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村发展政策: 回顾和展望,韩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7月9日,1,中国农村发展政策:回顾和展望,2,1.1. 中国农村人口超过7亿,图1.1,2006年农村人口较多的国家,从左至右依次为 巴西 美国 墨西哥 德国 俄罗斯 伊朗 日本 菲律宾 印尼 尼日利亚埃及 苏丹 巴基斯坦 泰国 缅甸 越南 孟加拉国 阿富汗,农村人口占总人口%,3,1.2. 农村外流人口数量增加显著(2000-2006)单位:百万,图 1.2,4,国家及时调整劳动力流动政策,50年代起,农民一直排除在如今中国农村流出劳动力的数量约为2亿, 占到农村总人口的20%。 改革开放以来,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逐渐转变成认
2、可、接受并鼓励劳动力流动。 离开家园并完全与农业和农村脱离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但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农村流动劳动力主要采取的是“候鸟迁徙”的流动方式,即每年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来回流动。,5,1.3. 过去三十年,农村平均收入不断增长,农村贫困率下降显著。,图 1.3,农村人均净收入 1981-2007,实际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率%,6,1.4. 过去三十年,农村平均收入不断增长,农村贫困率下降显著。,图 1.4,官方统计农村贫困率 1978-2006(单位:百万),7,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农村赤贫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
3、至2.3%。 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等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明显。 从大面积贫困转变为少数贫困点,贫困类型也从赤贫转变为相对贫困。,8,脱贫成果显著的原因:,经济持续增长 一系列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政策 政府推行的脱贫专项活动 中央政府拨款支持脱贫事业:2007年拨款144亿元;脱贫拨款总额达到1600亿元。,9,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发展为导向的脱贫项目,政府主导 公众参与 自立 中心:以发展为导向的脱贫 全面发展,10,脱贫挑战,中国的贫困线相对较低。如果使用世界银行的“每天一美元”为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则会超过1亿。 新的致贫因素。除了大型自然灾害外,大型疾病风险的影响和教育
4、开支也在不断上升。,11,1.5. 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图 1.5,城乡人均收入比(蓝线)及生活支出比 (红线)1978-2007,12,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06年的3.24:1。 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总趋势也在不断继续。,13,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能否得到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这些服务的质量在不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表1.1,城乡教育水平 % 2006,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及以上,14,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城乡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仍旧非常大。 城乡基本医疗服务的差距仍旧非常大 农村仍然普遍存在交通状况差、缺乏安
5、全饮用水和供水困难等问题。,15,农村地区社保网络落后,2005年只有5442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只占农村总人口的7.3% 近几年,新兴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筹资标准低和保险影响弱的问题仍然存在。,16,1.7.中国农村经济情况不断发展:第一产业依旧是关键产业,但是其在就业和农村收入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图 1.6,农村就业的产业构成变化,1985-2005(从上至下依次为其他非农产业、商业、交通、建筑、工业、农业),17,1.8. 中国农村企业,尤其是沿海省份农村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多元化。,图1.7,农村企业:附加值(蓝线)、出口(虚线)、利润(红线)的实
6、际年增长率,1987-2006,18,1.9. 中国农村企业,尤其是沿海省份农村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多元化。,图 1.8,农户净收入,1985-2006(从上至下依次为财产性收入、农户非农业收入、工资、农业收入),19,1.9. 中国农村企业,尤其是沿海省份农村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村企业部门划分,2006,农村企业部门产值,2006,从黄色至红色依次为:建筑、交通、商业、住房餐饮、社会服务、其他、农业、工业,20,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成分,占到GDP的11%,提供了40%的就业岗位。 农业人口的份额在下降,但是比例仍然高达56%
7、。 基础(毛);根本(邓);首要和最重要的任务(江泽民);重中之重(胡锦涛),21,中国农业的特点:,相对劳动力数量而言,土地资源稀缺 小农生产 中国共有2.48亿户农村家庭,平均每户家庭的土地量仅为0.5公顷。,22,中国农业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农产品关税降至约束关税,从入世前的23.2%降至2005年的15.35%。 中国的农业关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际之一。,23,中国农业对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量不断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巴西,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量仅次于
8、欧盟、美国和日本。 需要大量进口大豆、棉花、羊毛、可食用植物油、天然橡胶、木材、成材和木浆以满足国内需求。,24,中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大豆和可食用植物油占到中国总消费量的60%。 中国纺织品出口量的增加使得中国必须进口更多此类原料。2006年一年,进口棉花占到中国国内棉制品的54%。 2006年,羊毛、原木、木材和木浆的进口占到了国内产出的70%、300%、53%和205%。,25,中国农业发展更多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增长,中国农产品出口值与农产品附加值的比率仅为9.3%,而这一数值在美国为41.1%,在欧盟为34%,在俄罗斯为36%,在泰国为99.1%。 农产品出口在总出口量中
