务类补贴是指对生态环境直接服务行为的补贴,既包括森林保护、植被养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补贴,又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补贴、化学农药减用补贴等等。 公共服务类补贴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如环境科技研究、环保教育及培训、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农
3、村清洁能源推广、农田灌溉系统、乡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政府支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间接的作用。,按补贴对象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环境改善类补贴和污染削减类补贴。 环境改善是相对于环境“自然状态”而言的,环境改善类补贴是对创造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对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补贴均属此类。 污染削减是相对于环境“污染状态”而言的,污染削减类补贴是对减少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激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对工业企业采用烟气脱硫设备的补贴、对畜禽养殖户采用沼气技术的补贴、对农户减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的补贴属于此类,按补贴方式不同,绿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连
4、续性补贴。 通常,一次性补贴是分摊生产者采纳亲环境技术的经济成本,从而激励采纳技术或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比如对采纳沼气技术的补贴,补贴只发生在技术采纳当年,一旦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给予后续的补贴。 连续性补贴通常是连续数年对生产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环保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比如政府对农户减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减产的补贴,这种补贴每年都有,只要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就能获取补贴。,绿色补贴与行业补贴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政策目的不同,前者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后者是以促进行业发展为主旨的。但是,两者在内容上有统一的可能性。 比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旨在促进农业和农
5、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应该说,实现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一体化,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工作。,绿色补贴与生态补偿、环境赔偿 绿色补贴一般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退耕还林补贴、休耕补贴等; 生态补偿是政府对政府、政府对经济主体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流域生态补偿是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质保护上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是政府对土地产权人在征地事务上的经济补偿; 环境赔偿是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围绕环境事故的权责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关系,如排污企业对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太湖流域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补贴情况,第二节 生态法律体系,生态
6、法:为了达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目的,并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调整人们在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益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生态权利和合法利益方面所产生的生态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生态法的基本原则,物种间的正义原则 代际公平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 合理合法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法要建立的制度,生态规划制度:土地利益规划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村镇规划制度 自然资源制度:自然资源规划制度、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自然资源保护和恢复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整治制度、排
7、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生态经济调控制度:资源定价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公众参与制度:公众监督制度、生态消费法律制度(绿色消费、垃圾分类) 生态产业制度:循环经济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生态产业园制度、生态工业制度、生态农业制度、绿色GDP制度等。,生态法的法律关系,包括法律主体、客体和内容3个要素。 享有生态权利并承担生态义务的生态法律参加者是生态法律的主体。生态法律的主体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自然人。 联系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对象和中介就是法律的客体。生态法律的客体包括含土地、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
8、、水、空气等物质形态,也包括捕捞、狩猎、开矿、植树、种草等行为和活动,还包括人的生命和健康。 法律内容指生态法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及其派生的行为规范。生态权利包括享受生态环境的服务和开发利用资源,以及相关的知情权。生态义务包括保护和增值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生态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享有资源、生态、环境职责的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能因出现违反生态法规而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民事主体违反生态法律的义务,对生态环境或者他人身体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因为行为人实施了生态犯罪而应当受到刑事制裁的一种法律责任。 刑法中相关的罪名有:重大环境污
9、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和杀害珍稀濒危动物罪等。,我国的生态法律体系,我国的生态法律体系由宪法、综合性生态环境基本法、生态环境单行法、生态环境的地方、部门和区域性法规构成。 宪法 宪法中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综合性生态环境基本法律 环境保护法是生态环境的基本法律,由于与其他单行法律一样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通过的,权威上有所欠缺。,生态环境单行法律 自然
10、资源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 循环经济运行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可再生能源法退耕还林条例。,部门、区域和地方的生态环境法规 农业部: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广东:广东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广东省农药管理规定 江苏: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11、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第三节 生态农业相关的标准体系,国家制定的标准是生态和环境方面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采取直接调节手段克服经济外部性的重要依据。 生态环境相关的标准制度使环境生态友好的产品有利于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认识和认可。 生态农业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标准可分为:环境标准;生产过程标准;生产资料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和包装标准;区域生态建设标准;环境生态管理体系标准等。,环境标准:主要涉及大气、水、土、声要素的标准。比如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畜禽养殖
12、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生产资料标准:主要涉及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机产品等。如饲料卫生标准、兽药质量标准等。 生产过程标准:如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规定。,产品标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加工包装标准:加工和包装的卫生安全和外观的标准。 区域生态建设标准: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 环境生态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有关标准体系的制定一般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思考题: 试分析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有关的标准体系建设现状。,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分5=20分) 单项选择题(1.5分20=30分) 简答题(5分6=30分) 论述题(10分2=20分),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