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1602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6:现代文阅读(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一)【山东省淄博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 、 “高德” ,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 ,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 ,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2、。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

3、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

4、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 “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 “求同存异、包容共济” ,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1 年 12 月 29 日)6关于“厚德载物”

5、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B “厚德载物” ,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 、 “高激”宽容待人。C “厚德载物” ,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D “厚德载物” ,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7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B “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

6、道德操守等。C “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D “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厚德载物”中的“物” ,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D在当今社会中, “求同存异、包容共济” ,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

7、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答案】6B(应该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 )7B(不属于“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的范畴)8A(B 项说法过于绝对。C 项“后人无法企及的”说法无中生有。D 项“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2 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味追求商业价值,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

8、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有了它的商业属性。这也不是坏事,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21 世纪以来,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 “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 “过度商业化一兢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笔,打着“怎么都行”的旗号,否定一切传统,恶

9、搞一切,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以文学论,阿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 ”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其精神属性。一些作者为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垃圾作品。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与时尚,无视是非,怎么也说不过去。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 “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

10、域被如此侵蚀,令人担忧。 “过度商业化” ,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举步维艰,而使急功近刺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标准。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这应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牢记的。 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过度商业化”而变成一团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观对文化的信心。(节选人民日报 “过度商业化”之忧 )6下列对文化“过度商业化”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化“过度商业化”是指人们以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为目的,在文化领域内一味追求 商业价值的做法。B

11、许多地方利用本身不能赚钱的文化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许多文化产品都有了商业属性,文化成了产业。C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文化“过度商业化”迎合了大众偏爱感官刺激的倾向。 D文化的 “过度商业化”使文学慢慢迷失了前进方向,让写作者制造出各种垃圾产品来迎 合大众低级趣味的追求。 7下列对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或“商业价值”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化与商业的紧密结合过程中,文化产品为迎合经济发展,已失去了其精神属性,文化与商业失去了双赢的机会。B当人们忽视了文化的精神属性,不断追求文化的商业价值,并无限放大其商业价值时, “过度商业化”就会愈演愈烈。C如果将文化产品

12、的精神属性和商业价值结合有度,文化商业化就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不会走上歧途。D文中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是为了强调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文化工作者应为人类守护真善美而不懈努力。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许多地方利用文化资源提高其知名度,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使文化本身成了产业的下海文人因此被称为“儒商” 。B文化的商业化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它是时代的产物,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者对其 还是持完全肯定态度的。C大众文化领域与学术教育领域存在的“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值得我们思索。D文化 “过度商业化”的危害范围广、程度深,选文末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13、地写出 了这种危害,让人们警醒。【答案】【山东省日照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岭南文化冯立鳌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

14、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

15、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

16、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 40 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国,

17、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活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选自广州日报 ,2012 年 2 月 13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岭南文化“ 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岭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它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B.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的中华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C.岭南文化具有兼容性,这一特质的形成是与岭南地处江河下游的低洼之地,流水汇集涌入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分不开的。D.岭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务实性的特质,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 7.下列不属于“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原因的一项是A.国外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汹涌登陆中国,岭南成了这些新式文明的生长地。B.在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岭南文化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C.时代的突变转化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打破了过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D.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能够兼收并蓄,并且能够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B.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C.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岭南文化

20、在中国受到鄙薄,犯罪者贬谪岭南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答案】6.D(A 项,“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说的是“中国的海洋文化“而非“岭南文化“。 B 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 错,应是相对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 项,原文是用比喻说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并非实写)7.C(“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错,原文说 “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8.C(A 项,“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错,原文说“只有.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B 项,“

21、最终消亡了“错。原文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D 项,“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原文无此信息)【山东省济南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

22、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

23、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

24、。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

25、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人民日报海外版陈连山)6.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B.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D.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7.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