9、的比例从1992年的13.3%下降到2003年的4.8%。 在其它国家,农产品出口仍然占总出口的很大比重,新西兰59%,智利39%,巴西32%,澳大利亚26%,泰国17%,加拿大39%,美国10%。,26,1.10. 严重的环境挑战,(1) 中国44%的人口和65%的耕地集中在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仅仅拥有水资源的13%,缺水严重。(2) 中国58%的土地都为贫瘠和半贫瘠土地,只有五分之一的土地为高质量土地。(3) 工业污染,尤其是农村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带来沉重的影响。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市生产活动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27,2.1在中国明确区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挑战非常大,原因如
10、下:,28,Total population,图 2.1. 农村城市划分及人口,总领土,城市,县,区,街道,镇,城市,乡,镇,乡,城市人口 U,农村人口 R,总人口,29,图 2.2. 中国农村人口1978-2006 单位:百万,基于人口调查的 基于传统的 基于户口的,30,2.2.中国针对农村的政策发展非常快,最近制定一个宏伟的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1,中国对农村地区的新政策方法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 放弃人民公社制度,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放宽农业控制,实施集中化程度更低的体系,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合同的形式授予农村家庭使用土地的权利,农民在生产和
11、商业管理上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相关改革使地方政府通过乡镇企业的形式促进经济多元化,引进以县、镇、村为基础的农业自主管理体系。,32,表 2. 1. 中国农村地区政策方法的演进,理论框架,中央的和集体的,政策,放松政策、市场化,农村成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趋向综合的农业政策,毛主席时代的框架,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三个代表,政策与改革,土地与生产资料共同所有:户口制度从50年代末建立,人民公社于1958年建立,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户口制度放松、乡村更多自治权力;1号文件(1982-1986)针对农业与农村,免税、立法保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土地使用权,逐步
12、改革户口制度,免除农业税、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改革、保护土地使用权。 11个5年计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号文件(2004-2008),农村主要的发展问题,时间,粮食短缺、农业生产力与效率低,收入增长,绝对贫困降低,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增大、农民经济负担重、农业土地频繁再分配,理论框架,农民收入增加、不平等加剧、农业经济多元化、农业作用减小、土地再分配继续,1978年前,2004年后,33,十一五计划(2006-2010)的指导原则包括农村发展新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该政策是中国政治领导人在农村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和标志性举措。,3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生产发展 生
13、活富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反哺农村,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创新农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民主权利,36,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促进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建设节水农业和灌溉系统是重点之一 进一步推销和销售乡镇高附加值产品,37,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点,中国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从1983年期一直是食品净出口国。 将来,即使国家把所有贸易都自由化,中国经济学家仍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大米和小麦仍然全部由国内生产 中国将成为玉米和大豆的净
14、进口国。 处理好向外界开放农产品市场和确保中国粮食市场稳定以降低对国际市场依赖度之间的关系。,38,农村基础设施 中央政府致力于到2010年为1.6亿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到2013年为农村所有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 建造和改善120万公里农村道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所有乡镇村落都连接到公路网络中。 在通信和交流信息方面,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在所有村庄普及电话和在所有乡镇提供因特网接口。,39,卫生 为了使人人看得起病,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如今已经覆盖到7.3亿人,86%的县市。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人员可以在医疗服务开支中享受折扣 到2010年,筹资标准将提高到每人100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筹资80元。各级政府还提供资金支持中央项目-向农村地区派送城市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援助。,40,社保 中央政府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农村社保体系,并决定把农村地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纳入低保计划,包括老人、残疾人以及丧失劳动力的人。 地方政府要加大开支。中央政府支持财政困难的地区。,41,教育和培训: 在农村地区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重要目标,减免农村小徐和初中学生的学费和其它教育支出。 2006年修改的教育法中引进免费教育的原则。 开始免费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谢 谢,